任立奋
- 作品数:39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1
- 1997年
-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院血液病科612年中住院的60例MDS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有12例(20%)骨髓增生减低,属低增生性MDS(HypoMDS),与增生正常/明显增生的MDS(norm/HyperMDS)进行了对比。发病年龄上,HypoMDS平均为493岁,而后者为397岁,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末梢血象方面Hb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而中性粒细胞均数在HypoMDS组为204×109·L-1,后者则为701×109·L-1(P<00001),有显著差异;血小板在两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骨髓中原始细胞数以<5%,5%10%和>10%分成三组进行比较,经χ2检验P值001,表明两组患者之间骨髓中原始细胞数比例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HypoMDS在临床上感染、出血较多,但转变为AML的时间慢,生存期较normal/HyperMDS要长。结合文献报告,认为HypoMDS可能是MDS的另一种类型,亦可能是某些MDS病人病程中的一个阶段。
- 魏良雄蔡学杰任立奋曾庆曙杨明珍夏海龙苏宏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1997年
- 1994年以来,本院用脾动脉栓塞(SAO)方法治疗1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替代脾切除术,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3例ITP患者,均附合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1~45岁,平均26.38岁。其中慢性ITPl2例,急性ITPl例。
- 苏宏任立奋蔡学杰
- 关键词:脾栓塞血小板ITP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MTS1基因缺失与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汪惠园夏瑞祥汪渊周波周青刘虎焦增富曾庆曙任立奋蔡学杰
- 关键词:白血病ALLP16/MTS1基因缺失预后
-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29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 2 0 1例次院内感染。结果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泌尿道、肛周为主 ;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为主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中 ,革兰阴性杆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 (P <0 0 1)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 。
- 杨明珍徐汪松曾庆曙任立奋蔡学杰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微生物学抗药性
- 恶性组织细胞病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2年
-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属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来势凶险,预后恶劣。现将本院所见87例,介绍如下。
- 蔡学杰严国维任立奋吴基杜爱梅程昌斌娄良云
- 关键词:组织细胞病恶性预后
-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33例临床分析
- 1992年
- 随着成人急性白血病缓解率的不断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已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科1987年1月至1991年2月住院患者33例分析如下:
- 严国维蔡学杰任立奋杜爱梅程昌斌何振扬
- 关键词: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
- 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1例临床治疗分析
- 1997年
- 报道81例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以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结果。发现长春新硷(VCR)强的松(P)联合中或大剂量氨甲蝶呤加四氢叶酸钙解救方案(VP+M-HD-MTX-CFR)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较米托蒽醌、足叶乙甙联合阿糖胞苷(NVT+VP16+Ara-c)以及常规一线化疗方案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 曾庆曙任立奋杨明珍夏海龙蔡学杰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难治
- 大颗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 1996年
- 大颗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程昌斌,任立奋,黄建尧,杜爱梅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1岁,未婚。2月前出现面黄、头晕、乏力、纳差。全身皮肤散在性瘀斑伴鼻出血5d,齿龈出血3d,于1994年1月12日入院。体温37℃,心率98次,呼吸20次;血压13/9...
- 程昌斌任立奋黄建尧杜爱梅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大颗粒病例报告
- 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出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1例MDS和5 0例其他血液病以及 5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MDS患者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液病患者 (P <0 0 1) ,但是低于急性白血病患者 (P <0 0 5 )。结论 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检查对MDS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程昌斌杨明珍郝思国黄建尧曾庆曙任立奋巫梅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小粒
- 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鉴别要点。方法 比较 2 4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 (MDS RA)与 5 9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CAA组出血及三系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 RA组 ,网织红细胞相对值MDS RA组明显高于CAA组 ;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 ,CAA组增生程度低下以及巨核细胞减少和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 RA组 ,而MDS RA组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AA组。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鉴别的主要手段 ,骨髓病理学检查能提高病态造血的检出率 ,尤其是ALIP检测不仅为MDS RA和CAA鉴别的主要指标 。
- 郝思国郑华如程昌彬曾庆曙杨明珍夏海龙任立奋蔡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