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华
- 作品数:108 被引量:5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0例肺动脉栓塞剥脱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9例存活;术后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术前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张超纪任华苗齐刘兴荣马国涛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
- 肺错构瘤19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总结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1983-2010年间病理确诊191例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75.39%发生于40~70岁之间,平均50.86岁,男:女为1.247:1,63.87%无症状。均行CT,12.3%见爆米花样钙化,仅10.5%术前明确诊断。支气管镜切除2例;手术切除189例:其中胸腔镜肺楔形切除51例,肺局部切除59例,剜除54例,肺段或肺叶切除22例,左全肺切除1例,肺叶袖式切除2例。软骨型占90.8%,瘤体平均19.57mm。术后随访1~331个月均无继发肺癌及复发或恶变。结论肺错构瘤术前确诊率低,联合多种影像学手段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预后良好。
- 马冬捷张志庸崔玉尚任华李单青肖雨师小华
- 关键词:肺错构瘤间质瘤影像特征外科治疗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将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血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鉴定,进一步在体外的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的特性,从而探讨为组织工程化血管研究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收集成人骨髓血,采用密...
- 杜振宗任华宋剑非梁岳培李安桂郑民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培养体外细胞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肌源性细胞移植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兔心功能的对照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肌源性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①实验于2001-08/2002-04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细胞培养室和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0只。由其胸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并经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为肌源性细胞。采取结扎前降支的办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②实验过程中死亡20只,将剩余50只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新西兰大白兔,未造模),模型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不给予其他处理),移植干细胞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1个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肌源性细胞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1个月,移植肌源性细胞),对照组(注射IMDM无血清培养基),每组10只。③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软件记录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以了解心功能变化。④两组计量资料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建立心梗模型时死亡6只,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共死亡14只,50只进入结果分析。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正常组和移植干细胞组及移植肌源性细胞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6910±360),(4830±470),(4820±510),(2460±370),(2500±360)mmHg/s,t=11.75~27.39,P<0.05];移植干细胞组及移植肌源性细胞组明显低于正常组(t=11.11,10.59,P<0.05)。结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肌源性细胞均能改善实验动物的心功能,但不能使实验动物的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 马国涛任华赵明张超纪裴铭
- 关键词:骨髓细胞
- 113例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6
- 2004年
- 王振捷于洪泉刘洪生任华张志庸李泽坚
- 关键词: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围手术期高危因素误诊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小口径血管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采用在动物体外构建初级组织工程化血管、体内强化的方法,探讨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含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的DMEM-LG培养液和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培养液诱导BMSC分别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免疫荧光观察平滑肌样细胞B肌动蛋白的表达和内皮样细胞vWF的表达。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诱导的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层种植于胶原包埋聚乙醇酸(PGA)的复合支架表面,将细胞和支架复合体种植于动物皮下,于植入后第4、8周再次麻醉动物,取出植入皮下的组织工程化血管,行组织学检查、压力实验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诱导14d后,BMSC能够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B肌动蛋白和vWF呈阳性表达,电镜证实细胞出现了相应的形态学改变。人工血管组织学观察见管壁结构清晰。单纯支架组可承受100~150mmHg(1mmHg=0.133kPa)的血管腔内压力,实验组则均可承受200mmHg的血管腔内压力不破裂。实验组皮下培养8周Brdu标记细胞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部分细胞核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结论以动物皮下为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出组织工程化血管,其大体结构和天然血管相似。
- 杜振宗任华刘洪生宋剑非郑民王玮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生物反应器种子细胞
- 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4
- 1994年
- 110例肺中叶病变行外科治疗,包括原发和继发性肺癌、低度恶性肿瘤46例,良性肿瘤12例,良性病变52例。胸部X线表现:典型中叶不张者不足1/3,1/3以上病例为肺门团块影或浸润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叶恶性肿瘤诊断的假阴性达30%。单纯中叶切除为60%,中叶合并其他叶切除30%,开胸探查和右全肺切除各3例。术后并发症中,55%为感染,胸内出血16%。无手术死亡和术后近期死亡。强调中叶病种复杂,需综合分析方可做出诊断;对肺门团块、浸润影和中叶不张术前应充分估计和准备;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中叶不张,应首先除外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不能复张且有腔内器质性梗阻者应尽早手术探查。
- 张志庸屈振生戈烽任华于洪泉李泽坚
- 关键词:肺中叶病变外科手术
- 开胸肺活检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 1999年
- 目的探讨开胸肺活检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993~1998年6月24例开胸肺活检的肺间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获病理确诊,其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7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3例,结节病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2例,肺结核2例。其他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肺间质病(RBILD)、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炎性结节、多发性肺脓肿、肺组织炎症和肺泡细胞癌各1例。结论开胸肺活检作为一种诊断方法,能获得足够的肺组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常规和纤维支气管镜未能确诊的病例,尤其是一些罕见病和不典型的病例,具有较大的价值。
- 许文兵朱元珏任华刘鸿瑞李玉苹林耀广
- 关键词:肺间质病肺活检
- 纵隔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被引量:5
- 1995年
- 报告纵隔淋巴管瘤和血管瘤12例的临床治疗结果,其占纵隔肿瘤的2.88%。有临床非特异性症状者8例,4例为查体胸片发现纵隔内阴影。9例位于前上纵隔,3例在后纵隔。术前10例未能正确诊断。8例囊状淋巴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4例纤维-血管-淋巴管瘤因侵犯周围脏器未能切净,但尽多切除残留囊壁并缝扎囊壁创面。病理诊断包括4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纤维-血管-淋巴管瘤。随诊1年至23年未见复发。
- 张志庸王永华戈烽于洪泉任华李泽坚
- 关键词:纵隔淋巴管瘤血管瘤外科治疗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为肌原性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传代后用 5 -氮杂胞苷诱导 2 4h ,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变化。结果 5 -氮杂胞苷诱导后的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被抗肌红蛋白抗体着染显色。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 5 -氮杂胞苷诱导后转化为肌原性细胞。
- 马国涛任华张超纪赵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于细胞5-氮杂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