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湘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46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地震
  • 7篇波速
  • 6篇地震定位
  • 6篇震源
  • 6篇双差地震定位...
  • 6篇P波
  • 6篇P波速度
  • 5篇地震活动
  • 5篇层析成像
  • 4篇地壳
  • 4篇地震活动性
  • 4篇龙门山
  • 3篇地震层析
  • 3篇地震层析成像
  • 3篇地震重新定位
  • 3篇断裂带
  • 3篇震源深度
  • 3篇三维P波速度...
  • 3篇三维速度结构
  • 3篇裂带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4篇于湘伟
  • 12篇陈运泰
  • 8篇章文波
  • 5篇张怀
  • 3篇杨智娴
  • 3篇王培德
  • 3篇郑月军
  • 3篇王小娜
  • 2篇王小娜
  • 2篇陈筱青
  • 1篇石耀霖
  • 1篇许向彤
  • 1篇李春来
  • 1篇雷建设
  • 1篇药晓东
  • 1篇李红玉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计...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P波速度层析成像
地震是现代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和表现,与构造运动有着紧密联系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图像,特别是横向不均匀性的速度结构图像,可以提供震源区的许多信息,从而为认识地震活动性的特征和本质提供信息.因此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法研究华...
于湘伟陈运泰
关键词:P波断裂带地震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地震观测及减轻地震灾害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根据历史地震记载、近期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资料,分析了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指出自1995年7月20日至1996年7月30日发生于延庆-怀来盆地的ML=41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揭示了分布于延庆-怀来盆地的两条共轭断层,位于这两条共轭断层延长线交汇处的怀来县城地区具有断层闭锁区的特征,该闭锁区域的线性尺度与一个60级地震震源区的线性尺度相当,但延庆-怀来盆地近期微震活动未显示出该闭锁区在近期内将发生中强地震的征兆。对ML=41地震序列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研究表明,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谱可以用ω2模型表示,并且延庆-怀来盆地的品质因子QSH值非常低,介于140与360之间,特别是在近震源地区QSH值最低,只有140。
陈运泰许向彤于湘伟王培德
关键词:地震观测地震灾害延庆-怀来盆地减灾
华北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1°-120°E,35°~42°N)1993-2004年6771次地震(1.0≤M≤6.6)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的结果显示:地震活动呈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活动断裂关系密切;在新河断裂下方,存在两条走向北东、向西南倾斜的、不同深度的地震活动带,浅部的从地表向下延伸约20km,长60km,深部的从25km到34km,长约40km;83%的地震震源深度位于0~15km范围内,比由常规地震定位法给出的华北地区(7—21km)的震源深度要浅得多,说明华北地区的地震基本都集中在中上地壳中;约有92%的地震震源深度位于1~24km,表明24km是华北地震构造区震源深度的下界。
于湘伟张怀陈运泰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活动性震源深度
Earthquake relocation and 3-dimensional crustal structure of P-wave velocity in cen-tral-western China被引量:30
2004年
采用中国中西部地区(2l°~36°N,98°~112°E)193个地震台在1992~1999年间记录到的9988次地震的Pg和Sg震相走时的读数资料,用Roecker的SPHYPIT90程序,反演了该地区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并用SPHREL3D90程序进行了地震的重新定位.反演结果揭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地震P波速度结构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些不同深度上波速的横向变化多以该地区的活动断裂为分界线.可以看出活动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反差.通过重新定位,得到了6459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这些精确定位的地震震中明显沿该区活动断裂呈现条带状分布,其范围和尺度清晰地表示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的紧密关系.其中,82%重新精确定位的事件的震源深度在20km以内.这一结果与笔者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的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相一致.
杨智娴于湘伟郑月军陈运泰倪晓晞Winston CHAN
关键词:地震重新定位P波速度结构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活动
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被引量:45
2010年
本文利用华北遥测地震台网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12个台站记录到的1993~2004年发生在首都圈地区3983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震源参数.京津唐地区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图像在浅层上很好地反映了地表地质、地形的特征.在平原和凹陷的盆地处呈现P波低速速度异常,而在隆起的山区或基岩出露区显示为P波高速速度异常.在研究区域内震级M≥6.0历史地震和经过重新定位后的震级M_L≥3.0的地震的震源位置在10 km深度和15 km深度处的P波相对速度扰动图上的投影都显示出相似的特点,即:绝大部分的地震的震源位置在P波相对速度扰动图上的投影分布在低、高速异常的交界地带,且偏高速体一侧,只有极少数的地震分布在P波速度异常体内部.
于湘伟陈运泰张怀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横向不均匀性
芦山震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精细结构及地震重定位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联合芦山地震序列5285个地震的50711条P波初至绝对到时数据及7294691条高质量的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芦山震源区高分辨率的三维P波速度精细结构及5115个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结果表明,芦山主震震中为30.28°N,103.98°E,震源深度为16.38km,主震南西段余震扩展长度约23km,余震前缘倾角较和缓,主震北东段余震扩展长度约12km,余震前缘呈铲形,倾角较陡.芦山震源区P波三维速度结构表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近地表处的P波速度异常与地形起伏及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宝兴杂岩对应明显的高速异常,此异常由地表延伸到地下15km深度附近,而中新生代岩石表现为低速异常;大兴附近区域亦显示出小范围的大幅度高速异常,宝兴高速异常与大兴高速异常在10km深度附近相连,进而增加了芦山震源区的高低速异常对比幅度.在芦山主震的南西、北东两段速度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芦山主震在水平向位于宝兴及大兴高速异常所包围的低速异常的前缘.主震南西段余震主要发生在倾向北西的高低速异常转换带上并靠近低速一侧,其下盘为低速异常,上盘为高速异常.而芦山主震北东段的余震主要分布在宝兴高速体与大兴高速体之间,主发震层向北西倾斜,主发震层上方的宝兴高速异常下边界出现一条南东倾向的反冲地震带,两地震带呈"y"型分布.
王小娜于湘伟章文波
关键词:三维P波速度结构震源参数
联合多种定位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重定位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陈筱青于湘伟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
昭通地区地震层析成像及彝良震区构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结合1992年01月至2012年10月国家地震台网、四川地震台网、云南地震台网及重庆地震台网的65个台站记录到的2,107个地震的17,945条P波绝对到时数据及227,701条P波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昭通地区地震震源参数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地震重定位精度有了显著改进,地震在水平方向的重定位精度要高于垂直方向.在深度方向,消除了重定位前地震在5~10km间的层状分布假象,昭通地区震源深度总体大于彝良地区,且彝良地区地震随深度增加向西展布,根据余震分布特征推测地震发生在走向NNE,倾向NW的石门断裂上.反演得到的三维速度结构表明,地表速度异常与地形起伏及地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在浅层,昭通坳陷盆地表现为较大范围的低速异常,且低速异常区在盆地东北缘范围加深.彝良附近表现为高速异常带,大关附近表现为低速异常.随着深度的增加,反演得到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清晰地显示出彝良地区中下地壳介质受到北东向挤压而向上隆起,与浅部的高、低速异常区相互交错,形成介质速度构造复杂区域.重定位后的彝良ML5.7级和ML5.6级地震的震源位于隆起的高速异常区两侧的速度过渡区,其走滑兼逆冲的破裂机制与该处反演结果揭示的彝良地区下方的速度异常形成机制较为一致.
王小娜于湘伟章文波
关键词:重定位
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Q_(SH)值和小震震源参数的测定被引量:7
1997年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收到的同一个震源区内的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较大地震的振幅谱,求得较大地震震源谱高频趋势的斜率。利用Q值在0.0001~100Hz之间几乎是常数的特性,用网格搜寻法对较大地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损耗进行补偿,同时确定自震源至地震台传播途径上的介质的品质因数、拐角频率和补偿后的频谱的零频极限。用这种方法,利用中-欧合作北京西北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的记录,确定了延庆-怀来盆地的品质因数QSH值并测定了4个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延庆-怀来盆地的QSH值很低,在140~360之间,平均为230±66。在靠近震源的地区,QSH最低,只有140。怀来地震的震源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ω2模式来表示。所研究的4个震级ML=1.0~3.4的小地震,地震矩M0=(1.7~34)×1014Nm,震源半径a=0.14~0.22km,平均位错D=0.17~0.82m,应力降Δσ=2.6~18.7MPa。
于湘伟陈运泰王培德李春来
关键词:盆地震源谱震源参数Q值
龙门山及邻近地区三维速度结构及地震重定位研究
本文利用1992~1999年全国遥测台网以及云南、四川地震台网65个台站记录到的3 768个地震的32 990个Pg波绝对到时资料和234 764个高精度的Pg波相对到时资料,采用Zhang and Thurber (2...
Wang Xiaona王小娜Yu Xiangwei于湘伟Zhang Wenbo章文波
关键词:地震学层析成像三维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