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泓波
-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市骨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应用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的安全性与效果,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对42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进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30min、术后1h、以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术后24h检测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结果42名手术患者平均回输血1200ml,各项检测结果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输注异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 田野于泓波杨平
- 关键词:输血自体血膝关节置换术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效果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踝部手术患者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方法,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的SBP、DBP、HR变化及疼痛。结果术前术后的心率、血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外踝手术阻滞优良为90%,尚可为7.5%,仅2.5%效果差;内踝手术阻滞优良仅为15%,尚可为32.5%,效果差为52.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循环影响小,外踝效果确切,内踝效果不良。
- 于泓波于泓淼朱云章
- 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 氯胺酮预孵育对脂多糖诱导离体兔肺动脉与体动脉血管环反应性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内毒素诱导的肺动脉和体动脉环张力的影响,为临床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兔离体血管环(16个体动脉血管环,15个肺动脉血管环)随机分为4组:正常体动脉血管环组(SA组,n=8),正常肺动脉血管环组(PA组,n=8),内毒素预孵育的体动脉血管环组(LSA组,n=8),内毒素预孵育的肺动脉血管环组(LPA组,n=7)。首先,测量4组血管环对苯肾及乙酰胆碱(ACH)的反应值;然后,将血管环冲洗到平衡张力;再加入氯胺酮预孵育30 min后,测量其对苯肾及ACH的反应值。结果与SA组比较,LPA组减弱了ACH 1μm和10μm的舒张反应(P<0.05),LSA组对其收缩及舒张反应无影响。氯胺酮预孵育后,SA组氯胺酮抑制了ACH 10μm和100μm的舒张反应(P<0.05),但对PE的收缩无影响。在PA组,氯胺酮对PE的收缩反应及ACH的舒张反应(1μm、10μm、100μm)均无影响。氯胺酮预孵育后,在LSA组,氯胺酮增强了PE的收缩反应(P<0.05),降低了ACH 100μm的舒张反应(P<0.01)。在LPA组,氯胺酮降低了ACH 100μm的舒张反应(P<0.05)。LPA组氯胺酮对ACH 1μm、10μm和100μm的舒张反应弱于PA组(P<0.05)。SA及LSA组相比较,血管的收缩及舒张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A组与LPA组比较,氯胺酮对PE及ACH 1μm和10μm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ACH 100μm的舒张反应LPA组弱于LSA组(P<0.05)。结论氯胺酮降低了正常体动脉的舒张反应,而对正常肺动脉无显著影响;脂多糖(LPS)孵育后,氯胺酮增强了体动脉的收缩反应,同时,降低了体动脉及肺动脉的舒张反应。
- 索良源于泓波张锦
- 关键词:肺动脉氯胺酮内毒素
- 脂多糖增强芬太尼诱导离体兔肺动脉舒张反应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对正常及内毒素休克时肺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应用血管环张力检测技术,观察芬太尼对正常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fide,LPS)孵育的肺动脉血管环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在正常肺动脉组,芬太尼终浓度(0.1、1、10、100μmol/L)使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edfine,PE)预收缩的肺动脉舒张(EC50=1.699);在LPS孵育的肺动脉组,芬太尼终浓度(1、10、100μmol/L)使PE预收缩的肺动脉舒张(EC50=2.496),芬太尼终浓度(0.1μmol/L)对肺动脉并没有影响;LPS组与正常组对照比较,LPS组芬太尼使肺动脉舒张反应Emax增加,在小剂量芬太尼终浓度(0.1、1μmol/L)时肺动脉的敏感度下降,在大剂量浓度(10、100μmol/L)时却使其敏感度增加。结论LPS可以增强芬太尼对肺动脉的最大舒张反应;并且LPS可使小剂量的芬太尼对肺动脉的敏感度下降,大剂量的芬太尼敏感度增加;LPS还可使芬太尼对肺动脉舒张反应的EC50增大。
- 于泓波张锦丁学琴佟冬怡李娜
- 关键词:芬太尼脂多糖肺动脉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急性内脏炎症痛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应用大鼠急性内脏炎症疼痛模型,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对急性内脏炎症疼痛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Sham);(2)疼痛模型组(EIP);(3)迷走神经切断疼痛模型组(VGX);(4)迷走神经电刺激疼痛模型组(STM),术毕即刻持续电刺激20min。各组模型制备完毕,电刺激后0,1,2h检测TNF-α,并每15min进行疼痛学评分,连续记录2h。结果:Sham组与EIP,VGX,STM组比较,在1h,2h时TNF-α有显著性差异,疼痛评分在120min内有显著性差异,EIP与VGX组比较TNF-α在1,2h时无差异,疼痛评分无差异。STM与VGX组及EIP组比较,TNF-α在1,2h时有显著性差异,疼痛评分在90min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减轻急性内脏炎性疼痛,减轻TNF-α的释放,对急性内脏炎性疼痛具有保护作用。
- 于泓波于泓淼张锦
- 关键词:迷走神经肿瘤坏死因子Α胆碱能抗炎通路
- 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以及其于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程度。
方法:对346例上腹部胆囊腹腔镜手术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术前用药相同(阿托品0.5mg,安定10mg)、术后无新斯的明拮...
- 于泓波
-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术后疼痛麻醉用药
- 文献传递
- 多巴胺对内毒素孵育兔肺体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多巴胺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孵育的离体兔肺动脉、体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只雄性大耳白兔,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和体动脉环各36个.把36个肺动脉环随机分为6组,测试不同浓度多巴胺(4×10^-5、8×10^-5、16×10^-5 μmol/L)对正常肺动脉张力的影响(分别为PN-DOPA4、PN-DOPA8、PN-DOPA16组)及对LPS孵育后肺动脉张力的影响(分别为PL-DOPA4、PL-DOPA8、PL-DOPA16组).体动脉分组与肺动脉分组方法相同,包括正常组(SN-DOPA4、SN-DOPA8、SN-DOPA16)及内毒素组(SL-DOPA4、SL-DOPA8、SL-DOPA16).结果 ①多巴胺对PN-DOPA4及SN-DOPA4组中的血管环均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对PN-DOPA8、PN-DOPA16、SN-DOPA8和SN-DOPA16组的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而升高.②LPS孵育后,多巴胺对PL-DOPA4和SL-DOPA4组血管环舒张作用消失,变为收缩[(22.60±6.68)%比-(2.25±0.58)%,(3.80±0.52)%比-(3.65±0.75)%,P〈0.05和P〈0.01],对PL-DOPA8组收缩幅度较PN-DOPA8组减少(14.52±0.59)%(P〈0.05);对SL-DOPA8组收缩幅度较SN-DOPA8组增高(25.90±1.75)%(P〈0.05);对PL-DOPA16组和SL-DOPA16组的张力无显著影响.③LPS孵育后,DOPA4组的肺动脉张力变化(PL/PN)较体动脉张力变化(SL/SN)明显(-10.90±5.06比-1.00±0.24,P〈0.05);在DOPA8组SL/SN较明显(1.80±0.35比0.48±0.17,P〈0.01).结论 低浓度的多巴胺对正常肺动脉及体动脉血管环有舒张作用;在LPS孵育后,低浓度的多巴胺对肺动脉及体动脉环的作用由舒张变为收缩,且对肺动脉环的张力变化影响最大;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对LPS孵育后的肺动脉及体动脉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
- 陶炳东张锦佟冬仪魏会霞于泓波
-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肺动脉多巴胺血管反应性
- M3受体亚型介导内毒素诱导兔离体肺动脉舒张反应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 探讨M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亚型M3对内毒素诱导的肺动脉环张力的调节作用及在内毒素作用下M3受体的变化,以探讨感染性休克肺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2组:盐水加达非那新正常组(N组,n=45),内毒素加达非那新组(L组,n=48)。通过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正常及M3受体亚型阻断剂达非那新不同剂量(100、10、1、0.1和0.01μmol/L)分别预孵育后血管对苯肾上腺素(PE1μmol/L)及乙酰胆碱(ACH 1、10和100μmol/L)的张力变化。结果 (1)正常组肺动脉对ACH累计曲线的舒张百分比分别为(0.095±0.034)%,(0.150±0.036)%,(0.445±0.090)%,用内毒素(4μg/m L,4 h)处理后分别为(0.044±0.016)%,(0.093±0.029)%,(0.311±0.028)%。(2)达非那新对不同浓度ACH(1、10和100μmol/L)反应得出的EC50值分别为正常组1.483、2.757和2.958,内毒素组6.015、6.242和6.411。(3)达非那新对不同浓度的ACH(1、10和100μmol/L)反应得出的内在活性a值分别为正常组0.014 6、0.032 3和0.082 5,内毒素组0.012 4、0.024 5和0.055 6。结论 内毒素孵育降低了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M3受体亚型介导了此舒张反应;内毒素减低了M3受体亚型的内在活性。内毒素使M3受体亚型内在活性降低是内毒素作用下肺动脉对ACH舒张反应降低的作用机制之一,也可能是感染性休克时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 索良源于泓波张锦
- 关键词:舒张反应M3受体内毒素诱导受体亚型血管反应性毒蕈碱受体
- 布托啡诺对脂多糖诱导离体兔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激动剂布托啡诺对正常及内毒素休克时肺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应用血管环张力检测技术,观察布托啡诺对正常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4 μg/ml,4 h)孵育的肺动脉血管环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肺动脉组,布托啡诺终浓度(0.1 μmol/L,1 μmol/L,10μmol/L,100 μmol/L)使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预收缩的肺动脉呈剂量依赖性舒张,在LPS孵育的肺动脉组,布托啡诺终浓度(0.1 μmol/L,1μmol/L,10μmol/L,100 μmol/L)也使PE预收缩的肺动脉呈剂量依赖性舒张反应,但其舒张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加强.结论 布托啡诺对血管具有直接的舒张反应,并且LPS可以增强布托啡诺对肺动脉的最大舒张反应.
- 于泓波张锦丁学琴佟冬怡李娜
- 不同浓度局麻药合剂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
- 2013年
- 左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特点,其感觉阻滞时间长,镇痛效果好;而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等特点已广为使用,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用于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其特性及安全性,并对其临床麻醉效果评估。现总结如下。
- 冯春林于泓波
- 关键词: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酰胺类局麻药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