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光生

作品数:40 被引量:321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3篇解剖学
  • 2篇应用解剖学
  • 2篇应用解剖学研...
  • 2篇内脏
  • 2篇内脏器官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穿刺
  • 2篇穿刺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测
  • 1篇形态学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构筑
  • 1篇阴股沟
  • 1篇阴股沟皮瓣
  • 1篇直肠
  • 1篇三角肌
  • 1篇筛窦

机构

  • 1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市第二人...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作者

  • 12篇于光生
  • 5篇苗华
  • 4篇秦登友
  • 3篇邵正仁
  • 3篇李秀娟
  • 2篇陈友燕
  • 2篇王小标
  • 2篇程新德
  • 2篇赵天兰
  • 2篇赵莉
  • 2篇叶斌
  • 1篇柴丽影
  • 1篇徐静
  • 1篇王传翠
  • 1篇李光早
  • 1篇韩力
  • 1篇单增强
  • 1篇常维东
  • 1篇张莉

传媒

  • 6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8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身旁窦的观测
1989年
解剖观测了30具(男18、女12)新生儿尸的鼻旁窦,对如下结果作了报告:1.上颌窦以椭圆形为多见,窦底大多数高出鼻腔底,容积及各径均较小。2.对筛窦的各组小房及整体进行了观测。3.蝶窦半数以上发育较差(容积均在0.01ml以下)。4.额窦均不发育。
秦登友苗华严麟书邵正仁于光生李秀娟
关键词:新生儿鼻旁窦上颌窦筛窦
全文增补中
新生儿咽和食管的形态观察被引量:3
1989年
在30例(男18、女12)新生儿尸体上,观察了咽和食管的形态结构和位置。1.鼻 咽部 口咽部及喉咽部的长度、宽径、前后径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新生儿咽的全长为35.72±3.01mm。咽的下界70.00±8.37%与第四颈椎平面相对。2.咽鼓管咽口的形态、位置、方向及腭扁桃体的度量。3.食管颈段、胸段和腹段的长度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新生儿食管全长为88.45±6.67mm,与身长的比值为1:5.60±0.38。4.自中(上)切牙和鼻前孔分别至食管的起始部、与主动脉弓邻接处、与左支气管邻接处、穿膈肌食管裂孔处及与贲门连接处的距离及食管上述五处的宽(内)径。
苗华于光生秦登友严麟书李秀娟邵正仁
关键词:新生儿食管
全文增补中
小儿内脏器官的形态学研究(八)——新生儿鼻腔的观测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对30例新生儿(男18、女12)的鼻前、后孔、鼻腔、鼻道、鼻甲、鼻中隔及鼻泪管的开口等进行了观察及测量。
于光生苗华李秀娟严麟书秦登友邵正仁
关键词:儿童内脏器官形态学鼻腔
全文增补中
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的解剖及其应用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为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和观测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结果 :大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可分为两段。第 1段长度为 (5 .2 1± 0 .4 8)mm ,中点外径为 (1.31± 0 .13)mm ,第 2段分三个终末支 ,其中耳睑神经较短为(8.97± 0 .95 )mm ,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平均长度分别为 (2 5 .2 3± 1.4 1)mm、(2 6 .6 1± 1.2 2 )mm ,中点外径为 (1.0 5± 0 .2 0 )mm、(0 .95± 0 .2 0 )mm。二者在口角外侧汇合成神经节样体。结论 :大鼠面神经的第 1段宜作钳夹、结扎损伤模型 ;第 2段的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宜作神经断离自体静脉套接、神经断端外膜缝合及电生理检测等。
单增强王小标赵莉于光生
关键词:面神经下颌神经节电生理检测
阴股沟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为阴股沟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颈总动脉灌注、显微解剖,对30例(60侧)成人尸体的阴部外动脉和阴唇(阴囊)后动脉的起始、行程、外径、分支、分布与主干长度以及阴股沟区皮肤的神经支配进行观察。结果:阴部外动脉主要起于股动脉的前内侧壁,主干长度为(5.09±0.83)cm,其分支及终支与阴囊(阴唇)后动脉、阴茎背(阴蒂)动脉及精索外动脉在皮下吻合形成丰富的动脉网。临床应用阴股沟皮瓣44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阴股沟皮瓣血管恒定,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不破坏外阴形态,可作上蒂瓣、也可作下蒂瓣切取,是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及器官再造的理想皮瓣。
赵天兰程新德于光生李光早徐静张莉
关键词:外科皮瓣解剖学阴股沟皮瓣
新生儿直肠的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在30例(男18、女12)新生儿尸体上,对直肠的位置,形态及其结构作了解剖,观察和测量。
苗华于光生
关键词:内脏器官直肠肛管新生儿
全文增补中
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及应用解剖研究
2012年
目的:为三角肌不同部位安全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分别以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按照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及深度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起点前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mm,后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97.7±8.4)mm,止点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148.7±7.2)mm。前、后部较薄,外侧部较厚。外侧部深面横过的血管神经束上下径为(18.0±4.8)mm,此束上缘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51.8±7.2)mm。后部深面腋神经后支入肌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49.6±8.3)mm,与三角肌后缘垂直距离为(26.7±6.1)mm;在后部深面有桡神经向下行走,桡神经与大圆肌下缘交界处距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72.6±6.5)mm处。结论:三角肌注射首选部位为外侧部,此处肌肉较厚,操作安全方便,有利用药液吸收。
陈友燕叶斌于光生
关键词:三角肌注射
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0
2000年
对颈外静脉穿刺在 30具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和模拟穿刺 ,并根据颈外静脉回流部位将其分为三型 :Ⅰ型回流到颈内静脉占 13.3% ,Ⅱ型回流到静脉角占 5 0 % (其中 6 6 .7%从静脉角前壁汇入 ,33.3%从静脉角后壁汇入 ) ,Ⅲ型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占 36 .7% ;从颈外静脉中点到上腔静脉起始处间距 :Ⅰ型左 16 .9± 0 .3cm ,右 13.8± 0 .3cm ,Ⅱ型左 17.5± 0 .6cm ,右 14.1± 0 .6cm ,Ⅲ型左 2 1.4± 1.2cm ,右 17.0± 0 .2cm。结论 :穿刺点应选在颈外静脉上段中点处 ,Ⅰ、Ⅱ型可以插管 ,Ⅲ型尽量避免插管。
陈友燕叶斌于光生秦登友
关键词:颈外静脉穿刺
眶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对18具(36侧)正常人的眶上孔(或切迹)及眶上神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主要结果:1.眶上孔(或切迹)以位于眶上缘内中1/5交界处的多见(48.78%)。2.两侧为眶上孔的多见(55.56%)。3.眶上孔的形状以椭圆形多见(78.26%)。4.其通行的结构由外向内均为N。A。v。并对眶上神经的分支及其有关结构进行了观测,对有关神经卡压问题进行了讨论。
韩力王传翠于光生
关键词:眶上神经松解术
新生儿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观测
1989年
本文对30例(男18,女12)新生儿的输尿管、膀胱及30例女性新生儿的尿道进行了观察及测量。
于光生苗华
关键词:输尿管膀胱尿道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