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林垲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宇宙
  • 4篇高能
  • 4篇超高能
  • 4篇簇射
  • 3篇宇宙线
  • 3篇强子
  • 3篇空气簇射
  • 3篇广延空气簇射
  • 2篇振荡
  • 2篇射线
  • 2篇中微子
  • 2篇中微子振荡
  • 2篇中微子质量
  • 2篇非弹性
  • 2篇Γ射线
  • 2篇产生器
  • 1篇宇称
  • 1篇宇宙线源
  • 1篇原子
  • 1篇原子核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云南大学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西藏大学
  • 3篇东京大学
  • 3篇横滨国立大学
  • 3篇宇都宫大学
  • 3篇神奈川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3篇丁林垲
  • 4篇冯振勇
  • 4篇曹臻
  • 4篇贾焕玉
  • 4篇孟宪茹
  • 4篇黄庆
  • 3篇梅东明
  • 3篇张慧敏
  • 3篇任敬儒
  • 3篇拉巴次仁
  • 3篇霍安祥
  • 3篇张鸣
  • 3篇王辉
  • 2篇戴长江
  • 2篇施志政
  • 2篇谭有恒
  • 2篇余光策
  • 2篇袁澎
  • 2篇焦善庆
  • 2篇经才骝

传媒

  • 6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物理学进展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肇庆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4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0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能强子与原子核碰撞的受伤核子数分布和非弹性截面的计算
1996年
在对超高能区宇宙线产生的广延大气簇射的模拟计算中注意到,质子—空气核碰撞中的受伤核子数分布和非弹性截面对于簇射的纵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据符合现有加速器能区的有关质子—质子作用截面的经验公式,对超高能区的质子与空气核碰撞的受伤核子数分布和非弹性截面做了计算.
任江龙丁林垲
关键词:强子原子核碰撞
基于TKO-CAMAC的羊八井EAS阵列数据采集系统被引量:1
1994年
本义介绍一个基于TKO-CAMAC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集坐落在西藏羊八井的广延空气簇射阵列数据,它是由TKO-AMAC系列插件和PC-386微机组成。除此以外,它还包括一个激光标定检测系统及由原子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定时系统。
Amen.,M白占武曹臻丁林垲冯振勇K.JibionN.Hotta黄庆霍安祥贾焕玉江光佐焦善庆F.KajinoK.Kasahara拉巴次仁梅东明孟烈米玛次仁孟宪茹K.Mizitani木钧H.NanjoM.Nishizawa努桑M.OhnishiI.Ohta任敬儒T.SaitoM.Sakata施志政M.SHIBATAT.Shirai孙欣新H.SugimotoK.Taira潭有恒N.TateyamaS.Torii王辉王家祥温诚忠Y.Yamaoto余光策袁澎T.YUDA曾家刚赵春华张春生张慧敏张力张鸣扎桑扎西次仁周文德
关键词:广延空气簇射数据采集系统
利用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探测来自壳型超新星遗迹G40.5-0.5的TeV γ射线发射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9月的数据,对壳型超新星遗迹 G40.5-0.5可能的TeV γ射线发射进行了探测.用对扩展源的二维分析方法发现一个最高超出为 4.4σ的天区,EGRET不明源GeV J1907+0557非常接近这一最高超出天区的中心.
羊八井ASγ合作组张吉龙崔树旺丹增罗布丁林垲丁晓红冯存峰冯振勇高晓宇耿庆喜郭宏伟何会海何瑁胡红波黄庆贾焕玉乐贵明李金玉卢红陆穗苓孟宪茹木均任敬儒谭有恒王辉王云冈吴含荣薛良杨先楚叶宗海余光策袁爱芳张慧敏张乃健
关键词:广延大气簇射Γ射线
国内甚高能和超高能γ的多台站联合观测
丁林垲
关键词:高能物理学天文观测
寻找超高能宇宙线源——西藏广延空气簇射实验
1998年
总结了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期间西藏空气簇射阵列的观测结果。寻找了来自于蟹状星云、X射线双星、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和其它活动天体的能量为10TeVγ射线连续发射,没有发现连续稳定发射的迹象,但给出了每个源的流强上限。在阵列所观测的天区寻找了10TeV的γ暴,结果没有发现能量10TeV的γ暴,最后也给出了发现此种γ暴的上限。应用该阵列,明显地观测到了能量为10TeV的宇宙线流强的太阳和月亮阴影。观测了朝向和远离太阳的行星际空间磁场对宇宙线阴影的影响,这是行星际磁场对阴影位移影响的第一次直接观测。研究并发现在实验期间,太阳阴影的位置每年都在变化。同时观测在此期间,朝向和远离方向的宇宙线阴影的不同变化。另外,应用该实验的数据,给出了所谓的“膝”区的原初宇宙线能谱。
贾焕玉Amenomori M戴本忠戴本忠冯振勇丁林垲冯振勇黄庆霍安祥KajinoF黄庆拉巴次仁刘绍敏霍安祥孟宪茹MizutaniK木均拉巴次仁NishizawaM刘绍敏OhnishiM梅东明O
关键词:宇宙线广延空气簇射阵列超高能Γ射线
中微子振荡能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吗被引量:12
1999年
认为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谜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我们对太阳内部在极端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核反应和衰变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核3He和核4He反应产生7Be的几率、7Be经电子俘获后产生7Li和电子中微子实际几率以及8B经β衰变的几率比我们现在计算所用的几率要低得多,那么,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谜就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叶子飘戴长江丁林垲
关键词:中微子振荡中微子质量中微子
超高能软强子作用的Chou-Yang模型被引量:1
1994年
用Chou-Yang模型构造了一个用于=26GeV到22TeV的软强子非单衍相互作用MonteCarlo产生器.结合大横动量喷注产生过程的pQCD计算和相应的部分子强子化方案,较好地再现了高能区实验的结果.平滑地外推到超高能区,预言了非弹性度随能量下降的趋势.
曹臻丁林垲
关键词:相互作用超高能
p-A作用的非弹性度及对靶核质量的依赖
1994年
采用核碰撞几何和强子作用二分量模型,建立了p-N和p-A作用的MOnte-Carlo产生器.用这个产生器,研究了p-A作用的非弹性度分布和平均非弹性度,以及它们对靶核质量的依赖关系.
荆贵茹王广君丁林垲经才骝
简述中微子的独特性
1998年
本文分析了中微子的一些特性,认为中微子是一种普通的费米粒子,它应该有其它费米粒子所具有的一切性质如它有确定的内禀宇称,有一定的静止质量和有一定的磁矩等。不应该存在一些独特的性质如所谓中微子振荡现象。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问题并不是因为中微子没有确定的内禀宇称引起的,而是应该由更深刻更基本的原因引起的。对所谓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谜应该用别的理论或模型来加以解释。
叶子飘戴长江丁林垲
关键词:中微子质量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中微子振荡
宇宙线超高能相互作用的QCD部分子模型产生器被引量:1
1994年
在pQCD的部分子模型和独立碎裂方案的部分子强子化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超高能宇宙线与空气核相互作用的产生器.通过拟合PP散射和e+e-对撞实验数据来决定产生器中的参数.再现了从=546GeV到1800GeVpp散射中喷注的产生和从=14GeV到91GeVe+e-对撞等实验的基本特征,并外推到≤22TeV的超高能区.
曹臻丁林垲
关键词:QCD部分子模型强子化宇宙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