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 作品数:74 被引量:1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量化迷路后已状窦前入路切除天幕游离缘中区脑膜瘤(附11例报道)
- 张晓华葛建伟李善泉熊文浩邱永明
-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 目的:探讨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CT显示出血量的不同,小骨窗手术12例,骨瓣开颅25例,均在发病7小时内(超早期)采取经侧裂-脑岛入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的血肿.结果:术...
- 葛建伟张晓华熊文浩贾峰邱永明李善泉罗其中
- 关键词:脑出血显微手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老年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刘旗胜谢榕林邱永明张晓华郭沁华
- 关键词:脑肿瘤肺部感染全身老年患者手术患者
- 头颅移植的技术、伦理争议及其展望
- 2018年
- 头颅移植的概念在器官移植发展早期就已提出。百余年来,器官移植相关技术日趋成熟,而头颅移植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的禁区。主要从头颅移植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和伦理困惑进行相关回顾和展望,技术方面,回顾头颅移植相关的血管吻合技术研究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在脊髓吻合、脊髓融合、神经通路重建、神经功能恢复、免疫抑制、疼痛控制等技术难点相关的理论发展及目前面临的难题;伦理方面,探讨头颅移植可能引发的移植后患者自我认知、法律地位界定、供体配子归属,以及供体器官分配公正等方面的伦理困惑。同时亦对头颅移植相关的新闻报道与评价进行了总结。
- 徐天启张晓华
- 关键词:生命伦理免疫抑制自我认知
- 脑缺血对新生大鼠室管膜下区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缺血后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了解脑白质损伤的相关病理过程和形态学变化,且利用该模型对SVZ细胞进行相关研究,了解缺血对该区干细胞的影响,特别是在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方面,以探讨该区脑缺血后内源性修...
- 张晓华
- 关键词:脑缺血脑白质损伤
- 文献传递
- 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总结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6例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0~67岁,中位年龄54.5岁,均采用经眶-额窦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6例患者中5例肿瘤位于前颅底嗅沟区,其中1例累及筛窦;1例肿瘤位于鞍结节、鞍隔。6例患者中肿瘤最大径均在4 cm内。4例肿瘤获Simpson Ⅱ级切除,2例患者获Simpson Ⅰ级切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5 d后患者脑脊液鼻漏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可,未出现发热及感染征象。结论经眶-额窦入路是一种便捷、有效而且并发症较少的微创手术入路,因其可早期处理前颅底硬脑膜来源的血供,尤其适用于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的治疗。
- 郭烈美徐天启高卫真贾锋殷玉华王宇张晓华
- 关键词:脑膜瘤前颅底手术入路脑脊液鼻漏
- 颅脑创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江基尧梁玉敏包映晖邱永明钟春龙陆兆丰张晓华罗其中
- 该课题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围绕目前颅脑创伤治疗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开展系列研究。结果发现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组病人的死残率显著低于常规骨瓣组。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残率,并且制订出...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脑创伤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单碱基多样性的非测序检测
- 2020年
- 单碱基多样性(SNP)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形式之一,经研究证明与很多疾病相关。虽然测序是检测SNP的重要方法,但其需要检测仪器,且检测时间较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综述了SNP的常见非测序分析方法。首先讨论了检测的热力学问题,并归纳了三类主要的检测策略:基于杂交的检测、基于链取代反应的检测和酶介导的检测。在三维均相检测方法中,主要介绍了不同信号开关策略,如荧光开关、酶识别开关和场效应开关。三维原位检测不仅能检测SNP,还能提供其细胞定位信息,在细胞异质性较高时更具优势。二维界面检测的识别反应速率和杂交效率受到一定影响,但界面检测能进一步减小干扰,亦便于实现高通量检测;以DNA正四面体探针界面为代表的改良界面具有优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本文亦讨论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并对SNP非测序检测研究进行展望。
- 徐天启尹芳菲张晓华左小磊
- 计算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瘤周DWI高信号征象评估胶质瘤IDH-1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计算弥散加权成像(cDWI)拟合得到的高b值DWI图像及瘤周DWI高信号(NePDH)征象在区分不同IDH-1基因型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60例Ⅱ~Ⅳ级胶质瘤患者(IDH-1突变型25例,野生型35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WI(b=0、1000、3000 s/mm^(2))扫描。使用cDWI技术将DWI_(0,1000)拟合得到cDWI_(0,3000)图像。比较DWI_(0,3000)、cDWI_(0,3000)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医师判读NePDH征象的一致性。评价NePDH征象阳性、肿瘤实质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_(0,1000)与IDH-1基因型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cDWI_(0,3000)图像SNR、CNR优于DWI_(0,3000)(P<0.05)。医师在DWI_(0,3000)、cDWI_(0,3000)上判读NePDH征象的一致性极高(κ=0.958)。不同IDH-1基因型组间,cDWI_(0,3000)上NePDH征象阳性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诊断效能与DWI_(0,3000)相仿(P>0.05)。NePDH征象结合肿瘤实质区ADC值诊断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达0.834。结论:高b值cDWI及NePDH征象为术前诊断胶质瘤IDH-1基因型提供了一种无创、可靠的方法。
- 王晓青曹梦秋程佳慧张一铭吴洪张晓华周滟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脑胶质瘤基因分型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动眼神经的保护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动眼神经保护的方法。方法:应用去颧弓颞下硬膜下入路对8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手术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诱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观察动眼神经保护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6例,部分残留2例;肿瘤平均体积为(20.24±1.09)ml,其中体积最大(45.35±3.19)ml;8例患者的动眼神经均在术中得以确认和保护,电生理监测均可监测到诱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结论:应用去颧弓颞下硬膜下入路沿平行动眼神经假设走行路线的下方约2~3 mm处切开海绵窦,能很好地保护动眼神经。
- 束汉生张晓华田绪平金义超王昊张辉张秋建巢青
- 关键词:动眼神经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