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 作品数:1,558 被引量:2,250H指数:13
- 相关作者:贺义廉舒大清王成李治平吴瑞霞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背负旧传统的“五四人”——苏雪林被引量:13
- 2002年
- 黄忠来杨迎平
- 关键词:苏雪林冯沅君中国现代文学史庐隐四时
- 喜剧电影美学中的幽默与滑稽——兼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喜剧电影发展态势被引量:12
- 2009年
- 幽默和滑稽作为基本审美范畴,自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喜剧电影美学之后,对中国喜剧电影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内地的喜剧电影以葛优为代表,其喜剧电影以幽默见长;中国香港的喜剧电影则以周星驰为代表,其喜剧风格则以滑稽为主。
- 任丽娜
- 关键词:喜剧电影幽默滑稽
- 历史与意识形态召唤中的千面诗人
- 2000年
- 近三育年间西方理论家和批评家对诗人(艺术家)各不相同的规定和表述,直接来自言说者艺术观的差异,对各种艺术观的历史化处理将会揭示它们与特定意识形态和历史背景的关联。近三百年间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再到跨国控制的发展历史以及由此决定的意识形态结构地形的变化.在总体上召唤着理论家和批评家作出应答,他们主要围绕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轴设计的各不相同的诗人形象都是对这一召唤应答的结果。[
- 张开焱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思无邪”与儒家伦理教育被引量:3
- 2004年
- “思无邪”不仅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也是孔子“诗教”的目的和要求。以“礼乐教化”形式出现的先秦儒家伦理教育,包括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多种教育。“思无邪”并非简单的强制人的思想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而是注重引导人的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以个体审美人格的完成契合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汉宋诸儒拘于其社会的政治伦理要求,未能对此作出正确理解,致使社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诸多弊端。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道德建设中如何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物质享受,正确处理物质欲望与精神需求的关系,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是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儒家礼乐教化的。
- 杜汉生徐柏清
- 关键词:诗经礼乐教化审美教育审美情感
-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色彩的多重寓意
- 2011年
-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中的色彩具有多重寓意:关涉人物的性格和色彩之间的联系,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有象征作用;色彩潜在的音乐性,色彩和节奏强化小说悲剧氛围;从色彩对立,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和怀旧情怀。
- 吴立蕊彭江浩
-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色彩心理
- 论施蛰存的现代翻译思想
- 2008年
- 施蛰存从事翻译六十多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一千多万字。施蛰存的意义在于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他具有现代翻译思想,注重内容的现代精神,追求形式的现代色彩,以超前意识和现代眼光搜寻世界文坛上具有先锋性的作家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翻译品格,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典范。
- 杨迎平
- 关键词:翻译
- 论《史记》对《左传》预叙的扬弃
- 2009年
- 《史记》预叙(预言叙述)乃扬弃《左传》而来,采用两种方法:神秘预叙和理性预叙。《左传》预叙时,将二者结合,围绕各类历史事件展开;《史记》则将二者分开,用于单个人物传记。但《史记》预叙又有所变化:神秘预叙主要用相术、异象、观气等方法;理性预叙则通过人物行为的描述,展示其性格,与其结局相合,体现性格即命运的规律。经司马迁改革,后代叙述模式为之一新。
- 舒大清徐柏青
- 关键词:《史记》《左传》
- 对小说的超常兴趣和小说文化价值的确认-冯梦龙与巴赫金小说观念比较研究之一
- 本文对冯梦龙和米哈依尔·巴赫金对小说的兴趣、哲学思想的地位、文学形式等方面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差异:冯梦龙和巴赫金关于小说创作与理论批评的侧重点,思想深度,文化价值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 张开焱
- 关键词:小说文化价值巴赫金
- 论楚地古道教与《楚辞》浪漫主义被引量:2
- 2000年
- 闻一多所揣度的古道教,确曾在古代楚地盛行过,这可从楚史、《楚辞》和有关记载道教人物的古代典籍中找到大量根据。而《楚辞》的浪漫主义则是渊源于这种古道教的影响。
- 柯伦
- 关键词:楚辞浪漫主义
- 吟咏自然与批判现实──陶诗意蕴浅析
- 2009年
- 陶渊明的田园诗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批判了污浊的社会风气,鞭笞了统治者扼杀个性自由的行径,体现了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流露了对淳朴民风的热情向往,表现了改造社会的理想主张。他的田园诗,是一个心怀悲悯、孤独寂寞的贤士唱出的乱世悲歌,在看似诗意的田园生活中,透露出强烈的批判意识。
- 聂双
-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