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系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系
-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韩佳孙宏飞罗迈更多>>
- 相关机构:延安大学医学院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373-3p参与去甲肾上腺素对结肠癌细胞RKO体外增殖的调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确定miR-373-3p是否参与去甲肾上腺素对结肠癌细胞RKO细胞增殖的调控。方法将结肠癌细胞RKO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细胞培养于含有终浓度10μmol/L去甲肾上腺素的培养基中,对照组培养于正常培养基中,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差异。使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RT-PCR检测处理组细胞的miR-373-3p表达量。合成miR-373-3p的DNA抑制剂si-miR-373-3p,将其转染入细胞,观察其对RK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10μmol/L去甲肾上腺素促进RKO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和迁移过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处理组细胞S期和G2期比例均上升。处理组细胞miR-373-3p表达量上升(P<0.05),转染si-miR-373-3p的RKO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对转染si-miR-373-3p的细胞,去甲肾上腺素不再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miR-373-3p参与了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的结肠癌细胞RKO的增殖过程。
- 马瑞丽韩佳侯妮黄辰
-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结肠癌细胞增殖
- 急性应激对大鼠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与对照组,采用强迫游泳实验给予急性应激,在Morris水迷宫中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大鼠海马内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应激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寻台潜伏期长于对照组,跨台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的BDNF mRNA、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应激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BDNF可能参与了空间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
- 白轩孙宏利卜岚
- 关键词:强迫游泳海马
- 3-MA通过抑制自噬反应提高结肠癌5-FU的化疗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索新的联合化疗方案以提高5-FU为基础的结肠癌化疗效果。方法研究5-FU(7.5μmol/L)、3-MA(5mmol/L)以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自噬及凋亡影响。MTT、Hoechst+PI染色检测细胞生长及凋亡,MDC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反应,Western blotting观察细胞内的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改变。将HCT116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在体肿瘤模型并进行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HCT116在5-FU作用下细胞生长受到抑制,Hoechst+PI染色显示5-FU联合3-MA组凋亡数量较5-FU组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检测5-FU联合3-MA组的凋亡蛋白Caspase-3、PARP表达较5-FU组明显增高。同时,MDC染色以及自噬特异性蛋白LC3II检测发现在5-FU作用下自噬反应升高,而通过3-MA抑制5-FU引起的细胞自噬反应,细胞生长抑制率从5-FU单独作用的(51.64±4.04)%提高至(79.89±1.35)%,凋亡增加超过100%。皮下注射HCT116细胞的裸鼠肿瘤模型,5-FU联合3-MA组较单独使用5-FU组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及质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3-MA可抑制5-FU处理引起的细胞自噬反应,促进细胞凋亡,HCT116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为提高5-FU为基础的结肠癌化疗提供新思路。
- 侯妮刘娜韩佳李杰
- 关键词:5-FU自噬化疗PARPLC3
- 过表达miR-26b抑制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构建miR-26b过表达载体,观察其对MKN-45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合成miR-26b DNA寡聚核苷酸单链,经退火形成双链;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对pc DNATM6.2-GW-miR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大片段),纯化后与之前退火形成的DNA双链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扩增后提取质粒,经DNA测序和BLAST比对,验证其是否构建成功;将成功构建的pc DNATM6.2-GW-miR-26b载体瞬时转染MKN-45人胃癌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6b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蛋白,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通过DNA测序BLAST比对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miR-26b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MKN-45细胞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R-26b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过表达miR-26b明显抑制CDC6蛋白的表达,MTT法显示过表达miR-26b能显著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结论过表达miR-26b可抑制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 张向前张敏张静王艳梅虎小毅孙宏飞童东东熊晓蕃赵正豪
-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胃癌MKN-45细胞细胞增殖
- 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培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奥氮平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降低血清Hcy水平,对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白轩孙宏利卜岚
- 关键词:利培酮奥氮平精神分裂症同型半胱氨酸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尿肌酐水平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尿肌酐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LS患者(ALS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组),留取清洁新鲜晨尿,进行尿肌酐测定并分析。结果纳入ALS组196例、对照组108例及健康组90例,ALS组尿、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健康组(P<0.01),ALS组同步尿、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2786,P=0.0029),ALS患者尿肌酐与BMI呈正相关(r=0.1989,P=0.0052),男性ALS患者尿肌酐水平高于女性ALS患者(P=0.0013),快速进展ALS组尿肌酐水平高于缓慢进展ALS组(P=0.01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及血肌酐水平能够影响尿肌酐水平(P<0.05)。结论ALS患者血、尿肌酐水平同步降低,BMI及血肌酐水平能够影响尿肌酐水平,尿肌酐可能成为潜在评价ALS患者肌肉总量的临床指标。
- 贾蕊薛丽党永辉陈乔依靳娇婷周青青张荣华胡芳芳刘潇康丽秦星党静霞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肌酐尿液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针电极肌电图肌肉选择的优化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不同体区的不同肌肉的诊断敏感性,优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针电极肌电图肌肉选择的方案;同时比较El Escorial标准(revised El Escorial criteria,rEEC)和Awaji criteria标准(Aw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ALS患者198例,采用rEEC和AwC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级。针电极肌电图分别检测延髓、颈髓、胸髓和腰骶髓4个体区支配的肌肉。结果肌肉敏感性的分布在ALS患者体区(无论有无临床受累)和无临床受累体区基本一致:延髓体区的舌肌敏感性(54.7%vs.39.2%)最高,其后依次是斜方肌(44.2%vs.30.2%)、口轮匝肌(33.2%vs.20.7%),而胸锁乳突肌(20%vs.13.2%)最低;颈髓体区的第一骨间肌(93.8%vs.77.3%)和拇短展肌(92.8%vs.72.7%)敏感性高于肱二头肌(82%vs.50%)和三角肌(82%vs.45.4%);胸髓体区的胸10脊旁肌(86.5%vs.85.3%)敏感性高于腹直肌(49.5%vs.49.3%);腰骶髓体区的胫前肌(74.6%vs.46.3%)敏感性高于腓肠肌(53.4%vs.19.7%)。在延髓起病组中,肌肉敏感性依次是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体区;上肢起病组中,肌肉敏感性依次是颈髓、胸髓、腰骶髓、延髓体区;下肢起病组中,肌肉敏感性依次是腰骶髓、胸髓、颈髓区、延髓体区。采用AwC标准时确诊的阳性率(75.3%)明显高于采用rEEG标准时的确诊阳性率(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1)。结论优化的肌电图方案为延髓区选择舌肌,颈髓区选第一骨间肌,胸髓区选胸10椎旁肌,腰骶髓区选胫前肌。如果临床受累肌肉为非优化方案的肌肉,建议加做受累肌肉的肌电图,以提高诊断灵敏度。临床诊断时选用AwC诊断标准,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 靳娇婷胡芳芳陈乔依秦星康丽贾蕊刘潇商苏杭刘晨昱王亮张荣华王春娟党静霞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 延髓受累时间对脊髓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延髓受累时间对脊髓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168例脊髓起病型ALS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L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延髓受累时间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起病年龄<55岁ALS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起病年龄≥55岁ALS患者的0.72倍(P=0.09),诊断延迟时间<10.98个月的ALS患者死亡风险是诊断延迟时间≥10.98个月ALS患者的2.64倍(P<0.001),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和延髓未受累的ALS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ALS患者的0.30倍和0.32倍(P<0.001)。Kaplan-Meier分析表明,ALS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在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11.5个月和延髓未受累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20.37个月vs.40.6个月vs.39.60个月,统计量=39.96,P<0.001)。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的脊髓起病型ALS患者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7%、10.80%和0%,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的患者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0%、57.24%和10.53%,延髓未受累的患者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2.16%、38.39%和10.53%。结论同诊断延迟时间和是否服用利鲁唑一样,脊髓起病型ALS患者在发病后11.5个月是否出现延髓受累也是影响其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患者和延髓未受累的患者。
- 胡芳芳靳娇婷陈乔依康丽贾蕊秦星刘潇刘晨昱张荣华王亮王春娟党静霞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86例抑郁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为氟西汀+安慰剂组(n=93),观察组为氟西汀+丁螺环酮组(n=93),疗程8w。通过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w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w后的HAMD-17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从第4周开始,2组HAMD-17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30.11%vs 16.13%,χ~2=5.112,P=0.024)和总有效率(88.17%vs 73.12%,χ~2=6.751,P=0.0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从第4周开始,2组患者TESS评分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失眠发生率显著降低(12.90%vs 24.73%,χ~2=4.258,P=0.039)。结论丁螺环酮可增强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同时对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有显著作用。
- 白轩孙宏利卜岚刘晓凤杨璐李超
- 关键词:丁螺环酮氟西汀抑郁症疗效
- 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 GVHD)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诊断的5例肝移植术后a GVHD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结果a GVHD发病率为5.88‰(5/850),5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6.00±8.97)岁。糖尿病、肝癌、肝移植、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较高的免疫制剂浓度等引起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或操作是a GVHD发生的高危因素。从移植到a GVHD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为15~32 d(中位时间21 d)。所有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随后出现皮疹和三系细胞减低,3例出现腹泻,肝功能基本正常。3例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痰培养为细菌和真菌)。急性起病,有免疫受损的高危因素,同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可作为诊断a GVHD的重要依据。治疗策略包括使用甲强龙冲击联合降低(2例)或停用(3例)免疫抑制剂,其中4例患者使用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清除药物作为二线治疗。所有患者应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隔离和营养等支持性治疗,并应用造血细胞因子治疗三系细胞减少。尽管给予上述积极的ICU集束化治疗,仍有2例(2/5,40%)因脓毒症及继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20%)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20%)因后期继发结核死亡。只有1例(20%)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规律随访1年,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受体术前有免疫功能受损的高危因素,肝移植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三系细胞减低及胃肠道症状时应警惕a GVHD,皮肤组织活检对a GVHD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中心首次提出移植术后30 d内发病、体温峰值大于38.5℃、皮疹范围大于50%、并发脓毒症及三系�
- 王文静王博刘昌郭波
- 关键词:肝移植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