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 作品数:258 被引量:1,864H指数:18
- 相关作者:游绍莉朱冰曲建慧陈威巍董时军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微量热法研究鹿茸4个活性部位对肠道特征菌群生长代谢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建立灵敏表征鹿茸中具有补益活性的4个部位对两种肠道特征菌群生长代谢影响的评价方法.采用微量热法,在不同给药条件作用下,以产热功率-时间曲线(热谱曲线)的特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产热功率(Pmax)、达峰时间(tp)及有效率(E)等)为指标,对肠道主要有益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代谢程度进行客观地量化评价.挑选鹿茸促菌最强的活性部位,进一步考察该部位对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鹿茸不同活性部位促进青春双歧杆菌生长代谢强弱顺序为:正丁醇>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活性最强的正丁醇萃取液对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影响的研究表明,正丁醇萃取液在浓度大于200μg·mL-1时,对金葡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tp随药液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延长;k,Pmax均随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减小.微量热法具有灵敏准确、实时在线、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名贵药材——鹿茸的活性部位的筛选,也为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唐慧英鄢丹张清哲张少锋肖小河刘荣华
- 关键词:微量热法鹿茸青春双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部位
- 一次性尿袋在腹腔穿刺放腹水中的新用途
- 2010年
- 肝硬化患者发生严重腹水,药物治疗效果差时,临床上常采用腹腔穿刺放腹水法。该项技术由医生进行穿刺,护士配合完成。常规方法是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连接引流管反复抽吸腹水,费时费力,易造成污染或针头移位。自2008年以来,我科在腹腔穿刺放腹水中使用一次性尿袋代替注射器,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吴丹张秀顾风军
- 关键词:一次性尿袋腹腔穿刺肝硬化患者护士配合反复抽吸
- 重症SARS患者预后因素的研究——附165例临床分析
- 目的先分析影响SARS预后的单因素,后建立影响SARS预后的多因素回归模型.方法采用SPSS11.0及SDAS软件回顾性地分析165例临床确诊的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对SARS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及Logistic...
- 邹正升杨永平陈菊梅辛绍杰张伟周先志毛远丽常彬霞常伟华刘艳平马雪梅李保森王华明胡良平
- 关键词:重症SARS预后病理生理
- 文献传递
- “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部分内容的疑问
- 2018年
- 阅读贵刊张志平等撰写的“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一文,针对文中部分内容有如下疑问,期待作者回复交流。
- 齐瑞兆李志伟
- 关键词: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后间隙脾蒂入路
- 基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不同发病阶段的治疗策略被引量:2
- 2017年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女性多发,组织学从最初的小叶间胆管炎逐步发展为汇管区周围炎、小叶间隔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UDCA的广泛使用,目前I?m期(肝硬化前期)的PBC患者日益增多,改变了上世纪50年代PBC-旦被确诊即存在肝硬化的历史.2015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正式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孙颖陈丹丹李保森邹正升
- 关键词:胆管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免疫介导疾病认识
- 传染病专家在军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控制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军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传染病专家应尽早介入,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救治、隔离监测、实验室筛查、完善诊疗方案等疫情控制的关键环节发挥指导性作用,以迅速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 秦恩强张昕赵鹏黄磊徐哲施建飞赵敏
- 关键词:军事医学传染病疾病报告
- AFP、FP-L3、GP73联合检测对HAV感染合并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我国肝细胞癌(HCC)绝大部分为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临床诊疗的局限,经常到晚期才被检测出来,导致预后较差。PHC通常是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发展而来,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监测以早期发现HCC是有...
- 李伯安徐军郭静霞刘佳毛远丽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聚焦肝衰 共谋发展--第二届京津冀肝衰竭国际论坛、肝衰竭临床诊疗与前沿进展学习班会议报道
- 2017年
- 2017年9月15日—9月16日,第二届京津冀肝衰竭国际论坛、肝衰竭临床诊疗及前沿进展学习班在北京隆重开班。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传承发展、合作创新"。会议围绕以下几个专题进行了报告和交流:(1)肝衰竭患者的分级管理探索;(2)肝衰竭基础研究进展;(3)肝衰竭的临床治疗;(4)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5)肝移植面临的挑战。
- 童晶晶陈婧胡瑾华
- 关键词:肝衰竭
- CCA基因分型与系统抗肿瘤研究进展--第一届北京国际胆管细胞癌高峰论坛纪要被引量:2
- 2017年
- 第一届北京国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高峰论坛于2017年9月23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分设"临床医学""转化医学""新技术交流"和"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营"四个专题,就CCA临床及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热点方向、研究模式、学科间合作等方面展开交流,旨在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
- 程家敏曾珍李因茵刘泽卢姗姗张翠红陆荫英
-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基因分型靶向治疗辅助化疗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的初步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s)的特点。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2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PCs数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PCs的百分数 ( 0 .0 97± 0 .0 82 )较正常人 ( 0 .310± 0 .0 87)明显降低 ,两者相差3.2倍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而CD4+ /CD8+ 的比值 ( 1.79± 0 .46 1)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的 1.39± 0 .396 (P <0 .0 1) ,同时发现在HBVDNA阳性的患者中 ,其IPCs的百分数和CD4+ /CD8+ 的比值分别为 0 .0 83± 0 .0 5 7和 1.98± 0 .5 2 7,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患者 (分别为 0 .0 42± 0 .0 2 9和 1.47± 0 .46 6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IPCs的数量降低 ,后者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进展以及血清中HBVDNA阳性有关 ,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邢利和刘敬超朱传琳王慧芬雷周云王福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产生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