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商学院规划与决策研究所
-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5
- 相关作者:贾鹏张朝阳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再生水利用配置的基本要素与理论模型研究
- 2024年
- 再生水利用配置是推动再生水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针对中国再生水配置理论的欠缺,在总结美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典型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再生水利用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再生水价格机制、再生水供需状况以及再生水配置关系;针对核心要素,构建再生水利用配置的理论模型:一是基于再生水利用成本、供需双方再生水影子价格构建再生水综合价格模型,二是基于再生水需求主体、再生水需求驱动因素构建再生水需求总量预测模型,三是基于“自上而下”的目标要求建立再生水利用配置的区间双层规划模型,以实现“地区—行业”不同层级的再生水配置。本研究旨在完善再生水利用配置理论,为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 韩宇飞吴凤平王维季英雯王瑞方王晓宇
- 基于纳污能力控制的省区初始排污权ITSP配置模型被引量:9
- 2016年
- 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具有多阶段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特征。面向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约束,根据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的基本假设,引入区间数和随机数来描述不确定性信息,以因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益为第1个阶段,以因承担减排责任而可能产生的治污损失为第2个阶段,设计实现流域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函数,并以配置结果能够体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连续性为约束条件,构建基于纳污能力控制的省区初始排污权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ITSP)配置模型,分水污染物类别确定不同减排情形下的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方案。在三种减排情形下,2020年太湖流域各省区的初始排污权配置结果表明:1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COD初始排污权配置区间量没有明显变化,其NH3-N和TP初始排污权配置区间量总体呈上升或递增趋势;2太湖流域各省区因初始排污权的配置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最优区间数分别为[335.35,399.75]亿元、[336.63,401.11]亿元和[339.08,402.74]亿元,最优区间数的下限值、上限值及期望值总体呈上升或递增趋势。分类确定不同减排情形下的配置方案,并提出方案实施的政策建议,为排污权配置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空间。
- 张丽娜吴凤平王丹
- 关键词:区间数
- 基于灰理想关联分析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评价被引量:5
- 2013年
-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评价中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问题,将模糊理论和灰色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构造基于三角模糊数法的灰理想关联评价模型。模型中利用三角模糊数法在模糊、不确定因素数量化方面的优势,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所得到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TOPSIS法,对施工方案进行灰理想关联评价。以某城市改建主干道工程施工方案评价为例介绍模型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可行、有效。
- 贾鹏吴凤平张丽娜
-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三角模糊数
- 基于交叉熵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决策被引量:1
- 2017年
- 针对技术创新项目决策过程中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构建基于熵权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方法。该决策方法的基本思路为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构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交叉信息熵和熵权理论确定每个属性的权重后,将属性权重和决策者权威性权重与决策者的区间直觉模糊规范化后的矩阵融合得到待评价项目综合决策信息值,并根据得分函数值的大小对待评价方案进行排序择优。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为企业的创新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 吴凤平金姗姗尤敏
- 关键词:熵权多属性决策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 江苏省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总量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电力、热力在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总量测算中一直被视作零排放,但这不利于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的节能减排,也不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本文基于生产二次能源(电力、热力)所需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和省域内二次能源的消费量测算电力、热力CO2排放因子,并从生产端和终端两视角出发,考虑二次能源当量值和等价值,计算二次能源CO2排放终端承担比率,进而全面测算2000-2012年江苏省19种(包含电力、热力)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总量。运用LMDI 1法,把CO2排放变动分解为11个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间,江苏省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总量由15 223.90万t上升到46 396.20万t:其中,生产部门CO2排放总量由14 242.30万t上升到43 481.15万t,以年平均占比94.52%成为最大的CO2排放部门,生活部门CO2排放总量由981.60万t上升到2 915.04万t,并以年均8.73%的速度增长。22000-2012年间,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分别以累积贡献度147.09%和77.51%成为生产与生活部门CO2排放量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反映出江苏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32000-2012年间,江苏CO2排放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源于生产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累积贡献度分别为-39.09%和-11.96%。4电力、热力能源结构碳强度在2000-2012年间累计减少了739.77万t CO2排放,成为江苏省未来强有力的减排驱动因素。最后从推进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完善省级电能管理服务公共平台、加强低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城市绿色公共交通、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江苏省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提供借鉴。
- 田泽董凯丽吴凤平
- 关键词:终端能源CO2排放LMDI
- 总量控制下区域水资源差别化配置优化研究
- 2017年
-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分析了水资源总量限制下水资源差别化配置的问题。以高效、公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构建了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凸规划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水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方案,并构建了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指标,有利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为我国水资源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基础。
- 金姗姗吴凤平尤敏
- 关键词:效用最大化总量控制
- 关于我国区域水权交易定价研究——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日益加剧的现状,优化水资源配置,活跃水权交易市场,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水权交易价格。本文根据区域水权交易市场二层决策管理结构的特点,提出区域水权交易市场中的双层决策机制,构建了区域水权交易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最后,文章以郑州市和平顶山市的水权交易为实例,检验了双层规划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将水权交易价格定在合理区间、提高水权市场透明度以及重视节水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等政策建议。
- 吴凤平王丰凯金姗姗
- 关键词:水权交易市场双层规划模型
- 江苏省内河航运体系现代化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在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航运现代化发展历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航运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客观分析和思考,对江苏省航运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定义,并根据其特征建立了江苏省现代化内河航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航运现代化水平作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提升江苏省航运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 丰玮陈艳萍张朝阳
- 关键词:内河航运层次分析法
- 用水效率多情景约束下省区初始水量权差别化配置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面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新要求,利用情景分析法刻画用水效率控制约束情景,分情景研究用水总量控制下的省区初始水量权差别化配置问题。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在全面认知省区现实经济活动量差异、资源禀赋差异和未来发展需求差异,识别影响用水效率控制约束强弱的关键情景指标的基础上,设计省区初始水量权差别化配置指标体系,以区间数描述不确定信息,设置及描述用水效率控制约束情景WECS1、WECS2和WECS3,构建动态区间投影寻踪配置模型,利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计算获得不同用水效率控制约束情景下各省区的初始水量权。不同情景下2030年太湖流域各省区的初始水量权配置区间量测算结果表明:在任意情景下,江苏省的初始水量权最大,其次是浙江省和上海市,安徽省最少,配置结果在考虑公平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省区的差异性;江苏省的初始水量权配置区间量随着用水效率控制强度的增强而减少,浙江省和上海市的配置区间量无明显增减变化趋势,安徽省的配置区间量随着用水效率控制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且增加趋势明显。配置结果可有效促进各省区尤其是欠发达省区提高用水效率,有利于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同时,分情景以区间数的形式给出配置结果,可为水量权配置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空间。
- 张丽娜吴凤平张陈俊
- 关键词:情景理论
- 流域水资源消耗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适配性研究被引量:22
- 2020年
- 流域水资源消耗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流域经济发展呈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形态会引起水资源消耗结构的改变.从适配的角度实现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间接减少水资源消耗量,有利于落实双控行动和以水定产政策.在此形势下,结合流域水资源消耗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适配的机理分析,针对现有二者关联测算方法存在的问题,立足弹性,借鉴Tapio模型,构建二者的适配度测算指标,用于测算二者同步变化的程度及方向,反映适配的动态性、交互性等时空变化特征,为产业经济-水生态效益的偏差测度提供新的思路.以长江支流——湖北省汉江流域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维度看,2003-2016年各区域适配度总和区间为[-27,143],武汉市取最大值143,尤其是2013-2016年武汉市的适配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不断优化;从时间维度看,2003-2016年流域的适配度总和区间为[-106,264],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时会对二三产水资源消耗结构优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流域主管机构在制定或评估以水定产政策时,尤其针对适配度最低的随州市,在汲取武汉市相关调整经验的同时,要理性的看待产业结构高级化,正确看待各区域的发展阶段,更多注重产业结构的聚合质量,在双控行动硬约束下,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变迁,夯实用水效率提高的长效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为例对比分析现有3种测算方法表明,适配度测算指标在经济学解释上对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指导价值.
- 张丽娜吴凤平张陈俊庞庆华于倩雯
- 关键词:水资源产业结构高级化汉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