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妇产科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野外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麻醉
  • 1篇诊断与鉴别诊...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方式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疾病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体检
  • 1篇女教
  • 1篇女教师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剖宫产术后
  • 1篇剖宫产术后镇...
  • 1篇小脑
  • 1篇小脑性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冯晓波
  • 1篇肖劲松
  • 1篇杜鹏辉
  • 1篇余丹
  • 1篇彭春艳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硬膜外和脊髓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CTAP组),每组30例。PCEA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输注0.375%罗哌卡因,负荷剂量2 m L,背景输注2 m L/h,单次按压剂量2 m L,锁定时间15 min;PCIA组术后静脉泵注1μg/m L舒芬太尼+50μg/m L托烷司琼,负荷剂量2 m L,背景输注2 m L/h,单次按压剂量2 m L,锁定时间15 min;CTAP组术后经导管向腹横筋膜间隙内输注0.375%罗哌卡因,负荷量20 m L/侧,背景输注6~8 m L/h,单次病人自控镇痛(PCA)剂量6~8 m L,锁定时间60 min。各组术后镇痛均持续72 h。若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则肌内注射曲马多100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产妇术后即刻、2、6、12、24、36、48、72 h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补救镇痛率、人均曲马多消耗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双下肢抬离床面时间及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与PCIA组比较,PCEA组和CTAP组术后6、12、24、36、48 h时静息和运动状态的VAS评分较低,BC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镇痛率低,人均曲马多消耗量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及CTAP组术后各时间点运动状态的VAS评分、BCS评分、补救镇痛率、人均曲马多消耗量、肛门排气时间及镇痛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AP组双下肢抬离床面时间较PCEA组缩短(P<0.05)。结论与PCIA和PCEA比较,CTAP在剖宫产术中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并发症最少。
杜鹏辉杨胜凤王正刚陈春意冯晓波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硬膜外麻醉
4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的基因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4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家系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4个家系8例患者及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相关SCA基因的诊断与分析,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观察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分析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证实4个SCA家系分别为SCA1,SCA2,SCA3,SCA7亚型家系,4例先证者致病基因ATXN内CAG重复数分别为48次、43次、61次、63次。结论:基因检测确定4个SCA家系的亚型,其致病原因均为ATXN基因内CAG三核苷酸的重复异常扩增,基因检测有助于SCA诊断与分型。
徐献群余丹杜鹏辉彭春艳肖劲松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因诊断
某高校女教师乳腺疾病与野外教研关系的分析
2023年
目的:对2021年度武汉某高校女职工行常规体检及开展社区“两癌筛查”,以了解该校参与野外地质教研的女职工乳腺疾病发病的情况。方法:采用乳腺彩超进行检查,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用于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程度的评估方法(BI-RADS)进行分类评估。结果:共1749人参加体检,发现该校乳腺疾病高发人群是在岗教师(249/1749,3.20%),其中41~50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97/249,38.96%),乳腺纤维瘤好发小于30岁的人群,乳腺增生及乳腺囊肿多发生在31~40岁的女性,乳腺癌在40岁以后高发。需要野外教研的教师(101/166,60.84%)较非野外教研教师(148/305,48.52%)发病率高,年累计野外教研超过1月者(65/101,64.36%)乳腺疾病发生率较野外教研小于1月者(36/101,35.64%)高。结论:需要长时间野外教研的女教师是乳腺疾病高发人群,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其高发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以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周琦江小红杜鹏辉苏玲
关键词:乳腺体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