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8 被引量:286 H指数:10 相关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儿童中药制剂常用剂型及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9 2022年 目前儿童中药制剂剂型选择、辅料优选、工艺设计、包装装置等成人化倾向比较普遍,导致给药剂量不准、患儿用药顺应性差,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因此,研究开发符合儿童用药特点的制剂,突破儿童制剂关键技术迫在眉睫。分析了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等常用剂型,探讨其在儿童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儿童中药制剂中存在的药物溶解度低、服用口感差、给药剂量不准确等问题,探讨增溶、掩味和定量给药等共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以期为儿童中药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并提供依据。 李能进 冯亚茹 王若宁 赵晓莉 谢辉 张雯 狄留庆关键词:中药 儿童用药 剂型 共性技术 转铁蛋白修饰雷公藤甲素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制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修饰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脂质体(Tf-TP@Lip),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体外靶向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Tf-TP@Li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处方和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药物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脂质体微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并对其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探究细胞摄取情况。结果优化后Tf-TP@Lip的处方和工艺:脂药比为5.72∶1,脂胆比为8.11∶1,磷脂与DSPE-PEG2000的质量比为6∶1,成膜溶剂为无水乙醇,成膜温度60℃。制得的Tf-TP@Lip平均粒径为(130.33±1.89)nm,PDI为0.19±0.03,Zeta电位为(-23.20±0.64)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5.33±0.41)%和(9.96±0.21)%,TEM下呈球形,大小均匀、圆整。体外释放研究表明,Tf-TP@Lip相比游离TP具有一定缓释效果。与非靶向雷公藤甲素脂质体(TP@Lip)相比,转铁蛋白的修饰明显增加了SMMC-7721对脂质体的摄取效率。结论制备Tf-TP@Lip稳定、可行,粒径小、外观圆整且具备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杨一帆 梁艺瑶 刘保保 苏雪蓉 乔萍 狄留庆 赵晓莉关键词:转铁蛋白 修饰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细胞摄取 薄膜分散法 川芎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使用色谱柱Thermo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3 nm。通过提取11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分别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所收集的18批样品进行系统比较与归类。结果通过比较18批川芎的色谱图,确定了11个共有峰,大部分样品的相似度在0.9以上,并将不同川芎分为3大类。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以为川芎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贡磊 狄留庆 陈凌云 李杰 严燕清 李全关键词:川芎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结构中药学思维的中药研究方法探讨——以外用中药为例 被引量:5 2022年 物质在不同尺度的聚集状态是决定其性质的关键因素。结构中药学是以中药中天然存在的或经加工形成的聚集态为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特征、形成机制、体内命运及其功能关联性的中药学新兴交叉领域。相较于中药传统的分子层次研究,结构中药学的研究对象具有跨尺度、异质性、多效应的特点,是从介观视角和空间维度对中药药效物质和起效机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中药外用是中医传承千年的用药特色,但其科学内涵缺乏深入的阐释。笔者以外用中药为例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提出基于结构中药学思维的研究路径,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乔宏志 陈熹 陈军 狄留庆关键词:中药外用 药效物质 炭药 赶黄草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19年 赶黄草作为传统苗药,在民间拥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赶黄草具有抗氧化、抗肝炎病毒、保护酒精/非酒精性肝损伤和利胆等作用。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发现赶黄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类黄酮类、木质素类、香豆素类、苯乙酮类、鞣质类、三萜类等。对赶黄草的活性成分及药理学特性作综述,就其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间的联系进行初步探讨,初步确立赶黄草酮B为其质量标志物,为赶黄草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李杰 蒋志涛 刘晓燕 狄留庆 柳春娣关键词:赶黄草 药理研究 双黄连制剂中酚酸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灌服双黄连制剂后血浆中酚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及隐绿原酸)与黄酮类(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1∶1)萃取,流动相0.4%甲酸水溶液-[乙腈-甲醇(4∶1)混合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化,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模式,选用响应较高的正离子模式。结果:建立的同时测定血浆中9种成分的UPLC-MS/MS线性良好(R2〉0.992),精密度RSD均〈14.2%,准确度85.49%~114.76%,复方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与AUC0-∞与单味药提取物相比显著增加,而酚酸和黄酮类成分的消除速率较单味药提取液缓慢。结论:建立的UPLC-MS/MS特异、快速、准确及灵敏,可用于双黄连制剂中9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廷 狄留庆 李娟 康安 李俊松 赵晓莉 单进军关键词:双黄连制剂 酚酸类 黄酮类 替硝唑 朱砂药材及饮片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建立朱砂药材及饮片XRD Fourier指纹图谱,并比较朱砂水飞前后XRD Fourier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测定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同时进行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以11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13批朱砂药材和17批朱砂饮片的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朱砂药材及饮片的XRD Fourie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41~0.997、0.993~1.000。药材与饮片的XRD Fourier特征图谱峰无明显差异。结论: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法可用于朱砂药材及饮片的鉴定与分析。 杨丹 刘圣金 燕珂 马宏跃 李全 王恒斌 狄留庆关键词:矿物药 朱砂 X射线衍射 指纹图谱 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8 2013年 银杏叶提取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中药提取物之一,具有扩张血管、调血脂、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保护缺血损伤、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总结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特性,分析引起其生物利用度低的可能原因,从生物药剂学等角度探讨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旨在为银杏叶提取物相关制剂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汪素娟 康安 狄留庆 张圣洁 田乐 周伟 恽菲 单进军 赵晓莉 毕肖林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活性成分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药剂学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及祖师麻片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采用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的代谢组学方法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内源性脂质代谢物在不同病程时期的变化趋势及祖师麻片对差异性代谢物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分别收集对照组、模型组及祖师麻片[0.6 g/(kg·d)]组大鼠造模前(0 d)及造模后14、21、36 d的血清样本,提取样本中脂质成分,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并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并探讨代谢规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胶原诱导的CIA大鼠脂质代谢出现明显异常,具体表现为3个酰基肉碱含量显著上升,TG碳链中碳原子个数小于58的TG含量呈现下调趋势,碳原子个数大于58的TG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片对1种磷脂酰丝氨酸、1种神经酰胺、2种酰基肉碱、4种磷脂酰胆碱和4种三酰甘油的代谢水平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引发机体血清中脂质代谢紊乱,祖师麻片对部分脂质代谢物有调控作用。 彭琳秀 单进军 钱文娟 谢彤 康安 狄留庆关键词:ORBITRAP MS 祖师麻片 酰基肉碱 基于UPLC/LTQ-Orbitrap-MS的黄芩中黄酮碳苷的结构表征及同分异构体的区分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建立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UPLC/LTQ-Orbitrap-MS分析测定方法,研究黄芩中黄酮碳苷类成分,并区分其中的同分异构体。方法采集Orbitrap全扫描的质谱图,并触发动态数据依赖分析模式采集二级、三级和四级的碎片信息,通过图谱解析确定黄酮碳苷的结果,通过比对碎片信息区分同分异构体。结果在黄芩中共鉴定表征了19个黄酮碳苷类成分,并对其中的同分异构体进行区分。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地筛选黄芩中的黄酮碳苷类成分,并对同分异构体进行区分,为其他中药的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谢彤 徐建亚 沈存思 狄留庆 汪受传 单进军关键词:黄芩 黄酮碳苷 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