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生物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接种双色蜡蘑对马尾松根际土壤无机磷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将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的3个株系(Lb 270、Lb S238A和Lb S238N)分别与马尾松种子拌匀,培养在酸性土壤中,以检测根际土壤无机磷和活性铝含量,并分析外生菌根对磷有效性和铝活性的作用。结果发现,与非菌根苗相比,接种双色蜡蘑显著促进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对磷、铝的吸收,而对根际土壤无机磷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因菌株而异:Lb 270和Lb S238N显著降低pH、有效磷、全铝、交换态铝含量,提高羟基态铝含量,且Lb 270还显著降低铁磷和钙磷含量;Lb S238A显著提高pH、有效磷含量,减少铝磷、全铝、活性铝、交换态铝和腐殖酸铝含量。即接种双色蜡蘑提高了磷的生物有效性,且Lb 270和Lb S238N增加、Lb S238A减少铝的活性。因此,接种供试双色蜡蘑都能提高马尾松的抗铝性,主要在于其增加磷的生物有效性,而是否降低铝的活性取决于菌株特性。
- 辜夕容倪亚兰江亚男贾豪何新华
- 关键词:活性铝铝毒害外生菌根无机磷马尾松
- 铝胁迫下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有机酸分泌与吸收动力学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探索菌丝体吸附及有机酸分泌在外生菌根真菌(ECMF)抗铝性中的作用,将抗铝能力不同的两种ECMF[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Pt 715)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2,Ld 2)]在酸性含Al3+溶液中培养,检测它们的有机酸分泌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1)两种ECMF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多寡因菌种而异,且不因铝胁迫发生改变:Ld 2为甲酸>草酸,Pt 715为酒石酸>甲酸>草酸>丁二酸。铝胁迫下Ld 2分泌的两种有机酸均显著增加,而Pt 715分泌的酒石酸和甲酸显著增加,丁二酸显著降低,草酸未显著改变;(2)两种ECMF对Al3+的吸收符合离子的吸收动力学模型,为主动吸收。Ld 2的CEC、Cmin、Imax以及吸附性Al3+都高于Pt 715,而Km和吸收性Al3+的值低于Pt 715。即抗铝性较强的Ld 2比抗铝性较弱的Pt 715有更多的阳离子吸附位点和更强的Al3+吸附能力。因此,有机酸分泌和菌丝体对Al3+的吸附都能提高ECMF的抗铝性;有机酸的分泌有利于养分的活化与利用,而菌丝体吸附能阻止Al3+进入共质体而防止铝毒害。
- 江亚男辜夕容周倩贾豪
-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铝毒有机酸吸收动力学
- 不同树龄桑园丛枝菌根侵染、球囊霉素土层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 2020年
- 桑树(Morus alba L.)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为了解桑树根围AMF侵染、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及土壤化学性状的相互作用,分析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不同树龄桑树(1、2、3和4年生)AMF侵染、桑园土层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变化与土壤主要无机养分及相关碳氮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0-30 cm土层桑树根系菌丝侵染率、0-10 cm和10-30 cm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和总球囊霉素(T-GRSP)随树龄的增加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都出现在2年生桑园.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脲酶、蔗糖酶活性在2年龄桑园达到最高,有效磷在3年龄桑园最高,而碱解氮高低与桑树龄无关.冗余分析表明显著影响根系AMF侵染的主要土壤因子排序为T-GRSP>脲酶>pH>EE-GRSP(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EE-GRSP和T-GRSP含量均与土壤pH、脲酶、蔗糖酶、有机质、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碱解氮、泡囊和丛枝侵染率无显著相关;此外,EE-GRSP还与土壤有效磷和菌丝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上述研究表明1、2、3和4年龄桑树都能与AMF形成丛枝菌根共生关系,土壤pH、脲酶直接影响AMF侵染,而蔗糖酶通过影响EE-GRSP和T-GRSP含量来间接影响AMF侵染;因此,提高植物根系丛枝菌根形成和土层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对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修复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图7表1参55)
- 温苗施松梅罗协何新华徐云飞胥晓
- 关键词:土壤化学性状球囊霉素蔗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