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4 被引量:11 H指数:2 相关作者: 何代平 陈虎 邓燕 更多>> 相关机构: 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生物学 电气工程 更多>>
Cr^(3+)、In^(3+)、Sb^(3+)离子掺杂BiVO_(4)电催化氧化水产过氧化氢 被引量:1 2023年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相对于传统的蒽醌法,基于双电子水氧化过程电催化制备H_(2)O_(2)具备反应过程简单、毒副产物少、可原位合成等优点。采用旋涂法制备掺杂不同浓度、不同种类金属离子(Cr^(3+)、In^(3+)、Sb^(3+))的钒酸铋(BiVO_(4))薄膜,并系统探究其电催化氧化水产H_(2)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r^(3+)可以提高BiVO_(4)的电流密度,其中3%Cr:BiVO_(4)在3.08 V vs RHE偏压下的电流密度约为29 mA/cm^(2);掺杂In^(3+)和Sb^(3+)可以提高BiVO_(4)对双电子水氧化反应的选择性。 谢银琼 夏利鑫 卢珠菁 连欣 郭文龙 刘玺关键词:过氧化氢 金属离子掺杂 Sb_(2)O_(3)/BiVO_(4)/WO_(3)异质结构建及光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 2023年 采用溶剂热法-旋涂法构建了Sb_(2)O_(3)/BiVO_(4)/WO_(3)半导体异质结,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表征了其物化性质。在1.23 V(vs RHE)电位下,BiVO_(4)/WO_(3)的光电流密度相对于BiVO_(4)提高了2倍。进一步复合Sb_(2)O_(3)之后,虽然Sb_(2)O_(3)/BiVO_(4)/WO_(3)薄膜的光电流密度有所下降,但其光电催化产H_(2)O_(2)的法拉第效率和产生速率得到明显提升。在1.89 V(vs RHE)电位下,3c-Sb_(2)O_(3)/BiVO_(4)/WO_(3)薄膜产H_(2)O_(2)的法拉第效率提高到约19%;1c-Sb_(2)O_(3)/BiVO_(4)/WO_(3)薄膜H_(2)O_(2)产生速率从约2.1μmol·h-1·cm^(-2)提高到约3.6μmol·h-1·cm^(-2)。此外,Sb_(2)O_(3)的复合显著提高了BiVO_(4)/WO_(3)电极材料的光电催化稳定性。 谢银琼 唐诗 王珊珊 连欣 郭文龙 刘玺关键词:过氧化氢 一种新型夹心层状镉配位聚合物[Cd3(ntb)2(DMA)2](NH4)+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 过渡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不仅具有多样化的结构和组成,而且在光、电、磁、催化、气体存储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1-4]。 傅雪莲 于方舟 虞哲 丁旭萌 黄坤林关键词:镉配合物 荧光性质 溶剂热合成 Ru/ZrO2催化乙酰丙酸加氢合成γ-戊内酯 被引量:1 2019年 分别通过甲醇热反应和水热反应制备了不同晶形的ZrO2载体,再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Ru/ZrO2催化剂,利用XRD,CO2-TPD等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并考察了催化剂催化乙酰丙酸(LA)加氢制备γ-戊内酯(GVL)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甲醇热反应、氮气中焙烧制得的四方相ZrO2载体(ZrO2-A)表面具有适宜的弱酸弱碱性,易于LA分子的吸附和活化,可能是Ru/ZrO2-A催化LA加氢制备GVL性能优异的原因。该催化剂在Ru的负载量为1.0%(w)、180℃、H2压力3.0 MPa、水为溶剂的条件下反应90 min,GVL收率为100%。 胡荣启 何代平 银莹关键词:二氧化锆 钌 催化加氢 乙酰丙酸 类超晶格结构:有序性传质赋予燃料电池高品质输出性能 2023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强耦合、复杂非线性、动态的、多输入多输出的能量转换装置,不容易达到或保持理想的工作状态。在动态的PEMFC的工作状态下,其输出的电流和电压是振动的、不稳定的,会对负载的使用和寿命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亦可损坏负载。该波动的电流或电压输出不仅直接决定着发电系统的成本,而且影响着有效的能量转换效率及电子原件和设备的寿命。基于此,本工作针对燃料电池动态特性及动态排水空间受限导致其电流不规则波动,进而影响输出电能品质和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他电子元件的寿命和维护成本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外延生长的方法制备排水空间可调控的抗溺水电极,通过调控载体的成核位点密度,形成一种具有不同排水空间的类超晶体结构微米级铂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制备的电极不仅表现出极佳的抗溺水性,在极低的电流振幅(25 mA·cm^(-2))下持续稳定的输出高品质电能,同时提高了铂的利用率,使其组成的MEA比功率密度达到11.69 W·mg_(Pt)^(-1),表现出极高的应用潜力。 王健 轩文辉 何倩 蒋金霞 周圆圆 聂瑶 廖强 邵敏华 丁炜 魏子栋关键词:传质 电能品质 氧还原 焙烧条件对Pt-Fe/AC催化对氯硝基苯加氢性能的影响 2017年 考察了焙烧条件对活性炭负载Pt-Fe催化对氯硝基苯选择加氢制对氯苯胺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该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焙烧气氛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显著,在空气气氛中200℃下焙烧的Pt-Fe/AC具有较高的催化对氯硝基苯选择加氢制对氯苯胺反应性能。在对氯硝基苯/催化剂质量比为50∶1、30℃、1.0 MPa氢气条件下反应90 min,对氯硝基苯即被100%转化为对氯苯胺。 陈虎 何代平 何青青 邓燕 何燕秋关键词:铂 催化加氢 对氯硝基苯 对氯苯胺 Pt/AC催化一锅法合成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不同活性炭负载铂(Pt/AC)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3,4-二甲基硝基苯、3-戊酮和氢气一锅法制备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性能,并用氮气物理吸附、XRD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孔径的活性炭负载0.5%Pt对催化3,4-二甲基硝基苯、3-戊酮和氢气制备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具有优异性能。在3,4-二甲基硝基苯/催化剂质量比为100∶1、373 K、1.0 MPa氢气、反应120 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选择性达99.1%。 何燕秋 何代平 胡荣启 何青青 银莹关键词:3-戊酮 改性活性炭催化水合肼还原对氯硝基苯性能研究 2023年 采用改性的活性炭作为一种无金属的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水合肼还原对氯硝基苯反应性能。用X射线衍射、N 2物理吸附、红外光谱和Boehm滴定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10%HNO 3处理的活性炭对催化对氯硝基苯还原制备对氯苯胺显示优异的性能。在乙醇为溶剂、353 K、n(水合肼)∶n(对氯硝基苯)=2.5∶1、对氯硝基苯与催化剂质量比为39条件下反应60 min,对氯硝基苯100%转化为目标产物对氯苯胺,并且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活性无明显下降。 刘建军 王兆鑫 段鸣玉 丁宇芳 何代平关键词:活性炭 水合肼 对氯硝基苯 对氯苯胺 Cu/Al2O3-ZrO2催化乙酰丙酸加氢生成γ-戊内酯反应性能 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Al_2O_3-ZrO_2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酰丙酸选择性加氢生成γ-戊内酯性能,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l_2O_3/(Al_2O_3+ZrO_2)=0. 05(质量比)时,Cu/Al_2O_3-ZrO_2催化乙酰丙酸加氢制γ-戊内酯具有较好的性能,在200℃、3. 0 MPa氢气条件下反应120 min,乙酰丙酸100%转化为γ-戊内酯。 何青青 何代平 何燕秋 胡荣启关键词:铜 氧化锆 氧化铝 乙酰丙酸 催化加氢 基于CuS负载Pt纳米花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检测银离子 被引量:4 2021年 制备了CuS负载的Pt纳米花(CuS-Pt)并研究了金属离子对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CuS-Pt纳米花能高效地催化H_(2)O_(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使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深蓝色,在652 nm处产生一个明显的吸收峰。研究发现,众多金属离子中只有Ag^(+)能够有效抑制CuSPt纳米花的类酶催化活性,从而使溶液颜色变浅并在652 nm处产生减色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这种抑制作用与Ag^(+)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该原理构建了一种检测Ag^(+)含量的比色分析新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200~600 nmol/L,检出限为50 nmol/L。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Ag^(+)含量的测定。 谭鑫 谭娟 刘颜 王燚关键词:铂纳米粒子 银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