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 作品数:41 被引量:275H指数:8
- 相关作者:朱安聂垚赵永刚仁义乐喻岸竹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胰岛α细胞在糖尿病发病及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葡萄糖在体内的平衡受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升血糖素(GCG)及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精确调节。糖尿病是胰岛素缺陷或IR所致,GCG分泌绝对或相对过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往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较多,对胰岛α细胞的研究较少,多种因素参与调节GCG分泌,如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糖尿病患者FPG和PPG水平升高与高GCG血症密切相关,GCG参与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导致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能力下降,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研究胰岛α细胞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有指导意义。
- 谷丽张梅
- 关键词:胰岛Α细胞糖尿病胰升血糖素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联合检查在肺部周围性和弥漫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标本,分析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的相关性,比较细胞学、组织病理学以及两者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假阴性率,分析细胞学分型的准确率。结果 370例肺穿刺标本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癌、恶性肿瘤、疑癌、异型和阴性的例数分别为177(47.84%)、22(5.95%)、16(4.32%)、12(3.24%)和143(38.65%),细胞学诊断相应的例数为166(44.87%)、10(2.70%)、16(4.32%)、49(13.24%)和129(34.87%),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P<0.001)。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80.00%(192/240),组织病理学诊断敏感性为89.58%(215/240),两者结合诊断敏感性为98.33%(236/240),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病理学与两者结合诊断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学阳性病例分型准确率为66.15%(127/192)。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为14.59%,其中气胸31例,针道出血或痰中带血23例,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于肺部病变是安全的、高敏感性和高准确性的定性诊断方法,同时行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赵媛赵永刚陈昊张智弘
- 关键词:CT引导活检细胞学组织病理学
- 121例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袁锁娟仁义乐陆雯俊柯瑶顾镭王艳艳吕成银朱玉静刘婷沈友轩
-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恶性肿瘤皮肌炎并发非化脓性炎症
- 代餐膳食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及体脂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代餐(益力佳SR,雅培)对肥胖患者减重及体脂分布的作用。方法选取22例肥胖患者进行代餐膳食5周,口服益力佳6勺约52g/次,计220.48kcal(1 772kJ)热量,每晚1次,代替晚餐。治疗前后测定体质量(body mass,BM)、体质指数(BMI)、血压、体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试验采用前后自身配对设计。结果与代餐膳食之前相比,代餐膳食5周后肥胖患者体质量(P<0.001)、BMI(P<0.001)、总脂肪含量(P=0.035)、脂肪含量百分比(P=0.033)、躯干脂肪含量(P=0.002)均下降;而外周脂肪含量和上肢脂肪含量/下肢脂肪含量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代谢方面:代餐善食5周后,肥胖患者TG下降(P=0.028)同时HD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结论代餐干预可减轻肥胖患者体质量、改善肥胖患者脂肪分布,同时有效调节血脂和血糖,有利于改善肥胖患者代谢水平,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 王兴纯黄玥晔曹涵卜乐曲伸
- 关键词:体脂分布脂代谢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住院费用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0年
-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性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抽取我国5个地区省市10家医院2005年使用过抗菌药物的病例共1000份。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来评价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946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58.4%。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者的住院费用是合理使用者的1.55倍(P<0.01),其危险因素有预防用药(OR=2.929)、接受手术(OR=2.440)、住院时间较长(OR=1.021),保护性因素为在三级医院就医(OR=0.510)。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会让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加55%,严格预防和手术用药、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 杨莉肖永红聂垚郑迎东王进颜青侯芳孙自镛吕晓菊
- 关键词:抗菌药药物利用住院
- 血清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抗体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附二例报告)被引量:2
- 1996年
- 循环中抗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thyroid hormone autoantibodies,TH-Ab)包括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抗体(T_3Ab)和抗甲状腺激素抗体(T_4Ab)。它们的存在不但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而且干扰甲状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最近,我们对2例伴有T_3Ab阳性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 朱安蒋须勤刘超张忠邦秦秋平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
- 耳廓无创矫正器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观察无创耳廓矫正器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68例,共101耳(环缩耳28耳,杯状耳24耳,垂耳19耳,招风耳12耳,复合畸形8耳,隐耳6耳,耳轮畸形3耳,猿耳畸形1耳);初始矫治年龄<6周、6~12周、>12周的患儿分别为21、37、10例(29、59、13耳)。患儿均佩戴EarWell耳廓无创矫正器治疗,观察不同初始矫治年龄患儿的矫治疗效、矫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初始矫治年龄<6周、6~12周、>12周患儿佩戴耳廓矫治器平均时间分别为40、60、70 d,矫正显效率分别为93.10%、83.05%、38.46%,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0%、30.51%、84.62%。结论耳廓无创矫正器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效果明确,早期佩戴矫正可取得良好效果,且矫正效果与患儿初始矫治年龄、耳廓软骨发育、耳廓畸形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
- 尚海琼于晓宇李依琳马志祺李勇
- 关键词:耳廓畸形婴幼儿
-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8
- 2008年
- 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使我国的医疗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发挥更大的效率,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是政府、社会、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近两年,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就是一项积极的改革尝试。文章阐述了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背景,进而介绍了"管办分离"的具体实践情况,最后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 田侃李勇孙红王艳晖吴颖雄
- 关键词:管办分离
- 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8年
-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心脏术后常见的高死亡率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先后建立了多个心脏术后AKI预测模型。本文介绍国内外常用的14种心脏术后AKI预测模型的构成特点、临床应用以及预测能力的比较。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糖尿病、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联合瓣膜手术、急诊手术、术前肌酐、术前肾小球滤过率估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既往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和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等危险因素被多次(>3次)纳入不同的预测模型。欧美人群中比较Cleveland、Mehta和SRI模型对AKI和需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AKI(RRT-AKI)的预测能力时,Cleveland有较高的分辨度,但对于中国人群,以上3种模型对AKI和RRT-AKI的预测能力均欠佳。
- 吴东辰王琦张杨杨
- 关键词:心脏手术急性肾损伤
- 一例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经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2024年
-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信迪利单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谭政王振宫苏敏黄璐郎连群陈琦
-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