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国际教育学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数据库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以离别诗为例
- 2018年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海量知识与课时有限的矛盾,充分展现诗歌的魅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发生命,是中国古典诗歌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从主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以及生态文化学等方面,探讨数据库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 许丽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法数据库
-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美丽价值观渗透路径探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它同时具备价值观渗透等德育功能,能"润物细无声"地净化大学生心灵。文章以上海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和实践为例,对大学生音乐审美价值观现状展开调查,查找问题并研究其原因,提出新时代音乐育人的优化路径,为我国大学音乐德育提供参考价值。
- 李花傅议萱陈红
-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审美价值观
- 浅谈“以美养德,以德审美”的音乐通识教育被引量:4
- 2018年
-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大学作为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车间,应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音乐通识类课程则不仅能在学生的美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德育方面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李花陈红
- 关键词:通识教育美育德育
- 如何实现留学生汉语强化教学的最佳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的两大原则
- 2010年
- 针对留学生的一年时间的汉语强化教学究竞应该怎么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是本文的研究课题。结合各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作者提出生活化和自主化两大原则.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操练的机会最多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习得最佳化。调查实践证明,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如能合理运用这两条原则,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在一年后通过HSK考试,进入大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 计冬桢
- 关键词:留学生
-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雍乾词坛四次“补题五阕”唱和主题考述
- 2020年
- 南宋《乐府补题》对《天香·龙涎香》等五阕唱和之后,在顺康词坛、雍乾词坛兴发两次追和高潮,统称为“拟《乐府补题》”唱和。除了追和前人五调、五物创作外,雍乾词坛又三次采纳同调进行了另咏五物的创作,被称为“仿《乐府补题》”唱和。雍乾词坛所有“乐府五阕”的创作,基本表现了“小隐”“世稳”主题;后三次唱和,更具深情。四次“乐府五阕”创作,代表了浙派咏物词唱和的最高水平。
- 刘东海
- 关键词:《乐府补题》唱和
- 雍乾词坛“沁园春”调“咏美人”题唱和的创新和迷失
- 2021年
- 南宋词人刘过首倡的“沁园春”调“咏美人”题创作,在雍乾朝得到52人唱和,存词315首,唱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以浙派为主的大唱和,承脉朱彝尊体物词创作风格并不断创新,在钩事典的极致化、吟咏对象的冷僻化、创作视点的散片化、道佛文化的审美化等方面,显示了雍乾朝词人们的探索。但是,这些唱和作品,在创新的同时也开始追逐浙派之末流,失返其根本,出现了大量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
- 刘东海
- 关键词:唱和
- 基于语境教学的汉语教师言语行为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语境教学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以其生动高效实用的特点广受好评;言语行为理论将语言看作一种施事行为,即通过语言表达完成某一行为,可适用于教师语言的分析;在应用语境教学的情况下,汉语教师的教师语言表现出明显的引导性以及"典型"、"简洁"、"贴近生活"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汉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语境教学中,对汉语教师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相当深刻的意义。
- 计冬桢
- 关键词:语境教学言语行为教师语言
- 《汉语同源词大典》评议——兼论科学语源学研究核心问题
- 2019年
- 近日,汉语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考释同源词的工具书《汉语同源词大典》出版。文章将该书与不同类型工具书及同类型考释著作进行对比,讨论了诸如"语源""同源词"定义、语音关系、语义类型等科学语源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并对该书的独创性及不足进行评议。
- 潘薇薇黄伟嘉
- 关键词:语源同源词独创性
- 高等教育中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被引量:1
- 2019年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在非音乐专业高校中得以传承和弘扬。本文通过对比古今音乐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工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调查和研究,探究在非音乐专业高校中传统音乐传承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 张冰
- 关键词:通识教育传统音乐高等教育
- 试析明末清初基督教对儒学的联合、解读与反对—以《天主实义》为例
- 2015年
-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自16世纪末开始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这首先要归功于明末清初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早期代表人物利玛窦撰写了《天主实义》一书,以儒家思想为载体,推介基督教教义,在这一过程中,他联合、解读也反对儒家思想。这是儒学与西方宗教文化的碰撞冲突,也是互相影响,由此开启了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
- 计冬桢
-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