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作品数:482 被引量:3,853H指数:28
相关作者:李伟郭子良张岩魏圆云武高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4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8篇标准

领域

  • 19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3篇农业科学
  • 95篇生物学
  • 33篇天文地球
  • 23篇建筑科学
  • 21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水利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5篇湿地
  • 57篇土壤
  • 46篇生态系统
  • 37篇植物
  • 32篇保护区
  • 29篇群落
  • 29篇自然保护
  • 27篇湿地生态
  • 27篇自然保护区
  • 25篇植被
  • 23篇生态
  • 22篇公园
  • 21篇景观
  • 20篇湿地生态系统
  • 19篇生态系统服务
  • 19篇湿地公园
  • 19篇湿地恢复
  • 17篇人工湿地
  • 17篇污染
  • 16篇有机碳

机构

  • 474篇中国林业科学...
  • 55篇中国林业科学...
  • 3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9篇国家林业局
  • 16篇东北林业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湖北省林业科...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学研究院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中国水利水电...
  • 6篇吉林省林业科...
  • 5篇北京市园林绿...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广州市林业和...
  • 5篇河北衡水湖国...
  • 5篇陕西太白山国...
  • 5篇北京市顺义区...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作者

  • 218篇崔丽娟
  • 180篇李伟
  • 156篇张曼胤
  • 92篇赵欣胜
  • 69篇王义飞
  • 53篇李胜男
  • 51篇康晓明
  • 36篇郭子良
  • 36篇张岩
  • 32篇朱耀军
  • 28篇魏圆云
  • 27篇龚明昊
  • 26篇于一雷
  • 25篇武高洁
  • 23篇王贺年
  • 22篇郭嘉
  • 20篇郭菊兰
  • 20篇韦玮
  • 20篇潘旭
  • 20篇刘刚

传媒

  • 62篇湿地科学与管...
  • 42篇生态学报
  • 29篇生态学杂志
  • 2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0篇湿地科学
  • 18篇林业科学
  • 18篇生态环境学报
  • 1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动物学杂志
  • 10篇林业资源管理
  • 9篇生态科学
  • 9篇水生态学杂志
  • 8篇林业科学研究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水利水电技术
  • 5篇环境科学
  • 5篇水资源保护
  • 5篇林业调查规划
  • 4篇资源科学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9篇2024
  • 15篇2023
  • 22篇2022
  • 30篇2021
  • 25篇2020
  • 39篇2019
  • 49篇2018
  • 53篇2017
  • 37篇2016
  • 42篇2015
  • 33篇2014
  • 34篇2013
  • 30篇2012
  • 43篇2011
  • 12篇2010
  • 1篇1994
4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崔丽娟:湿地守护者
2018年
天时地利,注定了崔丽娟与湿地的不解之缘。她在湿地领域取得的个人成就,也折射出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进程。
雷茵茹
关键词:湿地保护守护者
游憩机会谱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以野鸭湖湿地公园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游憩机会谱(ROS)是一种有效规划和管理游憩资源的方法,它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游憩区域进行分类管理。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以野鸭湖湿地公园为例,从等相环境质量、游憩活动质量、科普宣教功能和管理质量4个方面构建城市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环境因子进行重要性分析。建立城市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谱,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游憩机会谱系,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为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能提供科学依据。
杨思刘雪梅魏圆云魏圆云张曼胤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科普宣教
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光合及光诱导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和光合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探索了不同功能组的演替地位.结果表明:1)亚热带森林不同光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旷地处较林窗高3倍多,而林窗是林下的6倍多,其巨大差异导致不同功能组树种生理响应不同;2)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比叶质量(LMA)最小,以获取更多的光能,并通过最大化气孔导度(Con)来羧化最低的胞间CO2浓度(Ci)和午休的光合机制,提高瞬时光能利用率(SUE)和抵消光胁迫,属于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3)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的LMA最大,虽然高光下Ci最高,但SUE最低,可能发生光抑制.而在林窗中净光合速率(Pn)、SUE及瞬时水分利用率(WUE)相对较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大,林下光诱导Pn变化稳定,表明其既喜光又耐荫,可塑性较高,在功能组中属于中度耐阴种;4)丝栗栲在高光下LMA较大头茶小,Pn较高,比后者更耐高光,但对林下骤然高光诱导较不敏感,可能发生光胁迫,而相对高光的林窗中SUE亦较低,不适宜在高光环境中生存,林下LMA较林窗处大16%,也不适应郁闭度较高的林下低光,更适宜在小林窗或疏林林下更新,在演替过程中将取代类似大头茶等的中度耐荫种.
胡启鹏孙玲玲郭志华齐涛
关键词:光环境叶形态光诱导
放牧对甘肃多儿保护区大熊猫小种群形成的驱动探讨
2023年
小种群是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具有生存风险的隔离或异质种群,认识其形成原因并制定保护对策是开展救护行动的基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具有许多相互隔离的小种群,各小种群的生存状况决定该物种的整体保护成效。本文以甘肃多儿保护区大熊猫种群为例,在对保护区内大熊猫进行种群分布、空间利用、干扰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分析了保护区大熊猫有效利用空间及其时空格局与环境容纳量。结果显示:(1)保护区适宜栖息地面积5789.2 hm^(2),次适宜栖息地面积18165.6 hm^(2),共占保护区总面积43.9%。优质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工布龙区域,该区域森林和生态系统保持原生状态,也是保护区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2)工布龙区域总面积9949.7 hm^(2),其中适宜和次适宜栖息地共5129.4 hm^(2),牧场是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干扰因子,放牧干扰下工布龙区域适宜和次适宜栖息地面积共减少12.9%,破碎化水平加剧;(3)牧场与大熊猫栖息地镶嵌分布,导致适宜栖息地隔离,放牧活动有季节性,为回避放牧干扰大熊猫被迫季节性地沿海拔逆行迁移,夏季可供其利用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为364.0 hm^(2)、次适宜栖息地面积1088.9 hm^(2),冬、春季分布区可利用的适宜栖息地756.4 hm^(2)、次适宜栖息地面积1719.2 hm^(2)。研究表明,牧场布局和放牧活动导致大熊猫有效生存空间隔离和供给不足,尤其夏季最低环境容纳量仅为2或3只,无法保障较大种群长期驻留,并对其生活史和种群适合度造成影响,使遇见率长期偏低。建议通过优化功能区划、调整牧场布局及加强对放牧活动的管控,减小栖息地干扰和增加供给,开展小种群复壮等措施改善该小种群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状况。
杨志娇马佳雯文菀玉王宇航刘刚刘刚刘刚李惠鑫闹九次仁加保次仁龚明昊
关键词:放牧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
基于森林火险指数的森林火险实时预警系统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森林火险指数仪进行森林火险实时监测,以ArcGIS Engine10作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设计开发了森林火险实时预警系统。系统构建包括森林火险指数仪的选址、火险指数和火险等级计算及专题图制作、信息发布。系统能以简明的电子地图和二维表,直观显示火险指数、火险等级的监测结果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四川仁寿为例,展示了森林火险预警功能的实现过程和效果。结果表明,预警系统能够对森林火险进行实时监测与及时预警,有利于对森林火灾进行合理预防。
郭彦茹王凯松张艳曹萌文菀玉武高洁郭志华
关键词:可燃物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水平潜流湿地磷去除模型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水平潜流湿地(HSSF―CW)3a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HSSF―CW不同处理单元单位面积总磷(TP)去除率对水温的响应变化曲线,利用正弦函数对各处理单元不同时间单位面积TP去除率变化过程进行了拟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筛选影响磷去除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而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各处理单元出水总磷浓度(TPo)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水温较低时(<20℃),单位面积TP去除率对水温变化不敏感,随温度升高(>20℃),单位面积TP去除率升高并出现较大波动,最高达3.27g/(m2·d);单位面积TP去除率与水温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项式函数关系(R2=0.1082,p=0),不同处理单元拟合关系存在一定差异(R2=0.318~0.350);不同月份单位面积TP去除率符合正弦变化规律(R2=0.231,p=0),夏季去除率高于秋季,平均单位面积去除率为(0.331±0.132)g/(m2·d),8月份出现最大值(0.397±0.125g/(m2·d));通过PCA和RDA对不同环境因子与单位面积TP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单位面积TP去除率与进水TP质量浓度、水温、流量、溶解氧和蒸散发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水深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选取影响磷去除效果的主要环境因子进水TP质量浓度、水温、流量、溶解氧、pH值和蒸散发作为输入参数,构建ANN预测模型,通过反向学习算法和交叉验证对模型构型进行了构建和筛选,结果表明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中神经元最佳构型分别为6—3—1;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两部分,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单元TPo实测值和模拟值,表明模型能够基本反映TPo的变化趋势和范围(R2=0.677~0.800)。该研究可为管理和改善水平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提供参考。
张岩崔丽娟李伟张曼胤张曼胤赵欣胜王义飞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估被引量:10
2016年
湿地通过调节流量、减缓流速和蓄积水资源,在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省湿地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在调蓄洪水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通过核算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价值及其在各区县的空间分配规律,阐明了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价值整体特征。结果显示,吉林省调蓄洪水突出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其中中部突出区域面积为0.7万km^2,北部为1.2万km^2。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总价值为2 910.1亿元,排序为人工湿地(1 218.72亿元)>湖泊湿地(815.28亿元)>沼泽湿地(510.97亿元)>河流湿地(365.13亿元)。各区县调蓄洪水价值排序为白城市(798.52亿元)>松原市(768.19亿元)>长春市(413.46亿元)>吉林市(302.08亿元)>延边市(214.94亿元)>通化市(175.06亿元)>四平市(112.60亿元)>辽源市(68.93亿元)>白山市(56.32亿元)。另外,各区县单位面积调蓄洪水价值以松原市最大,白山市最小;人均占有调蓄洪水价值白城市最高,四平市最低。各种湿地类型其单位面积和人均调蓄洪水价值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明显。
赵欣胜崔丽娟李伟康晓明康晓明李惠李惠梁兆瑞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
北疆生态功能区降水气温时空变化及其与NDVI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降水和气温是两个最重要的气候因子,也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以多年平均降水、气温、NDVI、积雪深度等数据为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区划,分析了北疆不同气候要素变化及其与NDVI的变化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疆大部分地区趋向于湿润化,特别是准噶尔盆地中心区,降雨变化趋势线的斜率介于1.15~1.42之间;局部高海拔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减低趋势,降雨变化趋势线斜率最低到-0.209;北疆整体有暖化趋势,且气温增加幅度从高山到低地表现出明显梯度,其变化趋势线斜率从高山处的2.04降低为盆地处的-0.044。北疆NDVI与年平均降水、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区划差异,应重视加强生态功能区划水平上的植被建设与调控。
王计平郭仲军程复张启斌马欢于一雷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气候要素
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定量区分方法被引量:4
2022年
定量区分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保育的关键。因此,综述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区分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残差趋势法和模型差值法等,比较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优势及误差来源,进而结合典型区域或典型生态系统,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总体而言,每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缺点,当前采用同一方法在不同区域或生态系统类型应用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方法本身改进或优化的研究较少。此外,针对同一区域开展的不同区分方法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定量区分的结果除受方法本身算法的局限外,也受数据源的时空连续性及分辨率的影响。未来定量区分方法将强调:(1)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兼顾全面、多角度、不冗余等原则;(2)进行多源数据与多时空尺度融合,在更高时空分辨率定量区分自然与人为因素,从单一因子的贡献率区分到更多综合性指标的贡献率区分;(3)对定量区分方法本身的改进,这是当前的重点与难点。以期为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关键生态功能的针对性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导向。
颜亮王金枝张骁栋张骁栋李勇陈槐闫钟清李猛吴海东康恩泽康晓明
关键词:植被变化自然因素
沙化和退化状态对甘南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第二大碳库,其碳收支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多数研究主要探讨温/湿度、CO_(2)浓度等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而针对草地的沙化、退化对植被整个固碳过程所产生影响的研究相对不足。本研究以30 m×30 m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做支撑,参考国家标准GB/T 24255—2009解译草地沙化和退化数据,并结合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模拟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甘南地区植被固碳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讨论草地沙化和退化对植被固碳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甘南地区的草地主要呈现无沙化和轻度沙化状态,并伴随着较少区域面积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中玛曲县的草地沙化和退化情况相对严重,草地沙化和退化面积分别占甘南地区总面积的0.03%和2.50%;研究区草地GPP、NPP和NEP均具有上半年呈递增、下半年呈递减的月变化特征,而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玛曲县是草地年固碳量最大的县,其草地固碳量为691.28 t C·a^(-1),唯舟曲县为碳源,其NEP值为-88.64 t C·a^(-1);GPP、NPP和NEP随草地极重度沙化、重度沙化、中度沙化、轻度沙化和无沙化呈显著递减趋势显著,而草地退化对甘南地区GPP、NPP和NEP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为完善甘南地区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唐希颖武红董金玮刘小燕李伟崔耀平
关键词:草地沙化草地退化LANDSAT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