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 作品数:113 被引量:146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杰李晓青王丽文刘群刘晔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声调、语调与汉语的句末语气》献疑——与冯胜利先生商榷
- 2016年
- 本文就冯胜利先生《声调、语调与汉语的句末语气》一文中关于西周以前的汉语句末语气词、上古汉语的声调以及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西周以前汉语有句末语气词,上古汉语有声调,文章基于声调、语调与句末语气词之间的关系而做出远古汉语是无声调语言的推测是值得商榷的。
- 刘晔
- 关键词:句末语气词甲骨卜辞西周声调语调
- 用“寓言式批评”阐释中国
- 2014年
- 大众媒介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以单向传播的方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构建世界认知的主要渠道。于是,在接收信息成为被动行为的时候,如何主动处理信息成为我们阐释世界的关键所在。
- 农郁
- 关键词:寓言式获取信息大众媒介处理信息
- 《说文》“鼏”字释读歧见考
- 2017年
- 引言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鼎部“鼐”字,篆作 ,释为“以木横贯鼎耳而举之,从鼎门声。
- 刘晔
- 关键词:《说文》释读《说文解字》
- 找寻自洽到想象自足的寻梦之旅——199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美国叙事
- 2017年
-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出国热潮:其一是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到9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出国潮,以大部分人的出国不归为特点;其二是2008年重新刮起的出国留学热潮,伴随着出国人数的激增,回国人数也成倍增长。这样的变化是在全球化旖旎展开的背景下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成功。在这个背景之下,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电影和2010年以来的一些青春片,面对“出国”和“东方/西方”的问题表现出不同的讲述方式和态度。这其中展现出“中国”从“在反思中找寻自洽”到“在想象中完成自足”的转变。
- 农郁
- 关键词:留学青春片
- 对外汉语标语口号阅读的教学策略
- 2019年
- 标语口号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文章从语素和结构形式方面,就标语口号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尝试探索运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慢慢了解标语口号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标语口号的能力以及汉语综合能力。
- 龙叶高永革雷英杰
- 关键词:对外汉语标语口号教学策略
- 海外华文文学影视改编之历史叙事管窥
- 2013年
- 当下文化产业如火如荼,其中,海外华文文学改编推动着影视的发展,也为自身的传播助力。从这两者的历史叙事问题上考察,可以发现影视文本对于历史的传达、阐释与文学文本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差异,这显示出不同编创者的意旨和手法,也体现出图像媒介与纸质媒介在编码上的个性和侧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影视改编成为了以上问题突出的范本,透过其历史叙事的研究角度发掘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改编的共性问题。
- 胡春毅常金秋
-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影视改编历史叙事严歌苓
- “一个新阐释的开端”?——论媒介理论的递归革新(recursive innovation)与富饶分解(fertile disinegration)被引量:6
- 2016年
- 本文由媒介不存在论入手,引出并详尽解读了德国媒介理论家基特勒的媒介理论,指出基特勒理论工作的革新之处并不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判叙事,而在于将原有的叙事重新组织整合成为一个新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一个理论回路。在数字媒介时代,媒介就意味着这样一种回路,人人都生存在这种回路中完成一个又一个递归过程。
- 杰弗瑞.文森若普-杨农郁
- 关键词:媒介媒介理论递归
- 探索跨文化课堂的多维性构建
- 2018年
- 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日趋深入,跨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思潮。如何将丰富的跨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与跨文化课堂有机结合,是新思潮带来的新课题。通过分析我国跨文化教学现状,提出将对外汉语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将对外汉语教育与外语教育在跨文化教学方面进行横向交叉,探讨跨文化课堂的多维性构建。
- 王柳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外语教育教学资源
-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究——以波兰学生为例
- 本文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波兰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引入古诗词教学,提出针对儿童的"蒙学"式和针对青少年、成年人综合课中的综合式:分别论述了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以及教学评价;结合在...
- 苏瑞
-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教学模式
- 文献传递
- 中国文学中“死而不已”形象与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亘古不息,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文学作品刻画的'死而不已'的形象,准确、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还是《精卫填海》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反...
- 王丽文孙双溪
- 关键词:中国文学民族精神传统文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