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作品数:210 被引量:475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海明韩海泉乔红彬尹建民蔡锋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文化科学
  • 65篇哲学宗教
  • 27篇文学
  • 16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11篇政治法律
  • 11篇历史地理
  • 5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艺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1篇文化
  • 27篇佛教
  • 21篇儒家
  • 19篇伦理
  • 18篇藏传
  • 18篇藏传佛教
  • 13篇高校
  • 11篇教育
  • 11篇高校学报
  • 10篇政治
  • 10篇主义
  • 10篇宗教
  • 10篇民族
  • 9篇学术
  • 8篇生态
  • 8篇科技期刊
  • 7篇新秧歌
  • 7篇秧歌
  • 6篇道德
  • 6篇文学

机构

  • 206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38篇郭洪纪
  • 21篇李静
  • 19篇李姝睿
  • 13篇郭辉
  • 11篇戴燕
  • 11篇韩海泉
  • 10篇王海明
  • 8篇阿忠荣
  • 8篇邓凌
  • 7篇梁霞
  • 7篇安海民
  • 5篇乔红彬
  • 5篇才华加
  • 2篇赖振寅
  • 1篇蒲生华
  • 1篇尹建民
  • 1篇蔡锋
  • 1篇沈宁东
  • 1篇耿筱青
  • 1篇雨田

传媒

  • 12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7篇青海师范大学...
  • 13篇青海社会科学
  • 9篇青海师范大学...
  • 6篇西北师大学报...
  • 5篇青海民族大学...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群文天地
  • 2篇高原文化研究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文献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科技
  • 1篇中国哲学史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15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论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庄子的"三言"是打开庄子哲学迷宫的钥匙,而隐喻是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庄子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一表达方式决定了对《庄子》解读要采用"体"与"悟"的直觉方法。庄子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庄子》文本的建构上表现出哲学与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庄子隐喻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也使《庄子》一书成了一本有待读者参与书写的文本。但是,任何解释者都必须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就会失去阐释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韩海泉
关键词:庄子隐喻思维方式直觉
元明清时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022年
元代,蒙古族、汉族大量进入青藏高原,中原文化、蒙古文化对青藏高原文化的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土族、藏族、汉族等民族相互杂居,文化上交流交往交融的趋势明显。这样一来,青藏高原地区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得以形成。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了因俗施政、发展经济等措施,青藏高原民族文化空前繁荣,宗教文化空前普及,儒学教育规模宏大,可谓超迈前古;而寺院教育与经堂教育,更成为青藏高原文化教育中的最有特色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此一时期,出现了汉藏建筑风格的塔尔寺及其艺术三绝酥油花、绘画、堆绣,产生了兼有汉、藏、回风格的伊斯兰建筑——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花儿”“拉伊”“安昭舞”、三川热贡艺术和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将古老的青藏高原文化推向了高峰。
安海民
关键词:元明清青藏高原
新秧歌运动中延安知识分子话语的消解与重塑被引量:2
2012年
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并在解放区广泛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不仅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动员、建构解放区革命文艺新秩序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也对改造民间社会及其民众思想,特别是整合知识分子的情感方式和价值观念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新秧歌运动的工农兵主体文艺指向,在使延安知识分子发挥自身职能专长参与革命文艺秩序建构的同时,开始了角色的转变与思想改造过程。特定政治权力和大众意识的双重趋迫下知识分子话语的缺失及其文化性格的重塑,在这场以改造置换乡土民间艺术使之适用于特定意识形态文化建构的文艺运动中得到了富有意味的呈示。
李静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知识分子话语文艺大众化
藏区社会现代化的观念检讨与方法借鉴被引量:1
2004年
"现代化"的涵义包容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只重视某一方面如经济技术而忽略其他都是片面的。藏族社会发展中,"拿来主义"方法的普适与共享、最快与最优以及特色与保护性特点最有实际借鉴意义。而从观念、制度、人才、技术几方面入手,是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
华热.才华加
关键词:藏族拿来
国家节日的仪式在场及规约——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化阐释
2014年
在传统民间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中,庆典或节日仪式作为一种文化表演,是基于一定文化传统对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加以程式化的表述性行为。但相对而言,前者具有一种阈限期娱神亦娱人的释放或调整功能,后者则强调特定话语场域政治目标指向中的节制与规范。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了这一特点。伴随新生共和国的建立,陕北秧歌从农村而及城市、从西北边地而及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成为代表共和国政治文化的红色仪典。新秧歌的这一发展轨迹及其作为国家仪式在一系列革命节日中的在场与规约,不仅凸显了其在国家政治文化和民众节日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也深刻地反映了权威政治话语的力量和上层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影响,以及特定政党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理想。
李静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在场规约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许多作者由于缺乏对参考文献著录目的和作用的正确认识,甚至杜撰和故意漏引参考文献,使得科技期刊中参考文献著录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无法实现参考文献的功能.鉴于此,分析了著录参考文献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杜绝参考文献失真的建议.
王海明
关键词:著录
开拓奉献:青藏公路的精神财富
2022年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雪域高原高寒山地和茫茫戈壁逶迤伸展的一条公路,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慕生忠筑路团队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雪域高原铸就了坚忍实干、拼搏奉献、开拓奋斗的开路精神。青藏公路建设中铸就的开路精神对巩固国防,实现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西藏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开路精神对我们提升综合国力,对和谐发展和建设富强国家都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戴燕
关键词:青藏公路慕生忠
杜亚泉与《东方杂志》被引量:9
2007年
在20世纪中国救亡图存和追逐"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杜亚泉的渐进启蒙思想与占据主流的激进主义相颉颃而被人误解,致使其主编《东方杂志》期间的笔政生涯及编辑实践活动所显示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旨归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理解。然而作为成就卓著的一代学者和编辑家,他秉持的文化立场及苦心经营的《东方杂志》所蕴涵的文化品格却具有丰富的阐释意义,一方面他以稳健持中、超然独立、开放多元的编辑思想成就了《东方杂志》在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因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渐进启蒙文化主张而遭逢众议。其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命运令人深思。
李静
关键词:杜亚泉《东方杂志》公共领域启蒙思想
编辑主体的创新意识与高校学报学术空间的拓展被引量:3
2003年
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高校学报长期延承的办刊理念和运营模式已逐渐显露出某些局限性,因此,当前高校学报应立足于编辑主体创新意识的建树,充分拓展期刊的学术利用空间,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报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李静
关键词:高校学报学术空间
戈多是谁?(上)被引量:1
2016年
将《等待戈多》一剧的研究重点放在"等待"而不是"戈多",将"戈多"释义为一种象征,而不是具体的人,将"等待戈多"视为一种纯西方式的反应,这些均代表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对《等待戈多》一剧的普遍看法。因"戈多是谁?"这个事关宏旨的问题被研究者所忽略,致使对《等待戈多》一剧的研究令人遗憾地与上帝(宗教)——这个导致荒诞的最终根源隔绝了;致使我们的研究不但没有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等待戈多》一剧的创作意图及作品主旨,反而于无意间缩小了该剧的意蕴空间,贬低了其思想价值。本文立足于对《等待戈多》一剧的重新审视与评价,以"戈多是谁?"为题,结合作品事实,重新沟通原作中固有的戈多与上帝、等待戈多与等待上帝、荒诞与宗教的内在联系,重建该作品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同上帝(宗教)构成一种"对于荒谬的荒谬关系"的作品建构及作者亵渎神灵、启发蒙昧、点醒世人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由学术而至人生,发掘并推广其中所蕴含的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的启蒙价值。
赖振寅
关键词:上帝《圣经》宗教信仰荒诞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