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高丹周素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栀子
  • 2篇多波长
  • 2篇生产区
  • 2篇生产区划
  • 2篇HPLC
  • 2篇波长
  • 1篇形码
  • 1篇血症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嗪酸钾
  • 1篇一测多评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生长素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理指标变化
  • 1篇酸血症
  • 1篇条形码

机构

  • 9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江西城市职业...
  • 1篇钦州学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内蒙古蒙吉药...
  • 1篇内蒙古天奇中...

作者

  • 5篇朱继孝
  • 4篇罗光明
  • 3篇朱玉野
  • 3篇苗琦
  • 3篇吴波
  • 3篇罗扬婧
  • 2篇付小梅
  • 2篇葛菲
  • 2篇张寿文
  • 2篇胡生福
  • 2篇邵坚
  • 2篇高丹
  • 2篇张兰
  • 1篇李宁
  • 1篇潘超美
  • 1篇钟国跃
  • 1篇熊浩仲
  • 1篇胡庆华
  • 1篇张连学
  • 1篇曾金祥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栀子果实中西红花总苷合成途径GjLCY 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西红花总苷是栀子果实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也是国际流行的天然色素"栀子黄"的主要成分。番茄红素β-环化酶b(lycopeneβ-cyclase,LCY b)催化合成了西红花总苷代谢途径的前体化合物-β-胡萝卜素。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栀子果实中克隆了一条长1 672 bp的序列,含有一个1 50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具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的结构域,分子量为56.39 k D,N端有一个40个氨基酸组成的质体定位的信号肽,属于LCY b亚家族,因此命名为GjLCY b2。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利用两种原核表达系统诱导GjLCY b2融合蛋白表达,p SYNO-1系统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可溶蛋白,p ET-28a(+)系统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荧光绝对定量q 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栀子果实发育成熟的过程中,GjLCY b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西红花总苷的合成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GjLCY b2基因可以作为遗传操作的靶点,进行栀子果实中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
王晓云徐旭刘敏敏苏梵鹏王鹏良
关键词:栀子番茄红素Β-环化酶
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吴茱萸扦插苗生理指标变化
2013年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吴茱萸扦插苗的生理指标变化。方法采用不同PEG浓度胁迫梯度、不同胁迫时间和不同复水时间对吴茱萸扦插苗进行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等4种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在3个胁迫浓度梯度下,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MDA含量呈一直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在干旱胁迫-复水过程中,上述4种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相互协同作用,以忍耐细胞受到的损伤并进行相应的修复。
吴波张寿文高丹潘超美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基于ITS2条形码的桔梗药材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利用ITS2条形码探讨不同产地桔梗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提取桔梗药材DNA,PCR扩增基于进化速率较快的DNA内部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并测序,采用Clustal比对分析不同产地桔梗ITS2序列,应用MEGA 5.05软件计算种内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以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党参的ITS2序列为外展值,运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桔梗系统进化树。结果:试验所用全部样本的K2-P遗传距离为0~0.930,相同地区来源的样本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178,不同地区来源的样本K2-P遗传距离为0.735~0.930;分析结果表明,桔梗种内遗传变异程度巨大,与其地理位置显著相关。结论:ITS2条形码适用于桔梗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为进一步拓展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吴波李永波饶建波曾金祥朱继孝方香香刘福青李洪泽韩风雨钟国跃
关键词:桔梗
基于ITS2序列的吴茱萸属植物亲缘关系及分子鉴别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吴茱萸药材3种不同基原植物及伪品楝叶吴茱萸的亲缘关系和真伪鉴别。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ITS2区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使用MEGA 5.1软件计算种内、种间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采用邻接(NJ)法构建其系统发育树。使用DNAstar 5.0软件比对特异性位点。结果:4个物种共18个样本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220bp,产生了1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特异性位点7个;正品吴茱萸药材的3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为0.023,种间遗传距离为0.036-0.039,与楝叶吴茱萸的最小种间遗传距离为0.042;NJ系统发育树表明:基于ITS2序列聚类的吴茱萸基原植物可与楝叶吴茱萸有效区分,3种基原植物同一品种样本优先聚类,其次是同一产区聚类。结论:ITS2 DNA条形码可以准确有效地用于吴茱萸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和真伪品的鉴别。
吴波高丹张寿文
关键词:亲缘关系分子鉴别
防风抽薹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对防风抽薹前后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测定,明确了防风抽薹前后IAA、GA和ABA的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风早期抽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抽薹前后IAA、GA和ABA量,色谱条件为C18 ODS反相柱,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0.7 mL/min,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乙酸(40∶15∶45)。结果防风在抽薹期根、茎、叶中IAA、GA的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抽薹后IAA、GA的量则急剧下降,且抽薹前防风IAA、GA的量明显高于抽薹后。ABA在防风抽薹期根、茎、叶中的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与IAA、GA差异较大。抽薹前取样ABA的量虽略有起伏,抽薹后ABA的量急剧上升,且明显高于抽薹前。结论防风早期抽薹现象与防风内源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初步推断防风内源激素量的变化导致了防风的早期抽薹。
朱玉野董丽华朱继孝熊浩仲罗光明张连学
关键词:防风内源激素抽薹期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
利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栀子中6种成分含量被引量:3
2015年
以栀子中的6种成分为指标,建立其他指标成分与栀子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回归方程法测定该6种成分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2批栀子中6种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利用一测多评法控制栀子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苗琦罗扬婧方文娟罗光明邵坚董艳凯张兰胡燕珍周素娟
关键词:一测多评HPLC栀子
栀子多波长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采用多波长HPLC法研究67批栀子药材,对不同产地的栀子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栀子药材品质评控和生产区划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条件为Durashel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检测波长238、330、440nm,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 67批样品有16个共有峰,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1%,峰面积的RSD比较大。各批次药材化学成分组成及量均存在一定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及PCA从化学成分上揭示了67批样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PCA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行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还可以为下一步栀子全国生产区划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苗琦罗光明罗扬婧葛菲朱玉野付小梅胡生福朱继孝董艳凯张兰
关键词:栀子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生产区划
栀子全国生产区划中指标成分多波长HPLC方法建立被引量:5
2015年
以栀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京尼平苷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等6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栀子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栀子全国生产区划提供了可靠指标。
苗琦罗光明罗扬婧葛菲朱玉野付小梅胡生福朱继孝邵坚胡燕珍
关键词:HPLC栀子生产区划
栀子苷对氧嗪酸钾盐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氧嗪酸钾盐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连续7 d灌胃给予氧嗪酸钾盐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对比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和24 h尿酸排泄量,检测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和肾脏尿酸转运体(mURAT1、mGLUT9、mOA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栀子苷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并升高24 h尿酸排泄量,同时可抑制肝脏XOD活性,调节肾脏尿酸转运体的表达。结论栀子苷对氧嗪酸钾盐致小鼠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XOD活性和调节尿酸转运体的表达水平实现。
胡庆华朱继孝李宁缪明星
关键词:栀子苷高尿酸血症黄嘌呤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