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

作品数:117 被引量:320H指数:8
相关作者:章锦才苗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22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牙周
  • 16篇细胞
  • 15篇牙周炎
  • 11篇肥胖
  • 11篇病毒
  • 9篇免疫
  • 8篇基因
  • 7篇蛋白
  • 7篇基因组
  • 7篇次级代谢
  • 6篇炎症
  • 6篇疗法
  • 5篇代谢产物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5篇受体
  • 5篇微生物
  • 4篇代谢
  • 4篇药物
  • 4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1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70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4篇山东第一医科...
  • 3篇安徽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西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广东省口腔医...
  • 2篇北京医院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11篇高福
  • 8篇余挺
  • 7篇章锦才
  • 7篇赵莉
  • 5篇米凯霞
  • 5篇律娜
  • 5篇安建雄
  • 4篇钟素兰
  • 4篇柴巧学
  • 4篇范可强
  • 4篇倪佳
  • 4篇朱宝利
  • 4篇潘国辉
  • 4篇胡新玲
  • 3篇方七五
  • 3篇陈蕾
  • 3篇刘宏伟
  • 3篇刘军
  • 2篇段红霞
  • 2篇谭曙光

传媒

  • 12篇科学通报
  • 9篇微生物学报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口腔医学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3篇口腔疾病防治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药学进展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菌物学报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转化医学杂志
  • 2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7篇2024
  • 12篇2023
  • 15篇2022
  • 21篇2021
  • 12篇2020
  • 18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间质转化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过改变乳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调控与干性、迁移及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发生、转移、耐药及复发。肿瘤微环境因子通过细胞内的转录因子、表观因子、信号通路同时调节EMT和干性。本述评聚焦阐述了EMT与乳腺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探讨乳腺癌的潜在治疗策略。
吴婷月陈雯敏陈策实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乳腺癌干细胞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信号通路靶向治疗
病毒感染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肠道微生物影响着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等多种生理活动,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感染及预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总结了肠道病毒感染、非肠道病毒感染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生态调节干预病毒感染等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曹德民宋晓峰朱宝利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病毒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抗病毒
新冠病毒变异株RBD二聚体mRNA疫苗广谱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导致新冠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2019年末至今,SARS-CoV-2在全球范围流行,氨基酸突变累积产生多种具有较高传播力或较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异株.目前广泛使用的COVID-19疫苗大多基于SARS-CoV-2原型株(prototype,PT)进行免疫原设计.这些疫苗针对早期变异株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然而面对后续出现的Omicron系列变异株,以原型株为免疫原的疫苗保护效力显著下降,特别是在面对免疫逃逸极强的BF.7、BQ.1.1、CH.1.1、XBB及XBB.1.5等变异株时,难以激发较高水平特异性中和抗体.因此,亟须研发针对多种SARS-CoV-2变异株产生高效中和抗体的新一代广谱疫苗.本研究基于SARS-CoV-2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重复串联二聚体的构型,设计了6种包含Delta RBD以及BA.1、BA.2和BA.5等Omicron亚型RBD的串联二聚体mRNA疫苗,并对其表达情况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同时,还验证了在两针灭活疫苗基础上以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的序贯免疫效果.假病毒中和数据显示,Delta-BA.2(DO2)与Delta-BA.5(DO5)RBD二聚体疫苗表现出较优的免疫原性,且两者诱导的中和抗体分别针对BA.2之前和BA.5之后出现的变异株有较好的中和活性,表现出一定的互补趋势.因此,我们设计了DO2和DO5混合免疫的策略,实现了对二者优势的互补,进一步扩宽了疫苗中和抗体谱.在三剂免疫的结果中,DO5及DO2+DO5免疫可产生针对CH.1.1、XBB及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体.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分支变异株中和抗体谱的变化规律,并为广谱COVID-19疫苗设计提供了参考.
赵旭吴鑫凯杜沛陈茜马雪慧胡世雄吴春丽杨惠婷马任义李爽孔天翔李睿琦冯英浩王晓云荣笑雨郑安琪陆剑高福王奇慧
不同粪便DNA提取方法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人体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相关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可能受到DNA提取质量等实验因素影响。因此,评估不同DNA提取方法对肠道特定种属的提取效果,对于全面、准确获取人体肠道微生物谱,深入探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qPCR)技术,以DNA提取纯度、浓度,以及对肠道中特定种属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丰度为指标,对5种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剂盒Q的提取效果最佳,特别是对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提取效果较好。N试剂盒的平均DNA提取浓度较Q试剂盒低,但在纯度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3种商用试剂盒(M、PSP、TG)相比,N方法对肠道内指定微生物基因组的提取效果仅次于Q试剂盒,位居第二。相比之下,M试剂盒提取所得DNA,质量较高,但浓度偏低,对于肠道内革兰氏阳性菌的提取效果不很理想。TG试剂盒和PSP试剂盒提取所得DNA在浓度、质量以及细菌丰度方面均不及其他验证的试剂盒。综上,Q试剂盒可作为肠道微生态研究相关实验中获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结果为肠道微生态研究相关实验中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史志远陈璐萍李博星朱宝利律娜
关键词:基因组DNA肠道微生物粪便定量PCR
高脂软饲料增加肥胖复合牙周炎小鼠模型丝线松脱率的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高脂软饲料对肥胖复合结扎诱导牙周炎模型的丝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34只小鼠分为高脂(HFD,n=77)和低脂饲料(LFD,n=57)组,分别诱导肥胖和对照组。诱导8、16、30周时,一次性丝线结扎5 d或10 d诱导牙周炎。分析饲料类型、饲料诱导期、牙周结扎期对丝线松脱的效应。结果丝线总体松脱率为5.97%,10 d(8.04%)比5 d(2.50%)高2倍(P<0.01),HFD(9.09%)比LFD(1.75%)高4倍(P<0.05)。饲料诱导期对松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建立饮食诱导型肥胖与丝线结扎诱导牙周炎的复合模型时,高脂软饲料可明显增加丝线松脱率。为调和保护肥胖状态与结扎期延长致丝线松脱率增加的矛盾,结扎10 d时结束诱导或更换丝线是合适的时间节点。
余挺赵莉章锦才轩东英
关键词:肥胖牙周炎丝线结扎饲料
分泌IL-35的Treg细胞对肠道炎症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泌白细胞介素35(IL-35)的新型效应性调节性T细胞(IL-35-Treg)在肠道免疫应答特别是肠炎反应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IL-35报告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肠道固有层中IL-35-Treg细胞的比例和特征;使用1.5%DSS自由饮水构建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分析剔除IL-35-Treg细胞对小鼠体重、病理损伤和IFN-1分泌的影响。结果发现肠道固有层中占有最大比例的IL-35-Treg细胞。该群细胞主要来源于胸腺发育的Treg细胞,并且高表达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剔除IL-35-Treg细胞后小鼠体内T细胞分泌大量的IFN-γ,加重了DSS诱导的肠炎发生。结论IL-35-Treg在肠炎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魏训东黄满马洁张建华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调节性T细胞
基因编辑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用可编程的核酸酶识别基因组特定位点并介导DNA双链断裂,随后诱发DNA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y end-joining,NHEJ)或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y directed repair,HDR)等机制,从而实现对DNA序列的定点修饰,包括靶向敲除或敲入基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开发了一系列基因编辑工具.
项光海王皓毅
关键词:基因组DNA双链断裂疾病DNA序列
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被引量:2
2021年
从1950到2021年,《科学通报》在风雨兼程中开启了第71年,这也是刊物“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起始年.本期刊登了《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理事会理事长侯建国在“两刊”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他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两刊”工作提出五点意见,为“两刊”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大国之争,文化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办刊人,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初心使命,面向更广大的中国读者,传播科学技术新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
高福
关键词:文化自信建设创新型国家
结核病和微生物菌群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结核是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人体的微生物菌群参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微生物菌群在结核病中的临床重要性研究才刚刚起步,本综述介绍了微生物菌群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建立、病程发展和抗生素治疗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1)微生物菌群影响分枝杆菌感染的建立;(2)幽门螺杆菌共同感染改变感染的易感性和活动性肺结核的进展;(3)微生物菌群通过调控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况影响结核病的进程;(4)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结核患者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可能由于T淋巴细胞表位对共性肠道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消耗,抗生素的影响对患者是长期的;(5)儿童结核病的发生与年龄相关,许多因素,如合并感染和疫苗接种会增加风险。深入研究微生物组与结核病相互关系可为防痨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裴佳宾杨雨媛周心童胡格王雪涵郭勇米凯霞
关键词:微生物菌群结核病儿童
麻醉对肥胖复合牙周炎模型副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麻醉副作用相关内脏病变在饮食诱导型肥胖(DIO)联合结扎诱导牙周炎(LIP)模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建立DIO与LIP(牙周结扎5或10d)联合小鼠模型(n=120),LIP于4%水合氯醛腹腔麻醉下完成,大体解剖评估腹腔内脏病变。结果麻醉副作用相关内脏病变累及14.8%(17/115)小鼠,涉及附睾、内脏脂肪、肾、脾、肝,且发生于同一侧。DIO小鼠的内脏病变、粘连的占比分别高于体重正常组1倍(18.1%vs. 9.3%,P=0.31)和2倍(8.3%vs. 2.3%,P=0.37),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d组的内脏病变、粘连的占比分别高于5 d组1倍(19.0%vs. 10.5%,P=0.31)和4倍(10.3%vs. 1.8%,P=0.12),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肥胖与牙周炎的联合模型时,应慎重评估AAEs对两者相关性的混杂影响。
余挺赵莉章锦才轩东英
关键词:麻醉动物模型肥胖牙周炎副作用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