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作品数:45 被引量:209H指数:6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文化科学
  • 7篇电子电信
  • 6篇机械工程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教学
  • 5篇图像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课程
  • 3篇无线
  • 3篇无线环境
  • 3篇滤波
  • 3篇卡尔曼
  • 3篇卡尔曼滤波
  • 3篇课程教学
  • 3篇KALMAN
  • 2篇大学物理
  • 2篇单片
  • 2篇单片机
  • 2篇电子信息
  • 2篇悬移质
  • 2篇遗传算法
  • 2篇三维视觉
  • 2篇视觉测量

机构

  • 40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黄河水利科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新乡职业技术...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移动通信...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鹤壁市农业科...
  • 1篇河南财政金融...
  • 1篇郑州工商学院
  • 1篇腾讯科技(深...
  • 1篇郑州西亚斯学...

作者

  • 2篇孙锡保
  • 2篇张东
  • 2篇江恩惠
  • 1篇周昕
  • 1篇江恩慧
  • 1篇宋学坤
  • 1篇张卫党
  • 1篇高志宇
  • 1篇肖俊生

传媒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电讯技术
  • 2篇电子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信息系统工程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农村科学实验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活力
  • 1篇通信学报
  • 1篇河南科技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材料保护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信息与电脑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信息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13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10篇201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9
2019年
雨课堂是一款建立师生联系与互动的智慧教学工具。论文通过作者实施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了雨课堂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雨课堂的使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使成绩评价更加合理。
王玉生宋纳红
关键词:课堂互动教学设计
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电学性能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与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文章设计了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制备及电学性能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真空溅射镀膜、器件微加工及性能检测等多个实验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认识电子材料与器件对信息时代的基石作用,了解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国家的重大需求。将多个实验内容有机关联成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内涵。
许磊胡梦真宋增才张新楠
关键词:磁控溅射薄膜晶体管
基于可编程无线环境的太赫兹频段多射线信道模型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可编程无线环境的太赫兹通信系统允许针对不同无线设备以最适宜的方式进行电磁波传播的编程定制,不仅能够改善严重的衰落、干扰和非视距问题,还能显著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针对可编程无线环境中太赫兹无线通信的信道建模问题,首先基于射线跟踪技术,结合视距、非视距的传播模型建立了太赫兹波段可编程无线环境的多射线信道模型。然后,在所建立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反射系数、注水功率分配策略下的宽带信道容量、均方根时延扩展等问题。实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可编程无线环境通过对电磁波传输的主动干预,大大减轻了太赫兹室内无线传播中路径损耗和多径衰落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传输容量。所提模型为后期太赫兹通信系统,尤其是室内太赫兹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罗文宇刘河潮
关键词:射线跟踪太赫兹多径
悬移质含沙量检测的Kalman-GORBF多源数据最优融合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悬移质含沙量在线检测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基于卡尔曼(Kalman)滤波和遗传算法优化的径向基函数(Genetic Optimized Radial Basis Function,GORBF)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最优融合模型.首先简述Kalman滤波的基本原理,将基于音频共振法传感器的信号进行Kalman滤波;对悬移质含沙量、水温、电导率以及深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对悬移质含沙量检测有关联的环境因素;并应用RBF神经网络对悬移质含沙量数据进行多源数据处理,融合了影响悬移质含沙量检测的环境因素;最后探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RBF Neural Network)参数的方法,提出遗传算法来优化RBF的半径和离散尺度,获得了悬移质含沙量检测的多源数据最优融合效果,有效地减少环境因素对悬移质含沙量检测的影响.为了比较Kalman-GORBF多源数据融合模型的处理效果,在相同环境下还进行了Kalman-RBF,GORBF、多元线性回归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的处理,并进行悬移质含沙量测量的误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Kalman-GORBF多源数据最优融合的悬移质含沙量检测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环境影响,提高了悬移质含沙量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
刘明堂秦泽宁齐慧勤陈健刘佳琪江恩惠刘雪梅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遗传算法径向基神经网络多源数据
新工科背景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2021年
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的实施,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文章首先对该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进行调研和探讨,提出要归纳总结教学重点,利用各种平台实现教学内容的前移和下移,积极探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郑辉马斌
关键词:教学改革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规模数据集离群点检测算法被引量:7
2022年
针对传统方法在检测离群点时常因冗余数据的干扰而导致检测用时较长、检测准确率偏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规模数据集离群点检测算法.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降维处理,去除其中存在的冗余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在误差函数的基础上实现对离群点的检测.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检测时间始终低于0.4 min,且检测准确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说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规模数据集中的离群点.
高志宇宋学坤肖俊生闫培玲孙新娟
关键词:大规模数据集离群点检测冗余数据误差函数核主成分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图书架中心系统设计
2019年
引言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图书架中心系统是为解决因图书馆还书乱,导致读者找书困难而设计的、能够识别图书并驱动装置将图书放到图书架固定位置的系统;该系统是由传感器模块、驱动模块等模块组成的;这个系统极大地解决了因找书困难而带给读者的不便等问题,同时也能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
姚威安李丛屹李慧邹淑娟邱妍
关键词:颜色传感器单片机
结合细节信息的自适应Retinex算法水下图像增强被引量:9
2022年
针对Retinex算法应用于水下图像增强中,常出现颜色失真与图像细节增强相矛盾的现象,提出了结合细节信息的自适应多尺度Retinex水下图像增强算法。分析包含不同细节信息的水下图像对Retinex算法增强中卷积函数尺度大小的选择要求;采用图像梯度作为调节因子,自适应调整多尺度Retinex算子的权重,用于适应包含不同细节信息的水下图像对对比度增强的要求,有效地缓和了水下图像增强在颜色失真和细节对比度提升之间的矛盾。多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去除水下图像的蓝绿背景、避免颜色失真、消除非均匀光照和图像细节增强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多尺度和颜色保真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
许丽陆桂明邱贞光
关键词:RETINEX算法多尺度RETINEX算法图像梯度
全维智能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4年
【目的】通过探讨智能无线环境和智能可重构物理层的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构建全维智能可重构无线通信模型和体系结构。【方法】首先,将物理层参数和无线传播环境等无线通信链路的各个维度纳入智能可重构范畴,解决了由于硬件条件与无线环境限制引起的传统通信技术难以实现更高维调控自由度的问题。然后,利用优化和定制物理层与无线环境所需的感知数据,提出一种允许根据不同无线环境和PHY参数在人工智能算法之间动态切换的全维可重构结构。【结果】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误码率和可达速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方法。【结论】将智能可重构的思想延伸到无线传播环境和整个通信链路的各个维度,构建了高效的全维智能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6G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工程应用指导。
田地张晶罗文宇
关键词:移动通信
基于光平面约束的水下三维视觉测量系统被引量:5
2020年
针对折射现象对水下视觉系统的影响并为了实现视觉系统的便携性,本文构建了基于光平面约束的水下视觉测量系统。首先,建立了基于光平面约束的水下结构光测量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当投影仪垂直于折射平面投射且光平面经过投射光轴时,陆上投射光线与投影光轴构成的空气中的光平面以及水下折射光线与折射平面法向量构成的水下光平面为同一平面,这样从理论上证明了陆上标定代替水下标定的可行性,避免了光平面的水下标定过程;然后,根据光平面簇共线的约束条件设计了中心旋转编码光模式,通过光平面旋转角度实现了对投影光模式的编解码;最后,按照测量模型中的光平面约束条件,提出了对应的陆上优化标定方法。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水下视觉测量系统在2 m以内的测量距离上,可以获得1.72 mm的测量精度。该系统可用于弥补当前水下声学三维形貌测量中无法进行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测量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水下标定操作,提高了水下视觉测量系统的便携性,有利于扩大视觉测量系统在水下工程探测、水下三维形貌测量、水下结构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许丽周永昊张帆罗文宇刘雪梅
关键词:机器视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