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作品数:209 被引量:231H指数:6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音乐创作与生活
- 2019年
- 社会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创作者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的经历与感受,作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不同创作者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创作出能够引人共鸣的作品,还需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积累素材与感受。
- 郭琴剑
- 关键词:音乐创作源泉
- 案例教学在和声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8年
- 案例教学是当前颇受欢迎和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师和声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一项前沿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案例教学对和声课程的意义入手,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和声课堂中开展案例教学,并且提出了实施案例教学的对策。
- 周玉娥张艺
- 关键词:案例教学和声教学
-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前,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全面展开、不断推进。新课程教育推进的成败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息息相关,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是成功的保证。教师应该以"廉洁从教"四字为职业操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进行。本文主要介绍当代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必要联系,并强调当代中小学教师应有的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等职业操守与精神。
- 何炜玮
- 关键词:音乐教育
- 浅析播音主持在网络视频中情感表达的原则
- 2020年
- 广播电视是当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传播方式,作为联系传媒和大众之间的枢纽,播音主持这门艺术性工作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主持人的情感表达也成为播音主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常城
- 关键词:播音主持情感表达
- 接受美学视角下阳新采茶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2023年
- 地方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扬地方特色、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上起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提到了要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加强对青年传承人的培养。以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创新培养方式。文章运用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的理论视角,以创新形式对地方戏曲传承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地方戏曲,以阳新采茶戏为核心展开研究。通过期待视野的相关理论,分析阳新采茶戏的地方特色和接受者(学生)的期待视野,从而对地方戏曲传承及教学模式提出建议方案。
- 孙梦瑶闫俊宏
- 关键词:小学音乐接受美学
-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与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从萧友梅先生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入手,简单介绍了萧友梅先生在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实践以及教学管理上的教育思想。这些主张和思想所产生的划时代意义,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理念,德行、审美、技能的有机统一的培养目标,以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践行观,对当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 高月霞
- 关键词:萧友梅高师音乐教育中西结合知行统一
- 新媒体冲击下的方言广播节目发展形态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我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方言文化更是人们智慧结晶。本文结合对黄石方言广播节目《偷闲加油站》的节目调查分析和发展形态分析等等内容,简要阐述方言广播节目在新媒体发展下的生存现状如何、广播方言节目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 叶明珠韩林彤(指导老师)
- 关键词:新媒体
- 刘天华与宋飞二胡教学之比较
- 2020年
- 刘天华和宋飞虽然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二胡演奏 家、教育家,但是他们对二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贡 献,值得我们比较和研究。本文通过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前两 个部分主要论述二人所处时期整体音乐教学发展的概况。第 三部分比较刘天华与宋飞二胡教学之异。第四部分比较刘天 华与宋飞二胡教学之同。第五部分主要从二胡教学的理论意 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阐述两位大师二胡教学的艺术价值。
- 冯少华邱宜
- 浅析纪录片在高校口述历史教育中的实践与路径选择被引量:1
- 2017年
- 结合纪录片的影像特性与口述历史教育特点,分别从史学教育认知的新方法、纪录片影像的介入以及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实践与运用等三个方面,对口述历史与影像的联姻在高校口述历史教育中的实践价值与路径选择进行理性梳理,从而探讨纪录片运用于高校口述历史教育中的可能性和对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 余传友
- 关键词:纪录片
- 央视纪录片中的非洲形象传播
- 2017年
- 在与非洲长期的交往中,黄皮肤的中国人形象逐渐进入了非洲人民的视野,并构建了较好的国家形象。据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全球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好于中国的整体世界形象。然而,中国对非洲的认识显得纷繁复杂,种族偏见、同情及面对共同的历史困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看待非洲的复杂视角。中央电视台非洲题材纪录片体现国家主流意志,旨在为我国观众呈现出客观真实的非洲形象。
- 余传友
-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人形象央视国家形象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