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935 被引量:1,726H指数:14
- 相关作者:肖东波郭宝宏孔伟英厉云飞康洁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生态文明视野下美国农业保险经验及启示
- 2016年
- 1农业保险的内涵与特点农业保险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农业保险是"仅指种植业和养殖业领域的保险,指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和初加工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保险,亦被称为两业保险。"广义的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险相同,就是面向农村开展的保险业务。本文认为农业保险内涵是农业生产中为应对天灾、人灾等灾害而准备的一种保险基金。农业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 梁兴印
-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生产者农村保险保险范围农业风险农业立法
- 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设计研究
- 2021年
- 为将理想信念教育全面融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全过程,本文研究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特点,通过综合志愿服务活动设计的要素分析、载体作用分析等,总结出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设计的实施路径。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行”模式,对引导高校学生志愿者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马梓箐
- 关键词:志愿服务理想信念教育
- 科学审视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
- 2014年
-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梳理和分析了群众路线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提出党在新时期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 郑礼平王樟芳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历史价值
- 《民法典》下农村法治建设问题探析
- 2024年
-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重要的社会治理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情况,探讨法典对农村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发现了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受到村民法律意识不强、执法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法治宣传形式单一、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影响。因此,要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推动农村法治思想宣传多样化,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 王嘉慈
- 关键词:《民法典》农村法治建设
- 浅谈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用地的转化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失地农民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对如何提升失地农民生存和生活质量提出应对措施。
- 余嫚
-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适应农村
- 社会主义道德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
- 2020年
-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我国已初步建成一套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运行机制。该机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应建立在对道德运行机制和有效性两方面内容的深刻理解之上,从社会成员对该机制的道德认同、该机制内外诸要素之间的系统作用以及该机制在推进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完善方面的目标达成状况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道德运行机制总体上行之有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多样的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道德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道德运行机制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评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效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同时使道德运行机制具备自评价、自反馈、自纠错、自调控能力。
- 曲蓉
- 关键词:道德运行机制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认同
- 大数据背景下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个人信息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行各业为精准营销在不断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但我国现有关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较为零散,存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标准过高、监护人同意制度模糊等问题。文章通过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到适合我国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路径。
- 庄梦竹
- 关键词: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 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构建青少年德育环境的探索被引量:1
- 2018年
- 德育环境是青少年品德建构的外在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德育活动中的主导要素,给青少年的品德建构提供了空间。德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活动,无疑也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好的德育环境对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差的德育环境则可能阻碍个体良好品德的形成。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青少年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德育环境进行探究十分必要。我们研究德育环境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有效地发挥德育环境的正向促进功能和抑制其负向阻碍功能,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因此,加强德育环境建设,优化德育环境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形成各教育要素的良性互动。
- 崔红燕
-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环境
- 对争议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思考——以麻将文化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对待文化遗产具有辩证统一性,兼顾历史性和时代性,倡导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和谐性,坚持文化遗产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科学认识争议性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价值,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的价值统一,精神和物质的价值结合,传承到创新的价值提升,糟粕变精华的价值转化。麻将在申请非遗保护中最具争议性,用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来分析麻将,从文化哲学高度论述该争议性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用文化生态学方法论考察其生存境遇,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对我国争议性非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鲍展斌
- 关键词:麻将哲学思考
- 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3年
- 人类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真理、认识真理的,但不可能穷尽真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也不应该是凝固不变的,它必须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首先,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念也要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在社会关系中,处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居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价值主体,其社会需求必然存在着差异,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同一主体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价值判断也是不同的。价值观的主体既可以是单个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民族、社会、国家等。
- 于成文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关系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