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作品数:1,419 被引量:10,955H指数:48
- 相关作者:禹建强刘斌秦艳华程光泉曹继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主流传播的破局之道:游戏范式的启发与借鉴被引量:2
- 2021年
- 在新传播时代,由于传播渠道的多元和信息资源的盈余,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轻松活泼的自媒体内容备受用户青睐,主流传播面临着传播话语影响力式微的窘境。在进行媒介融合的自救后,主流传播又遇到诸如传播模式僵化、传播渠道失灵、文化共振缺位等传播影响力的瓶颈。而游戏作为一种场景被世人忽略的媒介,其传播拥有很高的参与感、沉浸感和交互性,在用户交互过程中完成价值渗透,这是当下互联网生态下异军突起的独具魅力的传播方式。学习和借鉴游戏的传播范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主流传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而实现主流价值的引导与社会共识的凝聚。
- 喻国明张馨宇
- 关键词:媒介融合
- 承继与延展:大众生产组织形式分析——以百度百科为例
- 2021年
- 本文从大众生产机制与科层制的内在联系出发,考察国内典型的大众生产案例“百度百科”的词条生产,反思那些认为大众生产机制能够挑战甚至替代科层制的乐观观点。研究发现,在等级和权力、专门化部门、规则约束、技术素质要求、理性规范等五个层面上,百度百科对科层制既有所承继,又有所延展。总体来看,在互联网时代,大众生产的独异性特质已走向前台,体现普适性特质的科层制则隐身为大众生产的背景架构。百科类大众生产中独异性特质与普适性特质间的显隐对比强度又会受到平台定位、生产者文化理念等的影响。我们与其将大众生产视为科层制的挑战,倒不如视其为科层组织使命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
- 丁汉青郝美青
- 关键词:科层制百度百科
- 人工智能技术视角下的国际传播新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22年
- 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社交机器人、机器写作、AI主播、算法推荐和深度伪造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传播者、渠道、内容生产链条上颠覆国际传播格局。国际传播特征表现为:信息生产正在由农业社会的手工生产转变为信息社会的智能生产,国际形象建构与国际舆论正在转变为技术之间的博弈,国际传播参与主体经历由人到人机协同再到机器为主的转变。最后提出应基于智能传播技术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 张洪忠任吴炯斗维红
-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 智能算法与公共性:问题的误读与解题的关键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前学界认为,以算法推送为主导的新型传播格局对公共空间带来了冲击。本文从新闻生产、新闻消费、国家政治权力及伦理道德四个维度总结了算法目前带来的公共性问题,认为算法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目前的批判误读了个体与整体、当下与未来、小概率事件与大概率事件三组关系,忽略了复媒体环境下用户的多元媒介使用、忽略了算法作为过程性技术的性质。最后,本文指出算法的问题事实上是"人—人"的问题,而非"算法—人"的问题,单纯依靠人类价值观与伦理无法解决算法问题,应当重唤人的主体性才能适应算法生产的经验世界。
- 喻国明陈艳明普文越
- 关键词:传媒公共性新闻伦理
- 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危机与信任重建被引量:11
- 2021年
- 人工智能时代赋予数据以权威的同时,也削弱了人的自由。自主性的消逝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更加剧了彼此的隔阂。数据主义视域下一切皆可量化,强调最大限度加快数据流动与数据连接,由此产生了过度连接引发的隐私困境和信任危机。若要保障个性隐私,重建信任,必须搭建系统化框架,从完善法律体系、强化责任约束以及增强用户智媒素养方面予以保障。
- 王长潇刘娜
-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
- 未来已来:开放科学与定性研究——对30位中国传播学者的深度访谈被引量:3
- 2022年
- 开放科学在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但目前国内外鲜有针对定性研究的探讨。通过深度访谈30位从事定性研究的中国传播学者,考察传播学定性研究进行开放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发现,开放科学有助于提升传播学定性研究的透明性和启发性,具有一定的教学和历史价值,但也面临数据验证、复制和重复使用的困难。开放科学离不开传播学者和组织机构的广泛参与,在实践中要根据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迭代性和反身性量体裁衣,重点关注身份识别、法律授权和数据安全问题。
- 徐敬宏张如坤
- 关键词:传播学深度访谈
- “泛知识”学习的利弊得失被引量:3
- 2022年
- “泛知识”学习是随着互联网和知识网络化而兴起的新型学习模式,其并不是传统专业知识学习模式的替代品,而是补充品。“泛知识”学习具有学习内容DIY、学习场景交叉套叠、体现本体价值的学习观位置突显、纵向与横向知识流交织等新特点。在认识“泛知识”学习的利弊得失时,应该看到其让学习者体会到更多自由、更大成就感、更强公平感,同时亦在暗暗滋生出焦虑与倦怠、分裂知与行等问题。
- 丁汉青
-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
- 大模型的角色期望:基于X(推特)和微博语境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了海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X和微博两个平台对大模型的角色期望,比较了英文语境和中文语境对前沿技术的认知差异。总体上,微博平台的期望倾向于实用性的产业发展与应用,而X平台的期望倾向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具体来看,在技术角色期望方面,X平台的英文语境更多地关注大模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及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中文语境更多地关注大模型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联。在人类角色期望方面,微博的最大人类角色期望是创意者,也就是期望大模型在艺术、设计等领域通过思维和技能创造新事物;而X的最大人类角色期望是传播者,可视之为一个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的媒介。最后提出了新技术发展如何理性面对社会角色期望的两点建议。
- 任吴炯张洪忠张洪忠
- 关键词:社会期望
- 从邪典到魔幻史诗——论彼得·杰克逊的电影创作际遇被引量:1
- 2016年
- 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是一位国际级导演,早年成长于新西兰。他最为国人熟知的作品莫过于获得17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指环王》三部曲(2001—2004)以及近年的《霍比特人》三部曲(2012—2014)。说杰克逊的成功只建立在托尔金小说(原著改编)的基础上,未免片面:其一,将经典从文字符号搬上视觉银幕,意味着艰难的二次创作,导演功不可没;其二,杰克逊在银幕上开创的魔幻史诗风格,通过视觉特效将想象空间的影像还原力提升到空前水平,成绩不容置疑;其三,杰克逊的导演作品远不止于此,只因"指环王""霍比特人"名气太盛,模糊了人们对其导演风格嬗变的全面把握。故,本文放弃以某部影片为核心展开叙述,不尝试剖开导演生涯的"横断面";却力图借"嬗变"找寻杰克逊作品风格的纵向一致性,将众多作品贯穿在一处,结合其导演成长中的历史和地缘"际遇"做历时性研判,梳理杰克逊电影生涯的独特路径,兼做导演综述。
- 姜申
- 关键词:彼得·杰克逊魔幻特效
- 现阶段互联网治理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被引量:13
- 2017年
-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互联网迅猛发展,给国家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网络攻击、网络暴力、网络恐怖、网络监听、色情信息、造谣诽谤等等。如何更好地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治理是各国都面临的重要挑战。而对中国而言,互联网治理的关键就是要基于治理目标和治理诉求,建立一整套相关的规则体系以及基于这种规则体系上的实践逻辑。在规则制定方面,可以遵循两个层面的规则,一是“硬”规则,主要指那些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有着严重危害性影响,需要《刑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管控和应对的层面;二是“软”规则,是指当前互联网普及状态下普通公民的网络实践所要遵循的一般规范。由此出发,在制定规则时其操作关键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喻国明
- 关键词:互联网《国家安全法》网络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