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凯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心理社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探新
- 当前,高校心理社团不断涌现并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推动心理健康宣教指导工作重心下移,发挥学生心理工作骨干"朋辈支持,助人自助"功能,营造全员育心的良好氛围做出了贡献。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
- 张琳
-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社团
- 教学改革试验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大学唐敖庆班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本研究将调研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品质提升需求进行调研,探究吉林大学教学改革试验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创新培养模式,考察该培养模式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影响,为制定出创新性、可行性较强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培训计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继而在研究和实践中修订完善形成试验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具体培养策略和方案。
- 赵山王瑞何思彤林晶
- 关键词:教学改革积极心理品质试验班
- 虚拟效能感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深度卷入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开始以各种方式渗入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变得多元化、高科技化,网络游戏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愈加突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出现了人格、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问题。以《魔兽世界》为例,运用SPSS单因素分析,认为网络游戏成瘾的可能根源在于虚拟自我效能感。对此,要通过促进大学生真实社会活动的参与来弱化其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从而实现其在真实世界中的"自我价值感"、"归属感"、"依存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
- 周春国汤晓曹欢欢
- 关键词:网络游戏自我效能感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法律关系探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与实施,既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法律依据,也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法律的规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重视和运用法律思维,重新审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程序以及运行机制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厘清高校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属性是依法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
- 赵山吴哲赵勇
- 关键词:《精神卫生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关系
-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主渠道教育中国化模式被引量:22
- 2017年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评价高校德育水平的重要方面和指标。自教育部正式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来.全国各高校在心理健康主渠道教育方面积极探索,
- 赵山李焰
- 关键词:主渠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德育水平
- 空管员压力管理策略浅议被引量:2
- 2016年
- 空管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其压力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民航运输安全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核心,从个体、班组、组织三个层面,探讨了以EAP为核心的空管员压力管理策略。
- 李雪冰左振鹏
- 关键词:压力管理EAP员工援助计划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MOOC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例
- 随着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应用这种开放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例,分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MO...
- 左振鹏赵山汤晓杨紫豪
- 关键词:主体性
- 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自评问卷的编制
- 2020年
- 目的: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编制大学生积极品质量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视角转换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收集初始量表。以系统抽样法抽取494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编制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自评量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系数保持在0.992~0.817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模型拟合度c2/df=2.801,RMSEA=0.074,NFI=0.917,RFI=0.885,TLI=0.923,CFI=0.945,IFI=0.945,模型拟合度较好。结果: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宜在多元文化冲击为背景的情况下,评估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 何思彤赵山汤晓杨紫豪
-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学
- 多元文化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探析
- 2021年
- 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作为一个人成年前的重要准备阶段,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的压力,人格特质也在这一阶段逐渐趋于稳定,因而这一阶段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特点的变化与发展最频繁的时期。以往的研究中,大学生常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讨论,但是鉴于我国为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同时大学生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具有重要的文化承载作用,每位大学生无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其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情绪反应等均受到文化的影响,因而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普遍性的同时,包含着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 赵山何思彤左振鹏杨紫豪
-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文化
- 吉林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022年
- 文章介绍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吉林大学实施十年来的实施背景和基本思路,并以探索和实践路上的五个着力点为例讨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学生指导体系、配套政策保障等,总结了项目实施十年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其推广和辐射作用。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吉林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理念,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培养过程和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拔尖学生培养体系。
- 迟晶王瑞金祥雷
-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