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作品数:143 被引量:631H指数:14
- 相关作者:杨停雍成树汪海泉吴限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农业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黄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 徐奕鼎丁勇黄建琴雷攀登方吴云夏先江苏有健胡善国
- 关键词:初制揉捻发酵
- 茶园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被引量:2
- 2021年
- 茶园土壤通过微生物作用释放大量氧化亚氮(N_(2)O),因此需迫切了解茶园土壤N_(2)O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茶园土壤N_(2)O减排提供理论依据。从氮源、有机质、pH、水分、温度、质地等角度对茶园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进行综述,提出相应的N_(2)O减排措施。对以上影响因素阐述发现:反硝化作用对茶园土壤N_(2)O排放的贡献较大;氮肥施用、土壤理化性质、气象因子等是茶园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施用缓释氮肥、氮肥深施、采用氮肥推荐施用量、养分有机替代技术能降低茶园土壤N_(2)O排放。
- 方雅各苏有健廖万有张永利罗毅孙宇龙廖珺王烨军
- 关键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减排措施
- 茶树新品种‘金鸡1号’
- 2023年
- ‘金鸡1号’是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地方群体种中,通过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的特点。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含量48.0%,茶多酚含量20.0%,氨基酸含量4.9%,咖啡碱含量3.1%。适制绿茶和红茶。制毛峰绿茶,香气浓郁、花香明显、口感醇爽;制工夫红茶,香气、滋味、叶底表现优良。耐寒性较强,病虫害抗性中等。适宜在与安徽六安气候环境相近的江北、江南茶区种植推广。
- 刘丹丹阮旭焦小雨王雷刚吴琼王文杰
- 关键词:茶树高香
- 黄山茶区茶园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控技术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对黄山茶区茶园主发害虫种类和危害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根据地区内茶树害虫危害和茶园管理特点,结合当前病虫害防治新宗旨,分别从农业防治、物理诱控、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技术领域对茶园主发虫害的防治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
- 雍成树张家侠孙钦玉
- 关键词:害虫种类防控技术
- 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与皖茶7号选育研究
- 2011-2016年以石台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6号(品系1),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2-3天;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茶适制性一般;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
- 王文杰程孝明吴琼汪升毅方吴云李健桂南阳阮旭
- 关键词:茶树抗病性状
- 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为探索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快速杀青(5.5 min)、慢速杀青(9.5 min)和轻揉捻、不揉捻组合处理。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慢速杀青过程中茶叶自身酶类的酶促作用较充分,杀青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糖含量分别为46.49%、3.92%、3.08%,均高于快速杀青叶的45.52%、3.77%、2.87%,而茶多酚含量25.44%,稍低于快速杀青叶的26.90%;轻揉捻茶样的酚氨比值平均下降4.61%,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品质优者总分达90.75分,因此,名优绿茶初制宜选用慢速杀青和轻揉捻工艺组合。
- 徐奕鼎丁勇黄建琴王烨军雷攀登方吴云苏有健夏先江
- 关键词:名优绿茶初制杀青揉捻
- 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化合物转变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以祁门红茶各加工阶段的样品为原料,采用中国国家标准推荐的方法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并探讨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的转变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自建科学信息系统实现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筛查及含量的对比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儿茶素及茶黄素类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呈规律性的变化.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用于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化学物质快速检测与分析的方法,有助于了解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代谢规律,控制加工过程,提高祁门红茶品质.
- 崔朋王辉
- 关键词:红茶发酵儿茶素茶黄素高分辨质谱
- 茶树新品种‘皖茶8号’与‘皖茶9号’选育研究
- 2020年
-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青阳、泾县等地优异茶树资源,分别在青阳、泾县开展茶树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皖茶8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5)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或略高,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皖茶9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尤其耐寒性强;2个新品种适宜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 王文杰周来俊董永泓吴琼阮旭刘丹丹陈金涛张祥云
- 关键词:茶树新品种生育期抗逆性
- 一种茶树促生菌固化剂的研制及其施用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提高茶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促生菌的定殖效率,以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特性为条件,筛选耐酸铝和养分转化效率较高的菌株,再通过固定化技术,获得固定化促生菌剂,以游离态菌液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比较菌株的土壤定殖、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养分状况。试验筛选出一株红酵母菌属的菌株(Rhodotorula sp.)命名为WYS2。通过固化技术(0.25%活性炭吸附2%菌体后,用1%海藻酸钠+2%琼脂包埋)制作的促生菌固化菌剂,在与有机肥施用40 d后促生菌WYS2在土壤定殖效率较游离态菌悬液提高293倍。同时在0~20 cm土层中,与不施用菌株WYS2处理和施用游离态WYS2菌悬液处理相比,固定化WYS2菌剂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3.4%~39.8%,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8.1%~25.1%,铵态氮含量增加了36.4%~45.1%。因此,认为利用筛选出的促生红酵母菌WYS2结合固定化技术使用后可有效提高其土壤定殖效率,同时促进茶园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铵态氮等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
- 罗毅张永利夏先江孙宇龙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
- 关键词:促生菌固定化土壤养分
- 黄山夏季鲜叶绿茶和红茶适制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 雷攀登黄建琴周汉琛胡善国丁勇
- 关键词:夏茶绿茶红茶儿茶素适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