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语言大学医院

作品数:42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倩刘芬娣倪红梅徐萍徐萍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高校
  • 4篇乳腺
  • 4篇慢性
  • 3篇血压
  • 3篇肾脏
  • 3篇肾脏病
  • 3篇视力
  • 3篇误诊
  • 3篇慢性肾脏
  • 3篇慢性肾脏病
  • 3篇老年
  • 3篇高血压
  • 2篇眼病
  • 2篇眼科
  • 2篇眼视力
  • 2篇乳腺癌
  • 2篇双眼
  • 2篇双眼视
  • 2篇双眼视力
  • 2篇糖尿

机构

  • 41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社会福...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市药品监...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7篇李倩
  • 4篇刘芬娣
  • 3篇徐萍
  • 3篇徐萍
  • 2篇蒲冶青
  • 2篇刘红
  • 2篇杨薇
  • 2篇刘平
  • 1篇李德全
  • 1篇杨双宁
  • 1篇赵士清
  • 1篇续美如
  • 1篇倪红梅
  • 1篇许贺之
  • 1篇黄伟
  • 1篇叶超
  • 1篇孙蓉
  • 1篇徐萍
  • 1篇刘平
  • 1篇刘洋

传媒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中国眼耳鼻喉...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首都医药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老年保健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OMIM、Dis Ge NET、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桃红四物汤有效成分及膝骨关节炎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并可视化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多层次分子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导入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Tools 1.5.6、Auto Dock Vina、Py Mol等软件开展分子对接虚拟计算。结果 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桃红四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活性成分44个,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潜在靶点有218个,主要包括TNF、IL-6、AKT1等。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靶点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及PI3K/Atk信号通路等,调控炎性反应、细胞凋亡、转录因子反应等实现延缓膝骨关节炎进展的目的。分子对接计算结果表明,桃红四物汤所含的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主要成分与TNF、IL-6、AKT1等核心靶点有着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桃红四物汤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软骨退变及调控细胞凋亡等作用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本研究揭示了桃红四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证明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赵士清郭青叶超刘越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桃红四物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纳武利尤单抗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为及时识别与处理纳武利尤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纳武利尤单抗ADR的个案报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1年12月。汇总分析出现ADR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原患疾病,纳武利尤单抗使用剂量,ADR出现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最终结局等)。结果共纳入文献600篇,涉及患者649例(发生ADR 679例次),其中男444例(68.41%),女205例(31.59%);患者年龄(63.41±12.63)岁;涉及原患疾病以非小细胞肺癌最多(219例、33.74%),其次为黑色素瘤(203例、31.28%)。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505例(77.81%),用量高于或低于药品说明书要求的分别有4例和59例;联合用药144例(22.19%)。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主要累及内分泌系统(105例次)、神经系统(95例次)、皮肤及其附件(84例次)等。临床症状自行缓解8例次(1.18%),对症处理后改善576例次(84.83%),发生致死性ADR 72例次(10.60%,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结论纳武利尤单抗ADR发生以男性、60~79岁患者居多,多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其ADR累及多个系统,多数程度较轻,经临床治疗后可改善,但应特别注意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肌炎、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相关性肺炎等ADR,防止发生致死性ADR。
赵士清杨双宁郭青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乳腺癌患者HPV感染基因型与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11月-2023年2月北京语言大学医院、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诊治、观察的80例乳腺癌合并HPV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同期诊治、观察的102例乳腺癌未合并HPV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感染组患者HPV基因型分布特点,比较高危组、低危组、未感染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结果两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低危型HPV占比为31.25%,高危型HPV占比为68.75%;高危组有微钙化的患者占比为60.00%,高于低危组、未感染组的28.00%、26.47%;高危组有边缘毛刺情况的患者占比为54.55%,高于未感染组的23.53%;高危组血供程度为0~I级的患者占比为40.00%,低于低危组、未感染组的68.00%、66.67%(P<0.05);高危组、低危组及未感染组Bi-rads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HPV感染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等有关,同时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微钙化、边缘毛刺情况、血供程度恶性等超声影像学特征更突出,可为乳腺癌筛查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但HPV感染对Bi-rads分级分布情况没有明显影响。
王彤张景德张尚杰段伟施华美
关键词: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北京某高校2011年女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女教职工的妇科及乳腺体检,了解各年龄段女职工的发病情况,使女职工对女性常见病及其预防有正确的认识。方法:对某高校670例女教职工进行常规妇科体检、彩色多普勒和细胞学检查,乳腺常规体检、钼靶X线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0例女教职工中,共检出13种女性疾病,检出率最高的是乳腺增生(34.78%),之后是乳腺结节及囊肿(19.58%)、宫颈炎(8.66%)。其中各年龄段乳腺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妇科疾病检出率(P<0.01);41岁~50岁年龄段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检出率均最高,其次是31岁~40岁年龄段。结论:目前乳腺增生、乳腺结节及囊肿、宫颈炎在妇女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其中乳腺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妇科疾病发病率,因此开展妇女病体检,尤其是乳腺检查,加强预防教育,对保障高校女教职工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李倩
关键词:体检乳腺疾病妇科疾病
逍遥散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乳腺癌2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晚期乳腺癌占20%-30%[1]。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药物己被广泛应用于晚期乳腺癌,但由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很大程度限制了这两类药物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解救治疗中的作用。笔者采用逍遥散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杨薇刘芬娣
关键词:乳腺癌逍遥散
生姜蛋白酶水解产物中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肽的虚拟筛选及活性分析
2024年
根据生姜蛋白酶的水解特异性,从其水解物中虚拟筛选出高活性肽段,进行体外活性验证和体内吸收入血成分研究。利用Peptide Ranker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出高活性肽段,建立体外酶促反应体系测定活性肽对二肽基肽酶-Ⅳ(DPP-Ⅳ)的抑制活性(IC50),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深入研究DPP-Ⅳ与活性肽的相互作用,并开展大鼠灌胃实验研究活性肽在胃肠道消化系统中的稳定性。通过计算机模拟,虚拟筛选得到Gly-Pro-Ser-Gly-Pro-Hyp-Gly-Pro-Hyp-Gly-Pro-Hyp-Gly(GPSGPXGPXGPXG)DPP-Ⅳ抑制肽。体外酶促实验表明GPSGPXGPXGPXG对DPP-Ⅳ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457.3μmol/L,SPR实验进一步表明二者之间具有快速结合和快速解离的动力学过程,但是大鼠体内实验提示,该多肽无法维持胃肠道稳定性,不是以原型形式被消化道吸收,而是部分以二肽和三肽的形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包括Pro-Hyp、Gly-Pro-Hyp和Pro-Hyp-Gly等寡肽。该研究表明筛选得到的活性肽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后无法保持结构完整性,会被体内的肽酶水解,这为后续进行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刘芬娣李婧铭陈洪娇李雪岩刘洋刘伟
关键词:生姜蛋白酶
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大鼠长期毒性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连续观察45 d给大鼠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导致大鼠长期毒性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方法:分别给大鼠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连续45 d,按柴胡总皂苷计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0,30,15 mg·kg-1,除观察一般状况外,检测血常规,血清肝功、肾功、脂质代谢、糖代谢相关指标;剖杀大鼠,精密称取心、肝、脾、肺、肾脏质量,计算脏体比值;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剩余大鼠停止给药,恢复30 d,观察大鼠恢复情况,并进行上述相同指标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在给药后45 d可导致大鼠体重下降,导致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总蛋白(TPC)、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增高,白蛋白(ALB)明显降低,导致肝脏质量和肝体比值增大,病理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对碱性磷酸酶(AKP)、血糖(Glu)、胆固醇(CHO)、肌酐(Cr)等指标和血常规影响不明显。恢复期大鼠上述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时间给予一定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可造成对大鼠明显的蓄积毒性,其毒性损伤部位以肝、肾损伤为主,经过30 d恢复期观察,其脏器损伤基本可恢复。
黄伟刘芬娣孙蓉
关键词:长期毒性
胃肠充盈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索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胃肠充盈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胃肠充盈造影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并最终采取病理学检验,将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以及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情况。结果96例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经过金标准检查确诊90例(93.8%),其中慢性胃炎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息肉12例、胃癌7例。经过胃肠充盈造影检查,检出胃壁局部增厚43例、胃十二指肠疑似溃疡24例、胃息肉13例、胃癌6例,共检出86例(89.6%)。通过消化道钡餐检查,检出慢性胃炎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息肉10例、胃癌2例,共检出77例(80.2%)。胃肠充盈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高于消化道钡餐检查(P<0.05)。胃肠充盈造影检查的灵敏度(95.56%)、准确性(93.75%)高于消化道钡餐检查(P<0.05);检验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对于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可采取胃肠充盈造影检查,相比消化道钡餐检查,可以更准确鉴别不同疾病类型,有着更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优化临床结局。
王彤张景德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道钡餐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徐萍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致盲眼病眼科门诊发病率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表现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
赵士清
关键词:前列地尔糖尿病并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