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农业科学研究院
-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2
- 相关作者:彭学文付立军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唐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河北省马铃薯真菌病害种类及分布被引量:38
- 2008年
- 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对河北省马铃薯在生长期和储存期进行病害种类调查,共发现了5种主要真菌病害,即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干腐病和马铃薯黑痣病,并明确了它们在河北省范围内的大致分布。通过对河北省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病原进行鉴定,共鉴定出了7种病原菌,即:Fusarium solani、Fusarium semiteatum、Fusa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oxysporum、Rhizoctonia solani、Phytophthora infestans、Alternaria solani。
- 彭学文朱杰华
- 关键词:马铃薯真菌病害
- 益生菌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 2024年
- 1986年至2019年禁抗历程推进了益生菌产品研发,国际上益生菌核心菌株和专利申请主要由日本、韩国、美国等益生菌研发强国所垄断,我国的原始菌种的开发与利用目前主要以科拓生物、蔚蓝生物、瑞普生物和一然生物等企业为主,菌种以酵母、乳酸菌、芽孢杆菌等为主。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后,证明对生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化率和健康状况均有显著提高,为益生菌在限抗初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刘艳红韩明达毛森王一凡陈彦丽于滨赵伍祥章小娟刘小平张洪伟
- 关键词:饲料消化率益生菌芽孢杆菌生猪养殖
- 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 推动“三农”发展
- 2019年
- 文章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通过分析本单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培树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体制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等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 孙静
- 我国小豆应用核心种质的生态适应性及评价利用被引量:17
- 2013年
- 为提高我国小豆(Vigna angularis)应用核心种质的育种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2年2点的田间试验,分析了166份小豆核心种质农艺性状的变异,明确了其生态适应性和可利用价值。结果表明,166份核心种质在广西南宁均表现为直立生长,并能正常成熟收获;在河北唐山有88份种质2年均表现直立生长,有25份不能正常开花结荚。所有种质在南宁的生育期显著缩短,而单株荚数、百粒重等均显著小于唐山。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种质的生态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最终根据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筛选出适合南宁种植的小豆种质8份,适合唐山种植的小豆种质10份。
- 王丽侠程须珍王素华罗高玲刘振兴蔡庆生
- 关键词:小豆核心种质优异种质
- 唐山市小麦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控时期研究
- 2016年
- 为更好地指导小麦蚜虫综合防控,减少麦蚜大量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于2012-2013年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唐山市小麦主产地玉田县、滦南县、丰润区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的小麦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进行了多地多点田间调查,研究了小麦返青期-乳熟期麦蚜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山市麦蚜返青期-孕穗期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发生量很少,进入抽穗期时开始成量级增加,扬花期、灌浆期达到高峰。麦蚜发生呈跃变式、量级式的规律增加。唐山市麦蚜防治最佳时间为小麦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始期,即小麦抽穗期或抽穗期-扬花期,扬花期后防治,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灌浆期后麦蚜数量大幅下降,不作为唐山市防治麦蚜的重点。
- 王向东马艳芝陈学斌张爱敏付立军
- 关键词:小麦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