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5
- 相关作者:曹伟清周伟宏严宏顾振华更多>>
- 相关机构:太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农机三项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影响联合收割机履带使用寿命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 2005年
- 一、影响联合收割机履带使用寿命的因素 (一)操作不当 1.长距离行走。橡胶履带在道路上长距离行走,将加速履带磨损。2.在高速行走过程中急转弯或在坡地上倾斜行走,将使履带变形与机体相接触,引起内周面损伤、支重轮和导向轮等磨耗加快,有时还会发生履带脱轮的现象。
- 周伟宏
- 关键词:橡胶履带联合收割机使用寿命长距离急转弯支重轮
- 我国设施蔬菜有机肥撒施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6
- 2017年
- 设施园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重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其中设施蔬菜占据重要的一部分。我国设施蔬菜占地面积广,产值高,但存在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蔬菜产业链过程中有机肥料撒施环节。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设施园艺发展状况,介绍设施蔬菜有机肥撒施机的现状,并分析我国设施蔬菜有机肥撒施机的发展趋势。
- 许斌星马标陈永生曹伟清顾振华吴爱兵
- 关键词:有机肥
- 太仓市东林村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太仓市不断探索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路径,东林村采用种养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合理布局规划,统一融入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系统中,打造的“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的“四个一”现代化农牧循环生产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对东林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土地瓶颈、技术支撑、组织实施等一些困难。在后续的发展中,应强化规划引领、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和政策保障,努力开创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 周天美王茂宇黄懿陈豪钱凯航
- 太仓市农作物秸秆全量利用的实践与探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太仓市立足绿色发展理念,优先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探究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模式,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技术与体制机制创新等举措,形成了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齐头并进的秸秆综合利用“太仓模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探寻基于秸秆全量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 陈季芳龚建峰钱凯航
-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农业
- 水稻露地基质育秧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 2020年
- 基质育秧是机插秧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为加快推广水稻露地基质育秧技术,总结集成了太仓地区水稻露地基质育秧相关技术要点,包括壮秧指标、秧田准备、材料准备、播种要求、秧田管理、起运秧等,并就育秧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解决。
- 金惠强全坚宇陈豪邓鹏张国良
- 关键词:水稻
- 灭茬旋耕智能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的研制
- 2014年
- 目前,江苏省小麦、水稻的耕整地作业常用秸秆还田→旋耕(或犁耕)→播种施肥(旋耕播种)的农艺作业模式,工序繁复,拖拉机下地次数多,对土壤的压实大,会造成漏水漏肥、土壤板结和犁底层加厚等问题。另外,目前普遍使用的复式作业机具,缺少智能化控制系统,很难监控播种施肥精度,不利于出苗率和秧苗质量。为此,太仓市项氏农机有限公司研发了2BFMG型灭茬旋耕智能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该机具能够一次完成秸秆还田、旋耕、播种、施肥、开沟、镇压等多道作业,弥补了省内复式作业机具工序繁复的不足。
- 陈季芳
- 关键词:施肥播种旋耕灭茬土壤板结耕整地作业
- 农机农艺配套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太仓市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农机化工作力度。特别是近几年,依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建设,积极致力于农机农艺的集成配套创新,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瓶颈,有力地促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 冯山鸣曹伟清
- 关键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配套农机化工作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生产示范村
- 果园有机肥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试验分析
- 2024年
- 为解决果园生产中固体有机肥施用适用机械少、普及率低、费工费时费力等问题,太仓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优选果园有机肥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周伟宏金惠强王佳平李翔杨煜凡
- 关键词:果园有机肥性能试验
- 春季不同时期低温对小麦光合特性和粒重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2年
- 为探讨春季低温导致小麦粒重下降的生理机制,以春性品种扬麦16和半冬性品种徐麦30为材料,分别于倒二叶出生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小麦进行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低温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强、弱势粒粒重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低温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温处理开始至结束后3d持续下降,结束后6〜9 d逐渐回升,两品种在低温处理结束当天和处理后3 d均以孕穗期低温处理下SPAD值降幅最大。不同时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并影响花前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孕穗期、开花期低温处理相比,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但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千粒重降幅最小,扬麦16和徐麦30分别仅为4.49%和4.20%。不同时期低温处理下小麦强势粒粒重的降幅均小于弱势粒,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下弱势粒粒重降幅显著低于孕穗期和开花期低温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溫胁迫下小麦平均千粒重和强势粒粒重相关性不显著(r=0.319,P>0.05),但与弱势粒粒重显著相关(r=0.691,P<0.05)。综上,春季低温胁迫主要通过影响小麦开花前后的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限制弱势粒的灌浆充实,最终导致粒重下降。
- 马泉张玉雪陶源苏盛楠李春燕丁锦峰朱敏朱新开郭文善
- 关键词:小麦春季低温粒重形成
- 浅谈农机合作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
- 2007年
- 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使之发挥综合效能,避免损失、闲置等造成的浪费,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 曹伟清
- 关键词:农机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