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70 被引量:914H指数:16
相关作者:缪麒赵华锋赵中华梁晓晔张龙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动力工程及工...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篇化学工程
  • 23篇理学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电气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燃烧
  • 15篇垃圾
  • 15篇焚烧
  • 15篇
  • 12篇烟气
  • 12篇污染
  • 10篇热解
  • 10篇流化
  • 10篇流化床
  • 10篇二噁英
  • 9篇污染物
  • 9篇垃圾焚烧
  • 8篇生活垃圾
  • 8篇生物质
  • 8篇水煤浆
  • 8篇气化
  • 8篇燃煤
  • 7篇循环流化床
  • 7篇数值模拟
  • 7篇飞灰

机构

  • 169篇浙江大学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中国工程院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浙江浙能技术...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煤炭科学研究...
  • 2篇浙江省环境监...
  • 2篇中国电力工程...
  • 2篇浙江大学杭州...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焦作工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作者

  • 55篇岑可法
  • 30篇严建华
  • 20篇周俊虎
  • 19篇李晓东
  • 16篇刘建忠
  • 16篇陆胜勇
  • 14篇王智化
  • 13篇郑成航
  • 13篇陈彤
  • 10篇黄镇宇
  • 10篇樊建人
  • 10篇周劲松
  • 9篇蒋旭光
  • 7篇倪明江
  • 7篇陈光明
  • 7篇高翔
  • 7篇方梦祥
  • 6篇马增益
  • 6篇王勤辉
  • 6篇周昊

传媒

  • 1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1篇浙江大学学报...
  • 8篇燃料化学学报
  • 7篇煤炭转化
  • 7篇能源工程
  • 5篇太阳能学报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化工进展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动力工程
  • 3篇煤炭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燃烧科学与技...
  • 2篇电化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光学学报
  • 2篇热力发电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16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19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15篇2006
  • 4篇2005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对高温还原区煤焦/NH_(3)还原NO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利用高温管式炉实验系统,研究了高温还原性气氛下煤焦与矿物质Fe对氨气还原NO的影响,其中煤焦包含原煤焦、脱矿煤焦和浸渍铁煤焦三种。结果表明:在均相还原中NO还原效率随着氨氮体积比(V(NH_(3))∶V(NO))的增加而增加;1000℃~130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出口NO浓度显著降低,1400℃~1600℃温度范围内,出口NO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原煤焦参与NH_(3)异相还原NO反应中出口NO浓度较NH_(3)均相还原NO反应中出口NO浓度低,这是由于原煤焦协同NH_(3)促进NO的异相还原;相对于原煤焦而言,脱矿煤焦对NH_(3)还原NO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并且NH_(3)协同脱矿煤焦对NO异相还原的促进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浸渍铁煤焦对NH_(3)还原NO的过程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在1500℃下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原因为铁与氨基结合为含铁络合物,降低了体系用于还原NO的NH_(2)/NH自由基浓度。
陈萍方瑶顾明言蒋博宇王佩佩樊建人
关键词:煤焦FENO
湿法烟气脱硫石灰石活性研究
为确定湿法烟气脱硫石灰石的活性,根据膜理论, 建立了石灰石溶解模型。并通过定PH 值滴定法考察了 PH 值、温度、粒径分布、石膏、飞灰、AL3+、F-等因素 对石灰石溶解过程的影响,试验数据同模型计算结果吻 合较好。较低...
关键词:石灰石活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煤种成浆性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更好地预测煤的成浆性,以大量煤种成浆浓度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3个输出因子的神经网络成浆浓度预测模型,模型采用L-M算法,对输入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最后对比分析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回归分析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以A_d、哈氏可磨性指数HGI和氧含量O为输入因子的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为0.63%,以M_(ad)、HGI和O为输入因子的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为0.60%,以M_(ad)、HGI和氧碳比O/C为输入因子的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为0.40%,3种组合的模型结果均小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1.15%。因此神经网络模型比回归分析模型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其中以M_(ad)、HGI和O/C为输入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最好。
李艳昌杨雨濛刘建忠
关键词:成浆性神经网络L-M算法
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及污染控制
严建华
水热提质对低阶煤裂解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用水热提质的方法对我国两种典型低阶煤进行脱水提质,提质后低阶煤的水分含量大幅度下降、固定碳含量和热值升高.低阶煤经过提质后裂解特性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挥发分开始析出温度升高,昭通煤和准东煤的最大失重速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裂解最终失重率随着水热提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对脱灰后低阶煤的裂解特性分析,发现脱灰过程可以增大低阶煤的裂解失重速率,而水热提质过程对低阶煤裂解特性的主要影响是减少低阶煤的轻质组分,使低阶煤的失重峰变窄.
李燕顾小玲王智化黄镇宇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低阶煤脱灰
基于机器学习的边界层湍流燃烧壁面模型
2023年
大涡模拟是研究工业燃烧装置燃烧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受壁面约束的湍流燃烧模拟十分具有挑战性。传统的湍流边界层壁面模型计算成本较小,但在燃烧工况下的精度较低。本文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数据库,建立了大涡模拟框架下湍流边界层壁面应力的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训练数据来自冷态湍流边界层,模型在冷态和燃烧的工况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湍流燃烧边界层工况下机器学习模型比传统的壁面模型更准确。
郑健王海鸥陈果任嘉豪罗坤樊建人
关键词:大涡模拟
生活垃圾焚烧炉周边大气二噁英气固相分配研究
1.引言大气是自然和人为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简称PCDD/Fs)污染源在全球传输和沉降的主要途径。气相形态存在的二噁英容易受光化...
徐梦侠严建华陆胜勇李晓东陈彤岑可法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炉环境行为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污泥减量化能源化焚烧利用的研究
中国污泥的总量日益庞大,迫切需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在欧洲等国家已有20多年的历史,被证明是一种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能源化的有效技术。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污泥深度脱水、热干化、清洁焚烧和污染物...
严建华王飞池涌李晓东蒋旭光马增益金余其陆胜勇黄群星薄拯倪明江岑可法
关键词:污泥干化焚烧污染物
顶棚开口受限空间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用火焰序列图像分析方法,对具有顶棚开口的受限空间内的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顶棚开口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火焰具有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振荡模式.在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根部火焰周期性膨胀与收缩,产生向上传播的蘑菇状火焰和较大的火焰高度波动;第2种火焰振荡模式根部火焰平稳,上部火焰会弯曲并左右摆动.火焰图像相关系数能定量地区分这两种振荡模式.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火焰振荡频率比第2种稍大.
吴迎春吴学成陆守香黎昌海陈兵康泉胜岑可法
关键词:油池火
人体呼吸道内颗粒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
本文基于医学CT原始数据,利用图像辨析技术重构了真实人体呼吸道三维几何模型;对应Q=15L/min(人体平静时刻)、Q=30L/min(小负荷运动时刻)、Q=60L/min(大负荷运动时刻)三种呼吸强度,使用RNG k-...
林江胡桂林樊建人潘登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