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水产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农业部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301 被引量:2,619H指数:27
- 相关作者:曹学彬周伯文徐高蓉刘宪杰张存善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硬壳蛤在北方地区的引种、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被引量:2
- 2009年
- 硬壳蛤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又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虽然硬壳蛤在美国东海岸整个蛤类渔获量中只占7%,但产值却占53%。硬壳蛤在美国、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各州、纽约、新泽西和弗及尼亚等地是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
- 宋坚常亚青
- 关键词:硬壳蛤养成技术人工育苗美国东海岸引种经济贝类
- 光反应器下不同光质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 微藻太阳能利用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水产养殖种类的饵料、食品、动物饲料添加剂、医药、精细化工、污水处理等方面。目前开放池式的生产系统是微藻培养的主要方式,但是培养的...
- 孙建明赵慧慧郭世海吴垠
- 关键词:海洋微藻
- 文献传递
- 仿刺参摄食砂砾粒度的选择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在对自然海区和池塘养殖的仿刺参消化道内含物中砂砾粒度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粒度的砂砾作为试验材料,对苗种培育阶段不同规格仿刺参的摄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对摄食的砂砾粒度的选择性十分显著,自然海区仿刺参依生存环境的差异,其消化道内砂砾粒度组成比例略有差异,但其60%粒度组成区间为0.0625-0.5mm;池塘养殖仿刺参消化道内砂砾粒度组成60%粒度区间为〈0.25mm;室内试验中,在各粒级砂砾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各试验组仿刺参均表现出一致的粒度选择性,在其选择的砂砾颗粒粒度中,60%以上的颗粒粒径为0.125—0.5mm。因此可认为仿刺参摄食砂砾粒度的选择范围为0.125—0.25mm.
- 周玮王俊杰陆佳王兴兵
- 关键词:仿刺参摄食
- 光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光质光影响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红光、白光>白光+蓝光+红光>白光+蓝光>蓝光。蓝光下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50.01%。白光下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24.19%和27.4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4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20.3%~23.3%,最高值出现在蓝光下;其次为C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10.2%~12.3%,在蓝光和白光+蓝光中较高;而C18:2n-6和C18:3n-3均以红光下的为最高,分别达3.11%和8.04%。
- 柴雨吴垠赵慧慧于丹
- 关键词:湛江等鞭金藻光生物反应器光质
- 双壳类贝类活体倍性快速检测技术被引量:6
- 2000年
- 巩宁宋坚丁君张国范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
- 虾夷扇贝微卫星标记的分离及其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41
- 2009年
-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160个含微卫星的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42.69%(73)、46.20%(79)和11.11%(19),经筛选得到15个微卫星标记。虾夷扇贝3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0~8.8573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0211~0.9111之间;观测杂合度在0.0000~0.8778之间。表明这几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9291~0.9624,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显示,黑石礁群体与小长山岛群体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基于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均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本研究所获得的微卫星位点可以为虾夷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提供参考,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对虾夷扇贝的养殖和遗传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春艳丁君常亚青孙效文
- 关键词:虾夷扇贝微卫星养殖群体
- 大西洋鳕微卫星引物对太平洋鳕的适用性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Genbank中大西洋鳕的7对微卫星引物,对太平洋鳕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这7对引物均可较稳定地扩增出条带,它们分别是Gmo2、Gmo3、Gmo8、Gmo19、Gmo35、Gmo36、Gmo37,并且扩增出的7个位点均表现出多态性,共获得6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为4~17,大小为111~227bp。在7个位点上2种鱼的等位基因的大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Gmo37在大西洋鳕和太平洋鳕中扩增出的条带的长度差异最大,基本无重合部分,分别为220~290bp和144~226bp,本研究结果以期对2种鳕科鱼类遗传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 李丞刘芳姜柏桥赵翀冯春明姜志强
- 关键词:微卫星
-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夏眠期间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运用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刺参夏眠状态和正常状态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状态下相比,进入夏眠后刺参消化道发生退化,消化道整体变细,变短。消化道各部分的界限变得不明显。消化道基本结构未发生变化,仍然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但内表面柱状细胞变矮,皱襞减少,纤毛和微绒毛几乎完全脱落,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变得稀疏,细胞数目减少。肌层变薄。外膜外表面的变化不大,但出现增厚的现象。对于不同夏眠阶段刺参消化道的区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李润玲丁君张玉勇程莹曹学彬常亚青
- 关键词:刺参消化道组织学扫描电镜
- 温度和光照对双齿围沙蚕卵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时间条件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卵细胞的生长状况,分析了沙蚕卵细胞发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卵黄合成期的双齿围沙蚕,升温和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加速卵细胞生长。在直接升温且光照周期为L∶D=16∶8和L∶D=8∶16的条件下,沙蚕卵细胞的生长速度分别为(2.46±0.06)×10-2、(2.26±0.1)×10-2μm3/d;在经历低温后再升温且光照周期为L∶D=16∶8和L∶D=8∶16的条件下,沙蚕卵细胞的生长速度分别为(3.21±0.09)×10-2、(2.56±0.05)×10-2μm3/d。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恒定低温对卵黄合成期的沙蚕卵细胞快速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与未经历低温的沙蚕卵细胞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光照对卵细胞生长速度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低温和光照的交互作用对沙蚕卵细胞的生长速度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低温对沙蚕卵径变异系数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对沙蚕卵细胞变异系数影响不显著(P>0.05),低温和光照对卵细胞变异系数的交互影响不显著(P>0.05)。
- 杨大佐周一兵寇娜
-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温度光照卵细胞
- 黄海北部仿刺参养殖池塘关键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与管理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印~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缎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鲮、斑鲦、鳐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 于金海冷晓飞李春艳常亚青郭吉德苏德海
- 关键词:仿刺参养殖池塘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