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作品数:16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成海宏方华丽赵慧芬李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种质
  • 8篇种质资源
  • 3篇粒重
  • 2篇单株
  • 2篇单株粒重
  • 2篇野生
  • 2篇优良种
  • 2篇优良种质
  • 2篇油菜
  • 2篇株粒重
  • 2篇资源分析
  • 2篇良种
  • 2篇聚类分析
  • 2篇互作效应
  • 1篇野生垂穗披碱...
  • 1篇野生牧草
  • 1篇引种
  • 1篇引种试验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油菜

机构

  • 15篇西藏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科学...
  • 1篇云南省农村科...

作者

  • 6篇徐雅梅
  • 6篇王建林
  • 5篇苗彦军
  • 4篇何燕
  • 3篇王佺珍
  • 3篇呼天明
  • 3篇赵慧芬
  • 3篇栾运芳
  • 3篇卓嘎
  • 2篇方华丽
  • 2篇成海宏
  • 2篇昌西
  • 2篇冯西博
  • 2篇常天军
  • 2篇李鹏
  • 1篇张永青
  • 1篇大普穷
  • 1篇张昆林
  • 1篇赵垦田
  • 1篇旦巴

传媒

  • 4篇西藏科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种子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草业与畜牧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野生油菜单株粒重优良种质资源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主要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的种质资源。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株粒重种质资源的研究与鉴定发现:在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油菜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2个等级;而在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3个等级,其中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株粒重较高的材料所占的比例明显强于野生白菜型油菜。并且通过大田鉴定从中分离出一些优质的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如:野白13(9 g/株)、野芥6(13.4 g/株)、野芥24(11.6 g/株)、野芥25(17.7 g/株)、野芥29(11.0 g/株)、特别是野芥15(27.1 g/株)和野芥26(20.4 g/株)等单株粒重高的优良种质资源。
昌西王建林何燕卓嘎
关键词:单株粒重种质资源
西藏不同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成苗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对采集于西藏那曲地区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进行成苗试验。结果表明:采集于西藏那曲不同地区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在西藏曲水县成苗情况良好;采自那曲县的野生垂穗披碱草在每次灌水量为1055.56m3/hm2、施N量为250kg/hm2、施P2O5量为118kg/hm2时成苗率达到最高。
苗彦军徐雅梅呼天明边巴卓玛朱勇王佺珍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
施肥和播期对西藏青稞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研究施肥和播期对西藏青稞VE含量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选择4个西藏春青稞品种,以播期、底肥施用量、追穗肥时期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青稞VE含量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西藏青稞V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西藏青稞VE含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底肥施用量>追穗肥时期>播期;底肥施用量和追穗肥时期是影响西藏青稞VE含量的关键措施因子。并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栾运芳赵慧芬王建林冯西博
关键词:西藏青稞肥力播期
藏北嵩草种质资源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对藏北当雄平均海拔4200m以上的高寒沼泽化草甸亚类优势种藏北嵩草种质资源进行了群落组成、生长发育特性、繁殖特性、种子发芽率、牧草品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藏北嵩草平均株高30cm,5月中上旬返青,10月初枯黄,枯黄期来临前粗蛋白质含量迅速降低;野生藏北嵩草种子产量为15.32kg/hm2,当年采集的种子在贮藏3个月后发芽率为62%,经1%浓度NaOH溶液处理后种子发芽率为72%;藏北嵩草叶量丰富,产草量较高,适口性较好,属于良等牧草。建议藏北嵩草在8月刈割后调制成青干草,作为冬春季补饲饲草。
徐雅梅苗彦军呼天明王佺珍郑红梅
关键词:种质资源
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千粒重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千粒重。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莱种质资源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野生芥菜型油菜千粒重要小于野生白菜型油菜;(2)从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千粒重的水平分布来看,千粒重较大的野生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明显集中分布于北纬27°30′~31°00′,东经89°00′~92°00′之间和北纬27°30′~32°00′.东经97°00′-98°00′;千粒重较大的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明显集中分布于北纬29°00′-30°00′,东经87°30′~94°00′之间;(3)从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千粒重的垂直分布来看,在高海拔地区的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千粒重有更大的趋势,野生芥菜型油菜与野生白菜型油菜千粒重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具有垂直分布的生态适应性。
卓嘎旦巴何燕王建林
关键词:油菜千粒重种质资源
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前景探讨被引量:16
2008年
综述了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指出了其在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苗彦军徐雅梅
关键词:野生牧草种质资源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栾运芳赵慧芬何燕
关键词:基因型互作效应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2009年
以植株高度、基部粗度、分枝部位、分枝总数、每株角果数等14个考种性状为指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27份野生芥菜型油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当阈值为0.94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上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1)、下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2)和匀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3)三大类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及当地的生态因子等选择不同的株型,从而达到稳产、丰产的目的;2)当阈值为0.61时,将材料分为SG1、SG2、SG3、SG4、SG5、SG6、SG7等个七亚类群;发现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距离并不能确切反映其遗传上的差异,因此提出研究西藏的作物生长环境时,不应以行政区划为研究标准,应参考当地的区域小气候;3)各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分类群的考种性状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李鹏方华丽成海宏常天军王建林
关键词:聚类分析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以植株高度、基部粗度、分枝部位、分枝总数、每株角果数等14个考种性状为指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27份野生芥菜型油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当阈值为0.94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上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1)、下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2)和匀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3)三大类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及当地的生态因子等选择不同的株型,从而达到稳产、丰产的目的;2)当阈值为0.61时,将材料分为SG1、SG2、SG3、SG4、SG5、SG6、SG7等个七亚类群;发现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距离并不能确切反映其遗传上的差异,因此提出研究西藏的作物生长环境时,不应以行政区划为研究标准,应参考当地的区域小气候;3)各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分类群的考种性状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方华丽李鹏成海宏常天军王建林
关键词:聚类分析
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栾运芳赵慧芬冯西博
关键词:Β-葡聚糖食用纤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