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地表过程实验室

作品数:11 被引量:157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惠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青藏高原
  • 3篇早白垩世
  • 3篇白垩世
  • 2篇地磁
  • 2篇地貌
  • 2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年龄
  • 2篇早更新世
  • 2篇年代学
  • 2篇青藏
  • 2篇锆石
  • 2篇拉萨地块
  • 2篇更新世
  • 2篇构造地貌
  • 2篇古地磁
  • 2篇SHRIMP
  • 2篇测年
  • 1篇地质温度计
  • 1篇第三纪
  • 1篇易损性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青海省地质调...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化岩土工程...

作者

  • 6篇赵越
  • 4篇裴军令
  • 3篇李惠娣
  • 3篇孙知明
  • 2篇潘燕兵
  • 2篇刘健
  • 2篇张拴宏
  • 2篇石维栋
  • 2篇张森琦
  • 1篇叶思源
  • 1篇黎敦朋
  • 1篇宋彪
  • 1篇尚小刚
  • 1篇张春山
  • 1篇周金元
  • 1篇江万
  • 1篇王永贵
  • 1篇王彦斌
  • 1篇辛鹏
  • 1篇吴树仁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3
2007年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黎敦朋赵越胡健民万景林李新林周小康杜少喜潘燕兵裴军令
关键词:构造地貌青藏高原西北缘
构造地貌--认识高原历史的钥匙被引量:14
2008年
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Ma±0.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榘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赵越黎敦明刘健王瑜潘燕兵何哲峰徐刚裴军令李惠娣张克旗张拴宏
关键词:构造地貌青藏高原早更新世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8
2008年
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15个采点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早白垩统卧荣沟组的古地磁结果全部为正极性,显示与早白垩纪正极性超静带的极性特征相似。对岩石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岩石未受后期热液化学交代作用和风化作用,这表明所获得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偏角 D=18.4°,倾角 I=26.5°,α_(95)=8.6°;相应的极位置为:经度■_p=220.3°E,纬度λ_p=66.4°N,dp=9.3°,dm=6.9°,古纬度 plat=14.0°。通过对比拉萨地块以北诸地块早白垩纪古地磁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在早白垩纪已与芜塘地块碰撞拼合在一起,而自早白垩纪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发生了1500±600km 的构造缩短。结合拉萨地块已有的晚白垩纪和古新纪古地磁数据,认为欧亚大陆的最南缘(拉萨地块)在印度/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前自早白垩纪—始新纪一直处于北纬12.8°~14°N低纬度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纬向运动。
孙知明江万裴军令李海兵
关键词:早白垩世拉萨地块古地磁
拉萨地块早白垩世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是当代地球科学最前缘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地块间的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等重要的大地构造问题。20多年来,不同学者基于地质资料,对印度板块/欧亚大陆碰撞时代、碰撞过程以及构造缩短量进行了深入了...
孙知明江万裴军令李海兵
文献传递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张森琦王永贵辛元红赵越李永国王占昌石维栋尚小刚
关键词: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植物化石生态环境演变
西宁药水滩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热水起源初探被引量:11
2007年
西宁药水滩地热田热水的出露温度为18.1~40℃,TDS含量为1041~1707mg/L;冷泉水出露温度为3.5~6.5℃,TDS含量为210~403mg/L。水化学类型全部为HCO3型水,表明地下水经过相对浅的循环溢出地表。但热水比冷泉水有相对高的B表明热水比冷水有相对深的循环,样品的水化学特征是大气水与岩石相互作用处于早期的典型表现。SiO2地质温度计估算的热储温度为44~66℃。D和18O的测试结果表明:热田的水源于大气降水补给。氚含量和14C定年结果表明:热泉水的年龄为47.605±2.86ka,而冷泉水均来自1950年以后的大气降水补给。
李惠娣张森琦白嘉启周金元石维栋赵越
关键词:水化学地质温度计同位素地下水年龄
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2
2007年
本文应用SHRIMP U-Pb测年方法对取自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的锆石进行定年。所测锆石样品新鲜、未风化,岩性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经过精确的测试过程,得到约2500Ma、224Ma和161Ma的3个时间段年龄值。约2500 Ma的上交点年龄是太古宙古陆核演化的记录,224Ma的岩浆结晶年龄是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161Ma的岩浆侵位年龄是燕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带主造山期造山作用的记录,也是区域构造体制转换开始的时代。
杜建军马寅生赵越王彦斌
关键词:锆石花岗岩SHRIMPU-PB构造体制转换
测年方法在地下水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量逐渐增加,水资源危机已经凸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迫在眉睫,而地下水年龄是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具有自然衰变的特点,可用来测定地下水的年龄,因此在地下水的相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别介绍了现代水、次现代水和古水三类水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并从放射性同位素的来源、测年原理、影响因素、应用条件、校正以及优缺点等几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以便在应用时可以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条件有选择的应用,从而使测年结果能更接近地下水的实际年龄。
李惠娣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水资源地下水地下水年龄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夏呀河滑坡风险评估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探索多级潜在滑动面滑坡的定量化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夏呀河4级潜在滑动面滑坡为例,利用国际上通用的单体滑坡风险计算公式,在夏呀河滑坡野外大比例尺(1∶10000)调查、工程勘探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简述了夏呀河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危险性,重点研究了不同潜在滑动面的危害性、影响范围、承灾体的时空概率、易损性和风险估算,详细论述了各个参数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单体滑坡风险评估的一般模式和滑坡频率、时间概率、空间概率、承灾体易损性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初步估算了夏呀河各级滑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潜在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总风险值,量化地表达了该滑坡所具有的潜在威胁。研究表明,夏呀河滑坡属于高风险滑坡,和国际上暂定的社会容许标准相比,其总风险值处于不可接受范围内,应该采取风险减缓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何淑军张春山陈志华吴树仁辛鹏叶思源
关键词:滑坡风险评估承灾体易损性
青藏高原北部早白垩世-第三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在新生代印度/欧亚碰撞作用下,一些学者提出在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挤压作用下,青藏高原北部刚性块体向东逃逸并伴随着顺时针旋转(~1°/my),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变形主要分布在阿尔金断裂和喀喇昆仑断裂带区域,而块...
孙知明裴军令李海兵司家亮潘家伟朱宗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