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作品数:218 被引量:648H指数:14
相关作者:修瑞娟孙仁宇李宏伟仉红刚张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1篇医药卫生
  • 23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1篇细胞
  • 57篇血管
  • 50篇内皮
  • 44篇微循环
  • 43篇内皮细胞
  • 26篇肿瘤
  • 24篇蛋白
  • 21篇微血管
  • 16篇心肌
  • 16篇血压
  • 15篇高血压
  • 14篇腺癌
  • 13篇血管新生
  • 12篇自发性高血压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10篇周细胞
  • 8篇受体
  • 8篇基因
  • 7篇体外

机构

  • 2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太原市中心医...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包头医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力...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泰山医学院附...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146篇修瑞娟
  • 62篇李宏伟
  • 34篇李炳蔚
  • 31篇仉红刚
  • 28篇李爱玲
  • 26篇刘明明
  • 22篇张静
  • 21篇张坚
  • 18篇苑晓晨
  • 18篇张秋菊
  • 15篇刘淑英
  • 14篇盛有明
  • 14篇鹿文葆
  • 13篇韩建群
  • 11篇张晓艳
  • 11篇王冰
  • 10篇武清斌
  • 9篇苏燕
  • 9篇王春玲
  • 8篇杨小杰

传媒

  • 26篇基础医学与临...
  • 22篇中国微循环
  • 13篇微循环学杂志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8篇中国微循环学...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国外医学(肿...
  • 3篇国外医学(临...
  • 3篇国外医学(生...
  • 3篇微循环技术杂...
  • 3篇国际病理科学...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国际肿瘤学杂...
  • 3篇中国微循环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12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共培养研究乳腺癌细胞株MCF-7对正常内皮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研究乳腺癌细胞对正常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与正常内皮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条件培养液ZMCF7EC;以同期单独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为对照,对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在ZMCF7EC条件下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进行透射电镜细胞超微结构、光镜细胞形态学观察,并以看家基因β2m为内参照进行ESM、IGFBP3、αvβ3、VEC、及Tie22基因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以缩时录像技术进行血管新生观察。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对照相比,经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形态不规则、呈游走状;超微结构出现胞核增大、核仁增大、核浆比例增大,内质网疏松、变形,细胞表面窗孔加深,细胞间隙加大和细胞表面纤毛减少;半定量RTPCR值均较对照上调,其半定量值与对照组比较:ESM/β2m(0.60±0.28,P<0.01)、IGFBP3/β2m(0.54±0.30,P<0.05)、αvβ3/β2m(0.58±0.23,P<0.01)、VEC/β2m(0.51±0.17,P<0.01)及Tie22/β2m(0.55±0.21,P<0.05)。结论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趋瘤特征和血管新生能力,推测活体内乳腺癌生长中通过对相邻内皮细胞的作用促进血管新生且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性质与行为不同于正常内皮细胞。
仉红刚张静邢飞虹李宏伟修瑞娟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株MCF-7体外共培养内皮细胞形态录像技术细胞间隙ΑVΒ3
促内皮细胞成血管的外泌体活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内皮细胞成血管的外泌体活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离原代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并进行细胞培养及传代;向传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山莨菪碱对内皮细胞进行处理,然后更换新的内皮细胞培养液...
仉红刚张秋菊李炳蔚修瑞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Tie-2的检测及其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及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sTie-2)的浓度变化及重组人可溶性Tie-2/Fc嵌合体对内皮细胞存活及管状形成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 I组,入院当天、发病48、72 h及1周时分别取血)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VEGF、Ang-1及sTie-2浓度变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重组Ang-1及Tie-2/Fc对内皮细胞存活及管状形成的影响。结果AM I组VEGF及Ang-1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AM I组sTie-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发病48 h的浓度最高,男性血清sTie-2浓度显著高于女性。重组Ang-1能够协同VEGF促进内皮细胞管状形成,重组Tie-2/Fc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抑制管状形成。结论AM I时血清sTie-2浓度升高并随病程发展而变化,Tie-2/Fc抑制管状形成可能提示AM I患者急性期存在血管新生减低。
王春玲李宏伟傅攀峰修瑞娟
关键词:血管新生急性心肌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糖尿病并发症微循环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组织和器官缺氧是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核心问题,也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靶器官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的局部缺氧可能是DR、DK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性心肌病共同的病因学基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具有氧浓度敏感性,通过调控下游功能基因表达水平,促进靶器官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微血管生成,对缺氧作出应答,从而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HIF-1α及其信号通路抑制剂包括天然和化学合成小分子抑制剂两类,通过抑制HIF-1α表达、促进HIF-1α降解、影响HIF-1α在细胞核聚集、抑制HIF-1α与下游调控基因的结合等途径发挥HIF-1α抑制活性。筛选新的HIF-1α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新策略,具有一定的转化医学价值。
李媛刘明明张坚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糖尿病并发症缺氧微循环
肿瘤血管发生调控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肿瘤血管发生调控蛋白,所述肿瘤血管发生调控蛋白包括Arid5a和/或Arid5b。本发明的肿瘤血管发生调控蛋白,对于肿瘤血管发生、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对于肿瘤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
鹿文葆
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上消化道疾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CS合并上消化道疾病行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且完成1年随访的262例患者,根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184例)和西洛他唑组(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变化、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有16.8%(31/184)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发生改变,与西洛他唑组3.8%(3/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0,P=0.004);两组患者他汀药物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5% (172/184)比91.0% (71/78),χ^2=0.490,P=0.603];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2.1)mg比(5.0±1.9)mg,t=1.087,P=0.278];对照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高于西洛他唑组[82.1% (151/184)比52.6%(41/78),χ^2=24.35,P=0.000];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低于西洛他唑组[(28.6±10.1)mg比(39.1±12.4) mg,t=7.174,P=0.000]。对照组和西洛他唑组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40/184)比12.8%(10/78),χ^2=2.822,P=0.121]。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12.0%(22/184)比2.6%(2/78),χ^2=5.807,P=0.018];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4%(32/184)比9.0%(7/78),χ^2=3.063,P=0.089]。结论ACS合并上消化道疾病行PCI治疗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抗血小板治疗有效、安全。
马登峰裴志强李炳蔚武利军贾保平杨冰穆景博王晨党振騠苏鑫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微循环管径、流速自动化动态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0年
面向视频(或图像序列)的微循环特征指标自动化测量技术在微循环研究后期数据的快速提取、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传统手工逐帧标记测量法的替代方案,自动化测量不仅具有高速、实时的特点,同时可以提取出一些手工方法无法测得的指标。我们主要阐述最近十年以微循环视频为对象的微血管管径和血液流速自动化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指出已有和潜在的解决方略,为本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盛有明张坚张正国修瑞娟
关键词:微循环血管自动化
糖尿病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6年
糖尿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β细胞进行性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近年研究表明微循环功能异常可能也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2]。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机体微循环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功能受损直接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笔者针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与靶器官靶组织的关系、糖尿病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代谢和分子机制、相关治疗药物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明明李爱玲修瑞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
《微循环障碍的分子基础》
2004年
修瑞娟
关键词:新书介绍生理学炎性反应细胞凋亡
硒对自由基损伤的红细胞引起微循环紊乱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为研究硒保护实验动物大脑表面微循环免受自由基损伤红细胞的干扰作用、以及术前服硒对心脏手术病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皮肤和肌肉微循环的保护效果,在动物实验中利用荧光标记的图象分析法观察大鼠脑微小动静脉直径、流速和通透性的改变,并在临床观察中用激光多普乐法对服硒组心脏手术病人皮肤和肌肉微循环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硒不能改善已受自由基损伤红细胞的变形性,但硒与受自由基损伤的红细胞同时输入不仅可有效防止这些红细胞引起的大鼠脑微小动、静脉直径的缩小、流速的下降和通透性的增大,同时还可适度提高微动脉的流速;服硒使病人术前皮肤升温后最大微循环灌注量与此时皮肤平均微循环灌注量的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服硒组增加3.95倍,对照组增加1.74倍,P<0.05),术中自由基产生水平降低、红细胞膜分子流动性和红细胞变形性无特征性改变,但与对照组的皮肤和肌肉微循环变化趋势相同;服硒组术后24h的皮肤平均微循环灌注量几乎回复到术前水平,肌肉微循环恢复不明显。结论:(1)自由基损伤的红细胞可造成微循环明显恶化,(2)微量元素硒可有效地防止受自由基损伤的红细胞对微循环的影响,(3)术前服硒可提高病人术前皮肤微循环的最大灌注量、防止术中红细胞?
黄益民刘舒刘燕霞刘丹晶段重高李宏伟修瑞娟张坚
关键词:自由基红细胞变形性微循环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