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作品数:1,220 被引量:6,163H指数:33
相关作者:吴相利徐淑梅张思冲那晓东陈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学院理学院哈尔滨学院理学院地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01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0篇经济管理
  • 27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0篇农业科学
  • 170篇天文地球
  • 103篇文化科学
  • 4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8篇生物学
  • 28篇历史地理
  • 27篇建筑科学
  • 19篇社会学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政治法律
  • 8篇化学工程
  • 8篇水利工程
  • 6篇理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6篇土壤
  • 96篇城市
  • 86篇旅游
  • 74篇污染
  • 67篇生态
  • 59篇湿地
  • 57篇土地利用
  • 51篇群落
  • 48篇地理
  • 46篇影响因素
  • 40篇遥感
  • 39篇教学
  • 34篇重金
  • 34篇重金属
  • 30篇地理信息
  • 29篇生态环境
  • 26篇土壤动物
  • 25篇人口
  • 20篇群落结构
  • 19篇气候

机构

  • 1,176篇哈尔滨师范大...
  • 84篇中国科学院
  • 53篇哈尔滨学院
  • 36篇东北师范大学
  • 31篇哈尔滨工业大...
  • 31篇中国科学院大...
  • 25篇绥化学院
  • 2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5篇东北林业大学
  • 1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
  • 9篇黑龙江省科学...
  • 9篇佳木斯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国家测绘局
  • 7篇宁波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黑龙江大学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9篇臧淑英
  • 87篇吴相利
  • 69篇徐淑梅
  • 51篇张雪萍
  • 48篇万鲁河
  • 47篇张冬有
  • 46篇谢远云
  • 42篇华德尊
  • 40篇李春艳
  • 40篇杨旭
  • 39篇陈晓红
  • 38篇迟云平
  • 35篇康春国
  • 34篇张丽娟
  • 32篇周嘉
  • 31篇张思冲
  • 30篇王颖
  • 29篇刘硕
  • 28篇李苗
  • 27篇高梅香

传媒

  • 50篇边疆经济与文...
  • 37篇生态学报
  • 34篇自然科学
  • 32篇中国农学通报
  • 31篇地理科学
  • 28篇测绘与空间地...
  • 23篇环境科学与管...
  • 21篇黑龙江科技信...
  • 21篇国土与自然资...
  • 21篇地理科学研究
  • 20篇北京林业大学...
  • 20篇经济地理
  • 20篇统计与咨询
  • 19篇环境科学研究
  • 17篇湿地科学
  • 16篇地理研究
  • 16篇科教文汇
  • 1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5篇自然灾害学报
  • 13篇世界地理研究

年份

  • 120篇2024
  • 91篇2023
  • 96篇2022
  • 69篇2021
  • 57篇2020
  • 57篇2019
  • 69篇2018
  • 78篇2017
  • 42篇2016
  • 35篇2015
  • 37篇2014
  • 46篇2013
  • 50篇2012
  • 62篇2011
  • 51篇2010
  • 64篇2009
  • 49篇2008
  • 31篇2007
  • 19篇2006
  • 26篇2005
1,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覆Ni-Co-P的钡铁氧体红外-微波一体化隐身材料制备与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使钡铁氧体粉末具有红外-微波多波段兼容的隐身性能,采用表面改性的方法在钡铁氧体表面进行Ni-Co-P复合化学镀。借助XRD、SEM、EDX、IR-2双波段发射率测量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包覆前后样品的结构、表面形貌、红外发射率、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钡铁氧体表面包覆的Ni-Co-P合金呈球状,包覆比较均匀;在钡铁氧体粒子上镍钴磷固熔体质量分数约为84.14%,其中镍为51.93%,钴为25.78%,磷为6.43%;镀后样品的红外发射率降至0.6160,对电磁波的反射率小于10dB的频带可达3.6GHz(在8~11.6GHz范围内)。本实验制备的钡铁氧体复合粒子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工业价值的红外-微波一体化隐身材料。
武晓威冯玉杰陈宇韦韩
关键词:钡铁氧体红外发射率吸波性能
哈尔滨秋季雾霾期秸秆焚烧区域识别提取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农业秸秆焚烧所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是我国东北地区秋季雾霾灾害周期性集中暴发的重要原因。对农业秸秆焚烧区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焚烧面积的量化识别,有助于雾霾灾害的管控和预警。应用HJ-1B的IRS传感器数据,采用修改阈值后的MODIS火点监测V4算法,对秸秆焚烧区域进行火点像元提取,利用ETM影像提取农田数据,通过叠加分析,确定了农田秸秆焚烧区域。并利用MODIS影像提取到的焚烧区域结果和当地政府公布焚烧区域资料,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齐少群张菲菲万鲁河张冬有
关键词:秸秆焚烧HJ-1BIRS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松嫩平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松嫩平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事关粮食安全,也关乎到农民增收、农村生活条件改善。文章基于松嫩平原2005-2019年46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实证测度松嫩平原县域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并探讨其与农民收入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判别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外部因素,提出了推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表明:①松嫩平原农业发展质量水平空间格局出现由“南高北低”向“北高南低”的调整趋势,区域内部发展差距逐步缩小;15年间松嫩平原46个县域农民收入均呈不断增长态势,2005-2012年和2012-2019年8年间增长幅度均在50%~53%,但增长趋势渐缓,后劲不足;县域间收入差距减小,呈均衡发展趋向;②农业发展质量水平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域,农民收入相对也高,大多数县域协调性发展向好,且各县域协调差距也在不断缩小;③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二者协调水平多数处于初级与中级发展阶段,水平较低,提升空间大;影响因素中经济实力与政府支持、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情况的交互影响力均达0.6左右,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经济实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实力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程度最大的交互作用因素。今后粮食主产区应更加完善利益补偿制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吴金秀吴相利
关键词:农民收入粮食主产区松嫩平原
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和保护与利用对策被引量:3
2022年
掌握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是植物保护的基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系统梳理了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中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目前,共有369种植物被开发利用;其中,272种为经济植物(包括食用植物47种、药用植物191种、工业用植物100种),89种为环境保护植物,80种为种质资源植物;有30种珍稀濒危植物,有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包括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3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建议继续加强对湿地中的植物资源的调查,建立湿地中植物资源信息库和评价系统,科学有序地开发和利用湿地中的植物资源。
李庞微娄彦景唐浩然于冬佳肖海丰
关键词:植物资源经济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湿地
基于遥感影像的哈尔滨市区绿地变化分析
2024年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现有的城市土地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类为了追求更好的、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人类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绿地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在城市的格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遥感影像研究哈尔滨市区绿地的空间格局及1988至2022年间的变化,以期对34年的绿化建设进行评价。利用1988、2022年Landsat影像,基于最大似然法提取的植被盖度信息,分析了34年间的绿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哈尔滨市区绿地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哈尔滨绿地规划的利弊,更有利于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在以后的规划方面用于参考,也有利于环境协调,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Urban green space refers to the green land specially used to improve the ecolog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recreational sites and beautify the landscape for residents. With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existing urban land resources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uman beings in pursuit of better and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so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balance has been destroyed, and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As the lifeline of the city, green sp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tern of the city. This paper used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stud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Harbin and the changes between 1988 and 2022,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green construction in 34 years. Using Landsat TM images of 1988 and 2022, based on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formation extracted by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he change of green spa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34 years were analyzed. By analyzi
王雪曈孙丹丹朱长路刘沐筱
关键词:遥感影像绿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气温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基于气象数据(CRU),对近30年来东北地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东北地区气温整体上呈极显著升温趋势,增温速率为0.461℃/10a;气温随不同年代的变化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增温速率最大,到20世纪00年代,气温达到最高值,但增温速率减小,表明变暖趋势减缓;在空间上,气温升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南部、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通辽;气温降温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以及北部的呼伦贝尔。
郭鑫
关键词:气温
简单、快速、高效扩增和标记目的基因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从固体平板挑取转化带有目的基因的单菌落 ,用特异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可直接扩增和标记目的基因 ,不需经过菌的液体培养、质粒提取和酶解反应等复杂过程 ,能快速获得目的基因扩增产物和进行目的基因探针的标记。
邢德峰李新玲徐香玲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目的基因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及耦合协调研究——以东北三省142个县为例
2024年
以东北三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GW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间截面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体上呈现出持续攀升态势,另外辽宁省在2个领域的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常年处于一般协调阶段,但协调程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集聚特征逐渐突显,主要表现为南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北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集聚区数目呈现“增加—减少—增加”曲折波动特征;产业结构、规模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及人力资源投入是影响东北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总体表现为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发展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度。
崔婧熙张鹏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影响因素东北三省
“热力环流”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
2024年
创设“地理侦探大发现”主题情境,学生扮演“地理侦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侦破“海边谋杀案”“山谷爆炸案”“被恐惧笼罩的城市”3个地理案件,深入学习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
黄茜雯万敏
关键词:热力环流小组合作学习
哈尔滨新区不同下垫面悬浮大气微塑料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22年
悬浮大气微塑料(Suspended atmospheric microplastics,SAMPs)已被确定为水、土壤等环境单元的重要污染来源之一,并构成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为了解SAMPs在不同环境中的差异,本研究以哈尔滨新区为研究区,使用便携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Airmetrics,USA)对该区域6种不同下垫面的空气进行采集,经过立体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VERTEX 80)分析后,证实SAMPs广泛存在并得出关于SAMPs丰度分布、类型、粒径、颜色和化学组成成分的数据信息.结果显示,碎片状SAMPs是耕地的优势类型,其他下垫面的优势类型为纤维状SAMPs;不同下垫面SAMPs的粒径组成结构相似,尺寸为1~35μm的SAMPs占总数的80.71%,其中,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小粒径SAMPs占比大于其他下垫面,并且未发现粒径大于100μm的SAMPs;透明微塑料是各下垫面SAMPs的主要颜色类型,其中,建设用地和水域SAMPs中彩色微塑料偏多,这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各下垫面SAMPs的聚合物组成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其中,耕地和水域的PE定量百分比较大;通过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初步计算,各下垫面生态风险较低,且发现人类集聚程度与风险指数成正比关系.SAMPs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本文为进一步了解城市SAMPs的空间分布、运输和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门志远刘硕李昀东宣立强蔡璐瑶
关键词:下垫面污染特征风险评估
共1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