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573 被引量:13,287H指数:68
相关作者:黄丕生张立桢孙小芳高璆严美春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2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4篇农业科学
  • 37篇生物学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52篇小麦
  • 116篇水稻
  • 95篇氮素
  • 94篇棉花
  • 61篇籽粒
  • 41篇土壤
  • 38篇基因
  • 35篇基因型
  • 34篇叶片
  • 32篇蛋白质
  • 27篇胁迫
  • 27篇冠层
  • 25篇氮肥
  • 24篇小麦籽粒
  • 23篇施氮
  • 22篇淀粉
  • 22篇知识模型
  • 22篇纤维比强度
  • 21篇水分
  • 21篇渍水

机构

  • 569篇南京农业大学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扬州大学
  • 10篇山东农业大学
  • 10篇山东省气象局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广西大学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淮阴师范学院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江苏省信息农...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78篇曹卫星
  • 132篇戴廷波
  • 121篇周治国
  • 107篇姜东
  • 79篇荆奇
  • 75篇朱艳
  • 74篇陈兵林
  • 59篇丁艳锋
  • 53篇王绍华
  • 44篇田永超
  • 40篇王强盛
  • 34篇刘友良
  • 33篇王友华
  • 30篇罗卫红
  • 30篇姚霞
  • 29篇孟亚利
  • 26篇江海东
  • 24篇李刚华
  • 21篇黄丕生
  • 18篇程建峰

传媒

  • 78篇作物学报
  • 52篇中国农业科学
  • 48篇应用生态学报
  • 4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1篇棉花学报
  • 27篇麦类作物学报
  • 18篇中国水稻科学
  • 13篇生态学报
  • 1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0篇西北植物学报
  • 9篇植物生理学通...
  • 8篇江苏农业学报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草业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农业系统科学...
  • 6篇植物生理与分...
  • 5篇土壤通报
  • 5篇Acta B...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26篇2009
  • 51篇2008
  • 73篇2007
  • 73篇2006
  • 59篇2005
  • 77篇2004
  • 52篇2003
  • 36篇2002
  • 33篇2001
  • 29篇2000
  • 10篇1999
  • 7篇1998
5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C标记技术在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8
2000年
过去研究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周转通常采用14 C标记技术 ,但由于人们对其放射性的关注 ,进入 80年代以来研究者趋于使用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技术。虽然13C标记技术相对来说还较年轻 ,但从已有有限的研究资料来看其优越性已经显示出来。一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自然丰度分异较大的天然材料作为标记材料 ,既可以省去标记的时间和费用 ,又可以做到真正的“原位”研究 ;二是利用13C和15N加富标记技术 ,结合核磁共振测定 ,不仅可以研究有机物分解的动态变化 ,还可以追踪有机物在周转过程中C、N组分化学结构的变化 ,能为揭示土壤养分循环和腐殖质形成机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根据已收集到的部分资料 ,对13C标记技术在土壤和植物营养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3C加富标记技术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的去向以及标记秸杆在土壤中的分解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注意点 。
沈其荣殷士学杨超光陈巍
关键词:土壤植物营养
麦棉两熟共生期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04年
黄淮棉区主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3∶1和3∶2 式)共生期遮荫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叶位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叶位相同,变化趋势随遮荫程度增大而降低。与 3∶1式比较,3∶2式棉苗基部叶片叶绿素降解慢,叶绿素a/b 值增大,暗呼吸作用增强,其相应叶片有效捕捉光能的能力和生理活性提高。共生期遮荫降低了功能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CO 饱和点,可提高叶片在较低光2强条件下对光能的捕捉能力,利于光合作用进行。与常规棉比较,麦棉共生期3∶2式遮荫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而 3∶1式遮荫则不利于棉苗生长发育。
周治国孟亚利陈兵林张立桢孙学振王立国施培
关键词:棉花叶片光合性能麦棉两熟制
花后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8
2003年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 ,以 2个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皖麦 38和扬麦9为材料 ,研究了花后第 4天开始的土壤干旱 (SR WC =45 %~ 5 0 % )和渍水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小麦叶片和籽粒的测定结果均表明 ,小麦源库器官中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关键调控酶活性变化趋势在 2个品种间基本一致。与对照 (SRWC =75 %~ 80 % )相比 ,干旱和渍水均明显降低了花后旗叶中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 (SPS)活性 ,而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略有下降。干旱和渍水均降低了籽粒库蔗糖合成酶 (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 (GBSS)活性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活性降低尤甚。其中干旱处理下SS的下降比渍水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 ,渍水明显降低了籽粒谷丙转氨酶 (GPT)和GS活性 ,而干旱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淀粉产量和含量与SPS ,SSS和GBSS活性的关系比与SS活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籽粒蛋白质产量和含量与叶中GS和籽粒中GPT活性的关系比与籽粒中GS关系活性更为密切。这些结果表明小麦源库器官中调控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关键酶活性变化是花后不同水分状况影响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特性的重要因素。
谢祝捷姜东曹卫星戴廷波荆奇
关键词:渍水蛋白质积累淀粉积累酶活性
氮素水平对棉铃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3
2009年
在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徐州(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氮素水平(零氮:N 0 kg.hm-2,适氮:N 240 kg.hm-2,高氮:N 480 kg.hm-2)试验,研究了氮素对棉铃(伏桃、秋桃)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各组成部分的干物质积累以纤维受氮素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棉子、铃壳。棉子与纤维间存在同步异速生长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模型y=a+bx表示(x、y分别代表棉子、纤维干重的自然对数,a为截距,b为线性回归系数)。零氮、高氮处理均降低了伏桃的b值,相应的纤维比强度亦显著降低;秋桃的b值在适氮与高氮处理间差异较小,但显著高于零氮处理,纤维长度、比强度及整齐度对氮素水平的响应亦呈现出相同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棉子、纤维异速生长方程的线性回归系数b越大越有利于高品质棉的形成。
马溶慧许乃银张传喜李文峰冯营王友华周治国孟亚利
关键词:氮素棉铃干物质积累分配异速生长纤维品质
棉花适宜叶面积指数的动态知识模型被引量:32
2003年
通过分析和提炼棉花叶面积指数的最新研究资料,在综合考虑目标产量、种植密度、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棉花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利用不同产量目标、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生态点和不同品种等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张怀志曹卫星周治国朱艳张立桢
关键词:棉花叶面积指数动态知识模型种植密度生态点
棉株生理年龄对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研究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播期试验使位于棉株不同部位的棉花“三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棉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d)处于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统计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期日均温分别为22.0、19.4和15.3℃)。【结果】棉花“三桃”的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受温度和棉株生理年龄的双重影响,棉株生理年龄是影响伏桃、早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的主要因子,对棉株上部果枝的伏桃和下部果枝的早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铃重、衣分和纤维比强度均明显低于其他部位;棉纤维加厚发育期低温则是影响晚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首要因子。在本试验15.3℃的温度条件下,棉纤维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升高,同时纤维素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均显著降低,棉花铃重低于2g,纤维比强度低于20CN·tex-1。【结论】棉株生理年龄对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纤维比强度的影响作用依次增强。
蒋光华周治国陈兵林孟亚利
关键词:棉纤维纤维比强度
不同施氮水平下增铵营养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9
2003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生长、氮素积累对不同形态氮营养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中氮水平下增铵营养(NH4NO3+DCD)处理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干物重、氮积累量增加,单株叶面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最终子粒产量最高。氮形态对生育早期植株的形态特征、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及成熟期器官内物质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低氮和高氮下增铵营养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麦生长,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增铵营养显著减少了土壤中的氮淋溶,但氮淋溶量受施氮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孙传范戴廷波曹卫星
关键词:施氮水平增铵营养小麦氮素利用
EDTA对2种芥菜型油菜幼苗富集Pb的效应被引量:25
2005年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b胁迫下2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Czern.etCoss.)幼苗生长及富集Pb的效应。结果表明,单独用0 5和1 0mmol LPb或EDTA处理可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Pb和EDTA复合处理可以降低各自的生物毒性。当Pb和EDTA等浓度复合处理时,植株生物量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说明游离态Pb或EDTA对幼苗具有毒害作用,而螯合态Pb-EDTA基本不具有生物毒性。EDTA处理促进Pb从根系向地上部运输,促进Pb在地上部积累。当c(EDTA) c(Pb)为1 2时,地上部铅积累总量达到最高。随c(EDTA)的增加,根系铅积累总量反而下降。2个芥菜型油菜品种对EDTA的处理效应表现极为相似,生物量大的品种具有较高的Pb积累总量。
陈亚华沈振国宗良纲
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植物吸收芥菜型油菜
数字农作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发展方向被引量:64
2006年
着重介绍数字农作技术研究的若干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数字农作即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研究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从而对农作系统过程的信息流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表达和整合。近年来,作者围绕数字农作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开展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工作,重点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作物管理知识模型、作物生长无损监测、农作空间信息管理、数字农作决策系统等5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数字农作的未来发展将需要综合运用信息管理、自动监测、动态模拟、虚拟现实、知识工程、精确控制、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农作物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为主要研究目标,发展农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农作状态的自动化监测、农作过程的数字化模拟、农作系统的可视化设计、农作知识的模型化表达、农作管理的精确化控制等关键技术,进一步研制综合性数字农作技术软硬件系统,实现农作系统监测、预测、设计、管理、控制的数字化、精确化、可视化、网络化。农作生长与生产系统的数字化将带动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曹卫星朱艳田永超姚霞刘小军
利用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净化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被引量:1
1997年
沈振国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重金属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