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18 被引量:4,780H指数:33
相关作者:陶汉之王常红童宗寿梁丽云朱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8篇农业科学
  • 151篇轻工技术与工...
  • 75篇生物学
  • 25篇医药卫生
  • 23篇化学工程
  • 16篇理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9篇茶树
  • 63篇茶叶
  • 36篇基因
  • 29篇多酚
  • 28篇绿茶
  • 26篇活性
  • 22篇香气
  • 22篇儿茶素
  • 21篇学成
  • 21篇化学成分
  • 21篇黄酮
  • 20篇茶多酚
  • 19篇色谱
  • 19篇色素
  • 18篇儿茶
  • 17篇茶色
  • 17篇茶色素
  • 16篇相色谱
  • 15篇红茶
  • 13篇液相色谱

机构

  • 414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福建省农业科...
  • 5篇安徽教育学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无锡轻工大学
  • 2篇宜宾学院
  • 2篇京都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4篇宛晓春
  • 77篇夏涛
  • 77篇江昌俊
  • 56篇张正竹
  • 34篇李叶云
  • 32篇高丽萍
  • 31篇方世辉
  • 31篇李立祥
  • 22篇李大祥
  • 19篇宁井铭
  • 17篇杜先锋
  • 15篇侯如燕
  • 15篇高旭晖
  • 14篇韦朝领
  • 14篇方从兵
  • 13篇余有本
  • 13篇萧伟祥
  • 12篇刘亚军
  • 11篇周天山
  • 11篇王云生

传媒

  • 88篇安徽农业大学...
  • 45篇茶业通报
  • 42篇茶叶科学
  • 25篇中国茶叶加工
  • 18篇食品与发酵工...
  • 17篇食品工业科技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天然产物研究...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激光生物学报
  • 6篇生物学杂志
  • 5篇食品科学
  • 5篇福建茶叶
  • 5篇食品研究与开...
  • 5篇2007年全...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食物与营...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蚕桑茶叶通讯
  • 3篇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5
  • 20篇2014
  • 21篇2013
  • 35篇2012
  • 26篇2011
  • 34篇2010
  • 36篇2009
  • 26篇2008
  • 39篇2007
  • 30篇2006
  • 34篇2005
  • 30篇2004
  • 19篇2003
  • 17篇2002
  • 9篇2001
  • 24篇2000
  • 7篇1999
  • 1篇1998
4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α-tubulin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茶树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mR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DQ340766)设计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茶树α-tubulin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trxB(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以纯化后的α-tubulin融合蛋白制备兔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α-tubulin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以融合蛋白制备的抗体对茶树体内的α-tubulin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谭振童鑫房超江昌俊陈聪
关键词:茶树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关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
本文阐述了抓好茶叶质量安全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的建议。
夏涛
关键词:茶叶
文献传递
六种茶叶碎末对草鱼生长及脂类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选取黄山毛峰、霍山黄芽、龙井、屏山炒青、普洱、祁门红茶6种茶末,分析其对草鱼生长、饲料系数、鱼肉中脂类和脂肪酸的影响。在草鱼日粮中添加0、7、14、28 g/kg的茶粉制成颗粒饲料;选择5.5 g左右的草鱼作为试验对象,每组3个平行,饲养8周。试验结果显示:14 g/kg的普洱组,草鱼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 g/kg霍山黄芽降低草鱼肉中脂肪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7 g/kg黄山毛峰和14 g/kg普洱、祁红、霍山黄芽、屏山炒青降胆固醇的效果较好,较对照组的降低率分别约为12.69%、11.19%、14.18%、8.21%、11.94%;随着茶末添加量的增加,鱼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逐渐降低,多不包脂肪酸(PUFA)的含量逐渐增加。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茶末对草鱼的生长有影响,且能降低肌肉中脂肪、胆固醇含量,改善脂肪酸组成。
桑八一张尧北平宛晓春周裔彬杨严鸥张建立
关键词:草鱼总胆固醇脂肪酸
茶红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在红茶中含量极为丰富,有关其结构、组成及生物学活性等理化性质也都不甚清晰。本文以DPPH自由基为对象,探讨了祁门红茶中不同极性的茶红素部分对其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极性的茶红素部分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在浓度为66.7.g/ml,五种不同极性的茶红素部分清除率均达85%以上。在13.2~44.4.g/ml范围内,随着茶红素部分极性的增加,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王华李大祥宛晓春
关键词:茶红素DPPH自由基
野葛异黄酮糖苷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以野葛的根样为试材,依次通过总黄酮提取、有机溶剂分级分离和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4种异黄酮糖苷组分,依据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结果分别鉴定为葛根素、大豆苷、芒柄花苷和染料木苷。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的有机自由基体系和超氧阴离子(O2-·)的无机活性氧自由基体系,对上述4种异黄酮糖苷化合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个异黄酮糖苷组分对DPPH·自由基和O2-·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清除能力的大小与处理浓度均成正相关关系,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染料木苷、大豆苷、葛根素和芒柄花苷,抑制O2-·自由基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和芒柄花苷。
杨华韩坤宛晓春方从兵
关键词:分离纯化清除自由基野葛
茶树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5年
本文对茶树发生病害后的生理生化变化、茶树的抗病性鉴定和茶树抗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胡贤春高旭晖
关键词:抗病性抗病性鉴定抗病机制
茶树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日变化规律研究
本实验研究了与茶叶香气有关的β-葡萄糖苷酶日周期变化。结果表明:上午酶活性逐渐增强,在中午12:00左右达到一天中最高峰,然后下降,下午4:00左右酶活性再次上升,6:00左右酶活性达到一天次高峰,随后便缓慢下降,次日凌...
江昌俊李叶云宛晓春李大友季新艳
文献传递
鲜叶摊放程度对绿茶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以1芽2、3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进行摊放处理,取不同减重程度(分别减重4%、8%、12%、16%、20%、24%)摊放叶经微波杀青后烘干,制成绿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以及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研究不同摊放程度对绿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摊放叶含水率逐渐下降,鲜叶干物质含量逐渐减少,减少速率渐慢;适当摊放有利茶叶品质,在摊放叶减重8%~16%时,制得绿茶的感官品质较好,其中减重12%综合品质最好,继续摊放感官品质呈下降趋势。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变化规律不明显,非酯型儿茶素逐渐增加,没食子酸酯(GA)持续增加,酯型儿茶素没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甚至有一定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持续增加,酚氨比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
陈习村石琳李军郑生宏方世辉
关键词:绿茶摊放感官品质生化成分
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被引量:12
2008年
建立了葡萄果皮中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以甲醇提取目标组分,以高效硅胶GF254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对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进行分离纯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波长为306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12%、97.23%;方法的精密度较高。并用该方法测定了酿酒红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生长时期的反式白藜芦醇和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
刘新荣高丽萍夏涛邹伟伟陈恩昊
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茶多糖及果胶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常规的方法,以普洱茶生产车间渥堆样品为研究材料,考察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茶多糖和果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渥堆时间的延长,茶多糖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总体上不断增加,但四翻以后水溶性果胶有降低的趋势,起堆样品与四翻样品中含量基本持平。渥堆结束的起堆样品,其茶多糖和水溶性果胶总量接近最大值,这些水溶性成分可能是形成普洱茶特殊风味的重要物质成分,并具有潜在的保健功效。原果胶变化规律性不强,渥堆前期其含量降低,后期则增加,推测可能与水溶性果胶重新聚合有关。同时对比考察了几种典型茶类中茶多糖和果胶的含量,发酵茶中茶多糖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较高,微生物对水溶性物质的形成具有推动力。非发酵茶和半发酵茶中二者的含量较低,它们不是这些茶类的品质成分。
赵雪丰彭传燚谷勋刚宛晓春
关键词:普洱茶茶多糖果胶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