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作品数:97 被引量:1,243H指数:22
相关作者:李兵李泽九李向阳何方李望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青岛化工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矿业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地球化
  • 32篇地球化学
  • 15篇造山带
  • 13篇同位素
  • 11篇污染
  • 10篇大别造山带
  • 9篇多环芳烃
  • 9篇土壤
  • 9篇化学特征
  • 8篇岩石
  • 7篇地壳
  • 7篇湖泊
  • 6篇山带
  • 6篇示踪
  • 6篇环境地球化学
  • 5篇地球化学示踪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地幔
  • 5篇铅同位素
  • 4篇油气

机构

  • 9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武汉大学
  • 3篇青岛化工学院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沈阳地质矿产...
  • 2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25篇张本仁
  • 16篇鲍征宇
  • 14篇张宏飞
  • 13篇向武
  • 11篇马振东
  • 9篇匡少平
  • 9篇韩吟文
  • 9篇凌文黎
  • 9篇欧阳建平
  • 9篇高山
  • 9篇祁士华
  • 8篇骆庭川
  • 8篇张干
  • 8篇李方林
  • 8篇乔胜英
  • 8篇李军
  • 7篇蒋敬业
  • 6篇谢淑云
  • 5篇赵志丹
  • 5篇李泽九

传媒

  • 12篇地球科学(中...
  • 11篇地球化学
  • 4篇湖泊科学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物探与化探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岩石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质与资源
  • 2篇贵州地质
  • 2篇矿产保护与利...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矿产勘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16篇1999
  • 10篇1998
  • 7篇1997
  • 7篇1996
  • 2篇1995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秦岭微古陆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24
1996年
由东秦岭相邻构造单元中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和显生宙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组成、幔源镁铁质岩石钕同位素组成和某些不相容元素对比值的对比研究,结合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论证了北秦岭不属于华北克拉通的组成部分,而应为于古元古代在强亏损型上地幔之上的新生地壳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微古陆,最初可能具有洋岛性质,并位于临近华北陆块边缘的地方。
欧阳建平张本仁
关键词:地幔演化地壳增生
湖北应城盐矿次生盐渍环境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通过对湖北应城盐矿水采区环境地球化学的调查,表明因水采法采盐导致矿区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污染,产生了土壤的次生盐渍 化。研究表明氯化钠型次生盐渍 环境对水稻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向武
关键词:盐矿水稻生长土壤污染
桐柏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对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被引量:20
1999年
通过对桐柏北部(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块体)燕山期老湾岩体和梁湾岩体花岗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岩浆的物质来源,并用来指示地壳深部组成。结果表明,老湾和梁湾花岗岩均属壳源型花岗岩,岩浆物质并不来自于北秦岭基底和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而是来自南秦岭构造块体中桐柏杂岩的部分熔融。这表明在桐柏北部的深部地壳中,含有南秦岭的地壳物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早期南秦岭陆壳向北俯冲并叠置于北秦岭块体之下的认识。
张宏飞张利高山钟增球凌文黎张本仁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示踪燕山期
5-Fu结膜下注射后在眼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5-fu在小梁切除术和正常眼结膜下注射后在眼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18只兔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12点处行小梁切除术,另一组不行手术作为对照,分别在3点处结膜下每日注射5-Fu 5 mg1次,共5次,于末次注射后第1、3、10d处死动物,取12点处结膜、全角膜、全晶状体、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组织,并抽取房水0.2 ml,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氟。结果 随时间推移,5-Fu在角膜中质量分数逐渐下降,而在视网膜中质量分数逐渐上升井有蓄积性;在房水和晶状体中的质量分数较低且恒定;在结膜中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结膜下注射5-Fu后,其分布与眼组织中细胞的数量和代谢旺盛程度相关。青光眼术后应用5-Fu,其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蓄积可能具有潜在的毒性。
熊新春李敬祁士华
关键词:5-FU结膜下注射眼组织毒性
大别造山带现今地壳结构岩石组成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通过大别造山带岩石地震波速的高温高压实验测定值与地震测深断面观察值的对比,结合地表出露岩石对深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揭示了该造山带现今地壳各结构层的基本岩石组成:上地壳主要由长英质岩石组成,榴辉岩在其中仅占0~20%;中地壳(低速层)主体由长英质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下地壳上部由80%镁铁质麻粒岩和20%长英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下部由幔源底侵岩浆作用形成的镁铁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泊松比为0.265~0.280,明显高于榴辉岩的泊松比,表明其中即使有榴辉岩存在,含量也应极少。各构造单元出露的白垩纪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其铅、钕与锶同位素组成均可与北大别的核杂岩相对比,表明花岗岩浆均应以深部核杂岩为源岩。因此,被白垩纪花岗岩侵入的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单元和宿松高压变质岩单元深部均应由核杂岩组成,亦即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应呈拆离的构造岩片覆盖于核杂岩之上。鉴于白垩纪花岗岩的钕模式年龄(tDM)均集中于古元古代(1.8~2.2Ga),表明花岗岩的源区应限于核杂岩中构成原中地壳下部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层。这为中地壳主要由长英质片麻岩组成提供了佐证。考虑到大量花岗岩浆的抽出,应留下更大体积的镁铁质岩残留体,后者在地壳流变增厚调整过程中可能因密度增大而下沉。
张本仁张宏飞高山
关键词:下地壳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岩组榴辉岩古元古代
湖北秭归月亮包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基于前人大量研究成果及笔者的工作,对湖北秭归月亮包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黄陵背斜成矿带地质背景,探讨了月亮包金矿矿床成因。
曹锐湛龙郭金才马振东侯光久
关键词:石英脉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东秦岭及邻区壳、幔地球化学分区和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96
1996年
通过东秦岭及邻区壳源、幔源和前寒武纪基底岩石Pb和Nd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辅以部分微量元素示踪,探讨了华北陆块南缘、北秦岭、南秦岭及扬子陆块北缘的构造归属,地壳增生历史及早期上地幔的演化,进而分析了它们的大地构造意义.
张本仁张宏飞赵志丹凌文黎
关键词:造山带地壳地幔地球化学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陆壳俯冲碰撞——花岗质岩浆源区同位素示踪证据被引量:35
1996年
根据东秦岭商丹构造带两侧晚古生代~早中古生代碰撞型花岗岩类Pb,Nd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岩浆源区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北秦岭碰撞型花岗岩类的岩浆源区并不主要来自于原北秦岭的基底岩层,而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商丹构造带南侧的南秦岭中、下地壳,这为东秦岭造山带在陆-陆相互作用阶段.南秦岭地壳滑脱俯冲于北秦岭陆块之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张宏飞张本仁赵志丹骆庭川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造山带
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元素来源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分形与多重分形已逐渐渗透到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领域,已有众多学者证实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分布具有分形/多重分形性质。如何通过分形/多重分形模型来深入研究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其来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浓度-面积分形方法,配合基本统计量、富集因子以及多元统计聚类分析对成都盆地12400km2范围内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和832个深层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及N、P、K、U等的分布模式及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重金属等元素含量在成都盆地浅层和深层土壤中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不同的分布模式能较好的判断表层土壤中元素的来源等问题,所得结果与传统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吻合。该探索以期能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谢淑云鲍征宇秦兵李兵杨振鸿
关键词:环境评价浅层土壤成都盆地
湖北梁子湖沉积物正构烷烃与多环芳烃对环境变迁的记录被引量:21
2004年
对梁子湖沉积柱91~345cm段中正构烷烃和17种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整个沉积柱中,长碳链正构烷烃的比例和17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都是从181~194cm(14C定年显示其对应的沉积年代为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突然增高,指示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剧增。认为这种变化正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活动的增加在湖泊沉积记录中的反映。
刘建华祁士华张干S.K.Donyinah刘向李军刘国卿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多环芳烃环境变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