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地震局

作品数:3,142 被引量:11,283H指数:67
相关作者:程万正龙锋梁明剑苏金蓉韩渭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97篇期刊文章
  • 508篇会议论文
  • 44篇专利
  • 44篇科技成果
  • 20篇标准

领域

  • 2,746篇天文地球
  • 71篇自动化与计算...
  • 67篇建筑科学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文化科学
  • 33篇水利工程
  • 30篇电子电信
  • 29篇经济管理
  • 18篇农业科学
  • 16篇机械工程
  • 16篇历史地理
  • 12篇医药卫生
  • 9篇电气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政治法律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205篇地震
  • 260篇震源
  • 256篇裂带
  • 241篇断裂带
  • 220篇震前
  • 214篇地震活动
  • 209篇强震
  • 191篇地震前
  • 176篇断层
  • 164篇震源机制
  • 158篇M
  • 156篇前兆
  • 146篇汶川地震
  • 140篇地震预报
  • 134篇水库
  • 129篇台网
  • 125篇龙门山
  • 122篇地震台
  • 113篇形变
  • 111篇地壳

机构

  • 3,11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75篇中国地震局
  • 20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79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9篇中国地震局地...
  • 99篇云南省地震局
  • 79篇中国地震台网...
  • 64篇西南交通大学
  • 47篇中国科学院
  • 44篇河北省地震局
  • 40篇防灾科技学院
  • 33篇中国地震局兰...
  • 32篇江苏省地震局
  • 30篇中国地震局工...
  • 24篇四川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技术...
  • 2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2篇陕西省地震局
  • 20篇福建省地震局
  • 20篇天津市地震局

作者

  • 154篇程万正
  • 141篇龙锋
  • 137篇闻学泽
  • 113篇苏金蓉
  • 112篇韩渭宾
  • 108篇易桂喜
  • 106篇梁明剑
  • 94篇周荣军
  • 84篇杜方
  • 82篇陈维锋
  • 79篇张永久
  • 73篇何玉林
  • 67篇李大虎
  • 67篇张致伟
  • 66篇郭红梅
  • 64篇吴朋
  • 55篇胡先明
  • 54篇邵玉平
  • 54篇阮祥
  • 50篇黄圣睦

传媒

  • 850篇四川地震
  • 160篇地震地磁观测...
  • 113篇地震地质
  • 110篇地震研究
  • 110篇国际地震动态
  • 106篇地球物理学报
  • 96篇中国地震
  • 95篇地震学报
  • 70篇地震
  • 52篇华南地震
  • 45篇震灾防御技术
  • 39篇地震工程学报
  • 37篇大地测量与地...
  • 35篇2006年纪...
  • 31篇内陆地震
  • 30篇华北地震科学
  • 26篇中国地震学会...
  • 20篇灾害学
  • 17篇高原地震
  • 15篇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 8篇2025
  • 85篇2024
  • 127篇2023
  • 108篇2022
  • 107篇2021
  • 96篇2020
  • 97篇2019
  • 146篇2018
  • 123篇2017
  • 86篇2016
  • 127篇2015
  • 142篇2014
  • 127篇2013
  • 125篇2012
  • 86篇2011
  • 102篇2010
  • 122篇2009
  • 116篇2008
  • 58篇2007
  • 111篇2006
3,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鲜水河、龙门山、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震源应力场特征
<正>本文选取鲜水河、龙门山、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北纬29°20'~30°45',东经101°00'~103°25')22个天然地震(M1 2.2~3.7,时间是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3月31日《四川省地震台...
龙思胜赵珠
文献传递
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触发滑坡被引量:44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M S7.0地震。文中简要介绍了芦山地震的基本情况与芦山地震区历史地震及其相关地震滑坡情况。依据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的空间关系,对芦山地震滑坡大体分布范围进行了推测。根据地震滑坡分类学,将芦山地震滑坡分为破坏型滑坡、连贯型滑坡、流滑型滑坡3大类。其中,破坏型滑坡包括岩质崩塌、岩质滑动、岩质崩滑、土质崩塌、土质滑动等5类;连贯型滑坡包括土质坍塌与慢土流2类;流滑型滑坡为快速流滑。破坏型滑坡如岩质崩塌、岩石滑动、土质崩塌这3类是芦山地震滑坡中最常见的类型。基于震后可利用的高分辨率航片,初步解译得到3 883处滑坡位置点数据。最后,从余震对滑坡的影响,芦山地震滑坡与邻区地震滑坡对比分析,对后续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滑坡精细解译的启示等3个方面开展了分析与讨论。
许冲徐锡伟郑文俊魏占玉谭锡斌韩竹军李传友梁明剑李志强王虎王明明任俊杰张世民何仲太
关键词:地震滑坡
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88
1991年
本文主要根据我们近两年来对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断裂带的野外调查成果,并参考前人资料,结合第四纪年代学和断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松潘—龙门山地区几条主要活动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几条活动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强弱与其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严格受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的制约,强震主要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最新活动段上。
唐荣昌文德华黄祖智伍先国林伟凡陈国星吴刚
关键词:断裂带第四纪地震
首都圈西北部主要活动断裂土壤气中氢气(H_2)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在首都圈西北部9条活动断裂上布置了17个土壤气氢气(H_2)测区,土壤气H_2浓度分别在2012年5月和2013年5月测量两次,测点共1105个.测量数据结果表明:(1)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_2的浓度在断裂附近明显高于非断裂区域;(2)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_2的浓度从西向东呈增大的趋势.首都圈西北部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_2的释放会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扰动,有关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_2释放的进一步研究对大气环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周晓成陈超吕超甲孙凤霞陈志仵柯田黄丹张冠亚张瑞鑫刘红崔月菊
关键词:氢气土壤气地球化学首都圈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相关问题的社会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互联网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相关问题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由专业的技术机构承担较为恰当;信息内容应当"简明,便于理解",既要满足公众的直观理解又要起到明确的警示作用;发布范围在包含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地区的同时,周边地区应做适当辐射;发布手段应尽可能涵盖当前社会上的所有传播手段。对于地震预警信息可能出现的失误,不仅过半的公众表示了理解,而且这种失误还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潜在的积极因素。最后,要想使地震预警真正起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现实效果,还需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演练,努力提高国民地震应急避险意识。
格桑扎西龚宇吴今生毛利叶肇恒
关键词:地震预警社会调查互联网
四川泸定M_(S)6.8地震断层运动模拟与反演研究
2024年
鲜水河断裂南东段、龙门山后山断裂南西段与安宁河断裂构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典型的“Y”字型断裂构造体系,强烈的构造活动使得该构造体系影响范围地震活动频发,尤其是位于“Y”字型的交汇处的泸定县磨西镇周边多次发生M_(S)6.0以上的中强震。2022年9月5日发生的泸定MS6.8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磨西镇就是强震活动的最新体现,此次地震造成了百人以上的人员伤亡,是近年来青藏高原东南缘受关注度最高的一次地震。但是该区域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传统的地质研究方法难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地震断层运动及应力变化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有限元接触面Interface方法数值模拟发震时主断裂运动特征,反演分析了该地震前、后区域位移矢量场以及库伦应力场的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模型左侧边界施加南东向的侧向力、在上边界的北西角施加正南向的侧向力,且固定扬子块体情况下,对川滇块体底部施加左旋作用、川青块体底部施加右旋作用时,得到的数值拟合度高。地震前磨西镇同时存在张、压应力,其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南东段上的燕子沟、磨西镇及新民乡有应力集中现象;发震时主震发生在地表以下13 km左右深度,最大滑动位移在燕子沟-磨西镇段,存在1.5~2.0 m的同震剪切左行滑移;地震前、后实测位移点矢量方向变化,是受破碎点靠拢效应和震后地块物理回弹变形的影响。地震后川滇块体的剪切应变增量(平均为10×10^(-5))高于扬子块体(平均为5×10^(-5)),表明川滇块体在区域块体运动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主断裂带上的剪切应力朝南东向传递趋势明显。本研究为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变形特征提供新的材料,对该地区的强震孕育发生机制、地震危险性分析及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用价值。
徐正李勇杨欣赵少泽谢成晟赵亮易桂喜
基于单个安装仓的FGM01型地埋式观测
2024年
为解决FGM01型磁通门磁力仪替换GM4-XL型后,存在模拟装置置于野外温度过高的问题,在运行这2种型号进行并行观测的江油台和巴中台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将FGM01型的模拟装置置于仪器罩顶部来改善工作温度环境,计算并行观测的2个测点间3个分量数据的实验前后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评估数据一致性。实验结果证明将FGMO1型的模拟装置置于仪器罩顶部,不会对其磁探头记录数据有显著影响。并且巴中台的测点3和南山台调整模拟装置位置后,模拟装置的工作环境温度明显改善,有助于延长设备的工作寿命。针对只有单个安装仓的地埋式地磁观测台站,可以采用上述做法处理。
何谦廖峰
关键词:磁通门磁力仪模拟装置地埋式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在活动构造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06年
为了高效率、高精度地获取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定量参数,引入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十分必要.在川西地势陡峻的鲜水河断裂带上进行了试验性研究,探讨了测量精度和效率,总结了工作流程与操作方法.利用空间信息增强的正射纠正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获得康定南团结乡附近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断层迹线的空间分布,量测得到该断裂在T1洪积扇形成以来左旋水平位移量为43m,垂直位移量为5.8m.结果表明,利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进行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水平累积位移量、垂直累积位移量、断层长度等定量参数的测量以及构造几何学精细解析与构造地貌成图完全能满足精度要求,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陈桂华徐锡伟闻学泽王亚丽郑荣章
关键词:构造地貌
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测量及其地震学意义被引量:16
1997年
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多年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的分析,揭示出鲜水河断裂带不同部位的形变特征,断裂带破裂区表现为较高速率的蠕滑运动,其运动速率又以极震区为中心向两侧衰减,“闭锁区”则具有运动停滞的特点,并有明显的分段性。断层形变的特殊形态还与地震有一定的关系,如每当形变出现“V”(或倒“V”)字型时,会有中小地震对应;断层扭动反向与变化也与地震有关。
吕弋培李铁明廖华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学形变测量
西昌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建设的思考被引量:3
2017年
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是为了监测微弱地震信号的一种观测系统,它由一系列便携式宽频带拾震器和记录器组成,已经成为开展高分辨率地震观测的重要手段。固定台站的地震观测已经发展了多年,形成了许多成熟的技术规范,而流动地震观测由于观测区域不同,在西昌地区仪器可能要放置在高寒、炎热、干燥、潮湿、风扰等恶劣的环境中,文章综合考虑台址选择、台站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获取高质量观测数据,提高仪器稳定性和数据连续率,提出流动台站建设一些思路和建议。
王松胡德军陈兵房立华巫萌飞
关键词:宽频带地震监测
共3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