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作品数:468 被引量:1,162H指数:13
相关作者:陈新汉宁莉娜黄圣平刘小涛周丽昀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92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8篇哲学宗教
  • 44篇政治法律
  • 40篇文化科学
  • 3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5篇经济管理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社会学
  • 16篇历史地理
  • 5篇艺术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94篇哲学
  • 45篇社会
  • 40篇主义
  • 32篇人工智能
  • 27篇社会主义
  • 27篇伦理
  • 19篇意蕴
  • 19篇政治
  • 17篇人文
  • 16篇儒家
  • 15篇人文精神
  • 15篇价值观
  • 14篇知识
  • 14篇逻辑
  • 13篇社会主义核心
  • 13篇社会主义核心...
  • 13篇文化
  • 13篇价值体系
  • 12篇语言
  • 9篇认识论

机构

  • 446篇上海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百色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95篇陈新汉
  • 62篇朱承
  • 30篇杨庆峰
  • 21篇刘小涛
  • 15篇张亚月
  • 11篇彭学农
  • 11篇王天思
  • 10篇刘友古
  • 9篇宁莉娜
  • 9篇曹青春
  • 8篇黄圣平
  • 7篇尹岩
  • 7篇徐琴
  • 7篇王天恩
  • 7篇贡华南
  • 6篇沈海燕
  • 5篇周丽昀
  • 5篇邱仁富
  • 4篇张艳芬
  • 4篇崔宜明

传媒

  • 20篇哲学分析
  • 13篇自然辩证法研...
  • 12篇哲学研究
  • 11篇哲学动态
  • 1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学术界
  • 9篇学术月刊
  • 8篇现代哲学
  • 7篇江西社会科学
  • 7篇思想与文化
  • 6篇江汉论坛
  • 6篇中共浙江省委...
  • 6篇高等学校文科...
  • 6篇洛阳师范学院...
  • 5篇社会科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探索与争鸣
  • 5篇云梦学刊
  • 5篇时事(高中版...

年份

  • 16篇2024
  • 30篇2023
  • 30篇2022
  • 27篇2021
  • 31篇2020
  • 24篇2019
  • 25篇2018
  • 21篇2017
  • 30篇2016
  • 16篇2015
  • 17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22篇2011
  • 12篇2010
  • 26篇2009
  • 12篇2008
  • 16篇2007
  • 18篇2006
  • 20篇2005
4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公民社会价值的引入与德育指导思想的调整——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德育内容的解读与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
张亚月
关键词:德育公民社会建构主义
论价值理性及其异化被引量:8
2020年
韦伯的“价值合乎理性”要求主体把自觉设定的价值体系作为行为一以贯之的最后基准点。不能把价值理性等同于理性或理性精神,也不能把价值理性理解为是康德的“道德律”和“善良意志”的具体体现。价值理性在目的设定和坚守中的作用与提供“拳拳服膺”根据并转化为“孜孜以求”实践体现为信仰的社会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人文精神作为“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是“人文”活动在社会意识中经过历史积淀所形成的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宇宙的无限权力”作用以价值理性为载体,以绝对命令的方式通过人民群众和“世界历史个人”的所作所为体现出来。价值理性的异化在本质上就是作为人文精神载体的异化。在价值理性异化与工具理性异化中,前者的作用更为根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价值理性异化的典型案例。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价值理性异化予以批判,揭示其内在否定环节,体现着人民主体创造历史的能动性。
陈新汉
关键词:人文精神
社会主义改革的社会自我批判本质及其深化
2019年
马克思在"人体解剖"思想中提出了社会自我批判命题。社会自我批判包括两个环节即"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以及两种态势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社会主义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就是社会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殊激化的条件下所发生的社会自我批判。把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区别于从资本主义中"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自然经济社会形态转型到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的"不发达"的历史定位,是社会自我批判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大成果。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分析,确定了社会自我批判深化的两个方向:坚持市场逻辑,使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使"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陈新汉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关于共和国历史中“社会危机”的思考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五形态论";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倾向于用"三形态说"来解释现实。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能"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然而不具...
陈新汉
文献传递
大众的“理性行动”概念——一种实验哲学视角的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对理性行动的说明向来是一个哲学难题,大众则普遍相信自己能够判断一个行动是否理性。通过设计若干案例调查大众的"理性行动"直觉,对调查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表明:(1)传统(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理性行动概念没有很好地刻画大众的"理性行动"直觉;(2)大众对行动是否理性的判断也易于受一些因素(如行动的后果)的污染;(3)大众的"理性行动"直觉与哲学家经过慎思的直觉没有显然的差异。对理性行动的说明应充分尊重大众和哲学家共享的东西。
刘小涛张孟雯
我国科技智库提升全球影响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智库影响力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根本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提升影响力是智库孜孜以求的关键目标.目前,国际科技智库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趋势是智库之间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加剧,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注重研究国际性和全球性重大问题、积极开...
田贵超刘冰
关键词:政府部门
大数据的价值特征及其价值论意蕴被引量:5
2022年
作为信息数字编码发展的产物,大数据构成了信息世界的基础。不同于物能,信息是创生的,这使作为信息数字编码发展产物的大数据相应具有价值创生性。大数据的价值创生性,意味着存在论意义上的无中生有,这为人类创构——创生意义上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无限空间。由此可见大数据价值创生性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论意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价值论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将发生重要变化。人的价值理解和价值评估、信息价值生产和消费以及价值观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换。
王天恩
关键词:大数据价值论
20世纪中国哲学家眼中的科学被引量:4
2004年
中国现代哲人把科学是什么与科学应在中国人性命中成为什么的思考结合起来。在这个历程中,科学由外在、超越的普遍性存在方式逐渐成为内在于中国人的基质,并最终被安置进中国人的内在性命中。在冯契的转识成智学说中,科学智慧与境界被理解为最高的智慧与境界之一。这一学说把对科学本质的思考与心性论结合起来,把科学纳入心性之学的架构,淡化科学是什么,强化科学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能成为什么的维度,开辟了理解科学的新境界。
贡华南
关键词:心性之学中国哲学人文精神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休闲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休闲和闲暇以及休闲和劳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试图论证休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休闲因为自由、快乐与真实的特性使得它与和谐社会的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吻合。和谐即自由。人与精神的和谐就是人对精神的自由,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对自然的自由,人与人的和谐则是人对社会的自由。休闲逐渐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杨庆峰赵睿杨毓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休闲
逻辑心理主义:一种信念修正的视角被引量:2
2019年
以穆勒为代表的逻辑心理主义与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反心理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逻辑心理主义认为,逻辑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或是其分支,具有描述性;反心理主义则认为,应当把心理的东西从逻辑中剔除,逻辑只是规范性的。信念修正理论虽具有规范性特质,但是当信念状态层级从低层级走向高层级时,其规范性解释力度则会降低,这表明信念状态的改变会受到经验描述的影响,信念修正理论研究有从规范性走向描述性的层级区分。信念修正理论一定程度上能为弱逻辑心理主义在逻辑中的合法性提供支持,并将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聚焦在人即主体上。
曹青春
关键词:反心理主义信念修正穆勒弗雷格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