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784 被引量:2,196H指数:18
- 相关作者:罗福腾牛运清张宗正王军伟滕咸惠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战时香港文学:“中原心态”与本地化进程的纠结被引量:5
- 2003年
- 黄万华
- 关键词:香港文学海派文化许地山
- 中国修辞学的现状和出路被引量:15
- 2004年
- 中国修辞学从陈望道创立以来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近年来却有点畸形发展 ,主要表现是缺少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目的意识。因此 ,要想走出困境 ,必须做出相应的策略性调整 ,即立足本土资源 ,借鉴科学方法 ,扩大研究范围 ,贴近实际生活 ,建立全新的中国修辞学体系 。
- 高万云
- 关键词:中国修辞学
- 1950年代文学“悬置”中的突围:历史转折和作家身份的变动被引量:1
- 2004年
- 对于汉语文学写作而言,1950年代是一个需要“面具”的年代,无论是大陆、台湾与香港,还是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地区的华文文学创作无不如此。由于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巨大文化压力,迫使作家割断自身的文化历史联系而使其创作被驱入“悬置”状态。但是,一些作家仍然在时代共名与国家体制之外寻求突围,在历史转折的阵痛中寻找自己的作家身份。文章主要以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学为研究切入点,深刻阐释了1950年代文学的“悬置”以及在“悬置”中突围这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
- 黄万华
- 关键词:突围历史转折作家身份
- 从文言到白话:古典叙事的演变——论“三言”对神道小说的改编被引量:3
- 1997年
- 从文言到白话:古典叙事的演变——论“三言”对神道小说的改编周绚隆“三言”是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宋元以来话本的基础上,编辑成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虽然对大部分作品从题目到内容都作过一定的改动,但这种改动一般不伤及小说的本来面目,因此它们仍保留着早期话...
- 周绚隆
- 关键词:文言小说叙事者志怪小说白话小说
- 现代传媒环境中的当代文学被引量:1
- 2002年
- 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及其形成的文化对当代文学是一种“图像”对“文字”、“标准化”对“个人化”、“世俗化”对“精神化”、“强迫性”对“自主性”的高强度的挤压 ;面对这一挤压 ,有的作家、批评家作着顽强的抵抗 ,有的向“图象”与“世俗化”投诚 ,有的则既留意“文字”又关注“图像”,既寻求“精神”又留意“功利”。
- 仵从巨
- 关键词:现代传媒当代文学电视文字个人化
- 文学批评家的行为准则
- 1997年
- 文学批评家的行为准则凌晨光文学批评家的行为准则,是其批评意识的一种对象化结果。人的任何一种有意识行为,都以对行为本身的性质、任务、特征、目的的清楚了解为基础,批评行为也是如此。批评家是批评行为的自觉执行者,内化于批评主体意识中的特定的素质和修养,决定...
- 凌晨光
- 关键词:文学批评家社会心理批评文本对象化中译本公众性
- 要重视思维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我是怎样指导美学研究生的
- 1986年
- 一、基本情况我先后已招收四届研究生,共二十二人。在三年中,我先后开设了《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原理》、《西方美学史》、中国古典美学》等专业课程。通过三年的培养,研究生大都进步很快,专业水平有显著提高,毕业后都获得了硕士学位。有的毕业论文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后,被选入哲学年鉴》;有三篇论文在省社会科学评奖中获奖;有的在《文史哲》上发表后,引起了美学界的注意,引来不少共同探讨的文章。
- 周来祥
- 关键词:逻辑思维方法美学原理方法论文艺美学
- 清剿学术腐败需多方努力——再评一篇语言学论文的抄袭拼凑现象及其他
- 2010年
- 肖某的语言学论文《"追捧"一词为何受追捧》全文框架和至少50%的文字均源于胡建刚《表达空位与"忽悠"流行》,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抄袭拼凑之作。肖文对胡文的袭用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仿造拼凑和阉割篡改。肖文的出现说明学术领域的"打假"还任重道远,清剿学术腐败尚需多方努力。当前学界尚有一种妄下结论的文革式学风,它同样不利于学术发展,在进行正常的学术批评时当引以为戒。
- 邵文利
- 关键词:抄袭剽窃学术腐败
- 文化理解:跨文化比较批评的可能性
- 1989年
- 本文提出了跨文化比较批评的理论模式。这种批评的前提是对文化要素的正确理解。作者结合中西方文化哲学基础和文艺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等,从作者的宇宙观、审美偏爱、形式内涵和象征分析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建立跨文化比较批评的可能性。由跨文化比较批评所引至的文化交流不再是用一种文化形态去说明另一种文化形态,而是在互相尊重和互相容含的前提下对双方形态做寻根了解,并用彼此价值观念的对比和融合来表现彼此的不足和局限,达到人类自我克服、自我完善的极境。
- 彭子良
- 关键词:跨文化审美偏爱宇宙观文化理解不同文化
- 夏日十四行
- 2006年
- 张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