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物理海洋研究所

作品数:148 被引量:1,373H指数:22
相关作者:徐启春吴克俭冯士笮李薇赵栋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5篇天文地球
  • 10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海浪
  • 12篇环流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9篇海面
  • 9篇风暴潮
  • 8篇输运
  • 8篇浅海
  • 8篇风浪
  • 7篇海流
  • 7篇黑潮
  • 6篇非线性
  • 5篇湍流
  • 5篇内波
  • 5篇海域
  • 5篇波浪
  • 5篇稳定度
  • 4篇动力学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气象

机构

  • 148篇青岛海洋大学
  • 9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台湾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北京气象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空军后勤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作者

  • 18篇刘秦玉
  • 17篇孙文心
  • 14篇魏皓
  • 11篇吴增茂
  • 10篇管长龙
  • 9篇高会旺
  • 8篇吴德星
  • 7篇江文胜
  • 7篇冯士笮
  • 7篇徐启春
  • 6篇高山红
  • 6篇武建平
  • 6篇汪炳祥
  • 6篇吴克俭
  • 6篇管玉平
  • 6篇赵亮
  • 5篇杨海军
  • 5篇李薇
  • 5篇赵栋梁
  • 5篇盛立芳

传媒

  • 49篇青岛海洋大学...
  • 25篇海洋与湖沼
  • 17篇海洋学报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海洋预报
  • 2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实验力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山东气象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7篇2002
  • 12篇2001
  • 26篇2000
  • 15篇1999
  • 17篇1998
  • 11篇1997
  • 6篇1996
  • 8篇1995
  • 7篇1994
  • 18篇1993
  • 4篇1992
  • 5篇1991
  • 4篇1990
  • 4篇1989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州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
基于一个成熟的水动力模型ECOM-Si对胶州湾潮波系统及其驱动下的标识质点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胶州湾现场追踪试验作校验,定量研究了整个海湾和不同区域水的存留时间和交换能力,提出流场结构对湾内水交换起了决定性作用,湾...
赵亮魏皓赵建中
关键词:水交换
文献传递
东中国海潮波自适应数值模型及其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01年
首次为整个东中国海设计出一种自适应网格 ,利用自适应网格能同时兼顾网格的光滑性、正交性及疏密程度的特点 ,得到了物理平面上的网格分布。该网格既与边界适应 ,又在水深变化急剧的东海陆坡处得以加密 ,从而使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模式成功实现了跨越陆坡的计算。用该模式模拟了海域的潮汐变化。依据所得结果绘制出 M2 分潮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模拟结果与现有的数值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周旭波孙文心
关键词:自适应网格潮波数值模拟中国海
齐次湍流动能输运方程封闭模型在浅海动力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该文对已建立的齐次湍流动能输运方程封闭模型 (HKE)封闭的浅海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检验。湍流混合强度的垂直分布会影流速剖面 ,在风海流、狭长渠道稳态风潮及渠道振荡流流场等的模拟中 ,HKE封闭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果表明 HKE封闭在正压浅海动力学中是有效的 ,可避免混合长理论的缺陷 ,并未过多增加计算量。振荡流的湍流粘性系数的时间分布特性是时变的 ,其变化频率为振荡频率的两倍 ,且在流速变化最大时湍流混合最强。对应于浅海潮波系统 ,平潮和停潮时局地混合最弱 ,因而最适宜水质采样 ,反之 ,涨急和落急时刻湍流混合最强。但当取湍动能的Schmidt数 σk>10时 ,湍粘性系数的振幅仅为其平均值的 15 % ,因此可以认为在 15
魏皓冯士筰冯士筰武建平
关键词:风海流振荡流
一个潮流-准定常流-湍耦合系统中的长期输运方程式
1994年
本文试图导出在潮流和同阶准定常流共同控制下,对流为主或与湍扩散同阶的近海系统中的湍封闭长期输运方程式.通常以下列对流-扩散方程来描写近海或河口中浓度c的输运过程:
冯士笮吴德星
空间变化的涡粘系数对线性Munk边界层解的影响(英文)
1999年
基于Pedlosky(1987)的线性Muck边界层模型,引入一随纬向空间变化的侧摩擦系数AH(x),以探讨该参数对西边界流的强化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风应力和内区解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中线性变化的AH(x)会使西边界层内的向北急流和其靠内区一侧的逆流均得到加强。文中还给出摩擦应力、相对涡度及平均动能向涡动能的转化率在西边界层内的分布情况。
吕建吴德星
关键词:西边界流海流
跳点法在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7年
将跳点法的基本思想应用于求解二维水位抛物型方程,从而构造了一种用于风暴潮数值预报的高效率差分格式。文中给出了这一格式的稳定性证明,并通过对实际风暴潮过程的模拟。
史峰岩孙文心
关键词: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
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的形变及其机制被引量:9
1997年
大洋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处由于失去边界的支持而发生形变。本文将西边界流视为一种惯性射流,遵循绝对涡度守恒原理,推导了流轴及其两侧流体在西边界豁口处不同形式的弯曲,发现在一定的豁口尺度条件下,西边界流自身的相对涡度分布特点和地球旋转的β效应决定了在失去西侧陆坡支持时,其主体会沿反气旋路径发生一段经向的位移而圈回入射点所在的经度位置。主轴变形的经向尺度与初始速度及西边界流的入射角度有关;主轴西侧可能会出现一小部分分支进入邻近的内海并形成气旋或反气旋式环流;主轴东侧的流体则在豁口以东沿反气旋路径弯曲。
李薇刘秦玉
关键词:形变气流海洋气象
渤海初级生产年变化
对ECOHAM初级生产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个适于渤海海域的初级生产模型,模式中包括氮、磷两种营养盐、浮游植物、碎屑四个变量。在1982年实测物理场的驱动下,对渤海初级生产力的年循环和水平分布进行了模拟,探讨了不同的...
魏皓赵亮冯士筰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
文献传递
湍能封闭模型在渤海潮流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7年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渤海潮流模拟,通过流速分解的初边值方法,计算了渤海全海区潮波系统、潮流结构,结果与观测符合较好。计算同时给出了湍粘性系数和湍动能的时空分布,比较常湍粘性系数和湍的垂直抛物分布及湍能封闭模拟表明,湍粘性系数的不同选取会对流场结构有显著影响。
魏皓鹿有余孙文心武建平
吕宋海峡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被引量:21
1998年
根据对高分辨率的并行海洋气候模式输出的较长时间序列的海面高度(SSH)场的分析,推断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区常年存在吕宋海峡黑潮流套,该流套出现于吕宋海峡的中部和北部,表现为一个舌状的SSH的高值中心自海峡东部的太平洋向西扩展到南海北部,大致到达110°E的位置,但其位置、形状、强度等表现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内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在吕宋海峡东侧的大洋上,经常出现位置和范围时有变化的反气旋涡,与之对应,在SSH的月平均经向和纬向剖面上,吕宋海峡东侧的大洋上有永久存在的SSH高值中心。另外在1995年1~7月期间有一次完整的黑潮流环脱离黑潮主体并在南海北部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过程。
李薇刘秦玉杨海军
关键词:吕宋海峡反气旋涡海洋环流环流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