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与文化学系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0H指数:5
- 相关作者:唐燕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被引量:25
- 2004年
-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 方秋梅
- 关键词:中国史学近代史
- 迪亚斯执政时期美国的资本扩张与墨西哥城的城市重建
- 2021年
- 在波菲里奥·迪亚斯执政时期,美国开发商在墨西哥城的住房建设、道路建设、公共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奠定了现代墨西哥城"西新东旧"的住房格局,促使墨西哥城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城市风貌更具现代化气息。美国资本家在墨西哥城引入先进的工业化学和冶炼工艺,建设铁路,并引进了发电技术,使得电能成为该城的标准能源,促进了墨西哥城的人口集中和工业集聚。整体来看,美国资本促进了墨西哥城的现代市政变革,引起了这座城市工业的结构性变动。总之,在迪亚斯执政时期,以美国资本为主导、墨西哥政府支持的对墨西哥城的城市重建,有力地推动了这座城市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应看到,美国在墨西哥的资本扩张是讲求利己主义的,要为本国的制造业开拓海外市场,为美国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养分,与19世纪后期美国的扩张外交政策是浑然一体的。
- 汪艮兰程洪
- 妥协共生:“社会中的国家”与社会——1932年邮资加价风潮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1932年3月,国民政府强力推行邮资加价政策,以弥补“九一八”带来的邮政亏空,但遭到牵涉其中的诸种社会力量的联合抵制。并且,围绕该政策从制定到推行的程序是否合法问题,立法院与行政院陷入纷争,集中展现了政府部门间权责划分的固有矛盾。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国民政府当局不得不在加价幅度上有所让步。背后反映出国民党建政后强势国家形象塑造所遭遇的现实尴尬,以及国家权力与社会治理的复杂关系。
- 陈岭
- 关键词:国民政府国家权力
- 博古与武汉抗战
- 2017年
- 1937年,博古受中共中央委派参与国共合作的谈判工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形成以及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做出了贡献。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后,博古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长,参与领导了武汉会战期间的抗日宣传,并主持创办了《新华日报》,在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唐燕
- 关键词:博古武汉抗战
-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肇端于西方社会化工业生产方式进入中国之后,而西方社会化工业生产方式进入中国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洋务运动中。因此,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对两者的相互促进...
- 唐燕
- 关键词:洋务运动职业教育
- 文献传递
- 世纪更替与“公德”“私德”的近代重构——以梁启超和刘师培为中心被引量:5
- 2003年
- 在新旧世纪更替之际 ,中国资产阶级比较重视思想启蒙。他们从改造社会主体出发 ,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公德”“私德”观 ,指斥封建专制统治、宗法家族制、儒学等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 ;从理论上界定了近代“公德”“私德”及其关系 ,强调“私德”是“公德”重构之关键 ,要求融合中西之精华 ,从改造家族伦理入手培养良好私德 ,辅以政党培育近代“公德”。其思想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性 ,有助于近代理想人格重建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化。
- 赵炎才
- 关键词:刘师培公德私德
- 略述刘师培的家族制度思想及其伦理近代化观被引量:2
- 2004年
- 在 2 0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中 ,刘师培立足于国情 ,利用中外积极学理 ,深入剖析了传统家族与封建专制、家族伦理与纲常礼教的内在联系及其危害。他强调破除传统婚姻陋习 ,反对血缘至上 ,主张父子平等 ,藉经济独立建立和谐平等的兄弟关系 ,改良宗族伦理以培育近代民族精神 ,沿《大学》思维模式重构近代伦理道德。如此将改造家族制度与推翻君主专制、更新宗法家族伦理与摆脱封建礼教桎梏、培育近代民族精神较好地结合起来 。
- 赵炎才
- 关键词:家族制度家族伦理刘师培近代化
- 略论民初孙中山的党德重构思想被引量:5
- 2002年
- 孙中山从民初巩固党基与民主共和等方面阐述了党德重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修明党德”需要党员“明白党义” ,“遵守党德”、“服从命令”与“国家” ,立志“做大事” ,努力“替众人来服务”、“为中华民国求幸福”。而政党严格纪律 ,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达此目的的必要途径。这一党德重构成为孙中山道德思想的核心 ,决定其道德思想高于近代大众道德的精英化倾向 ,是中国近代政党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
- 赵炎才
- 关键词:孙中山民国初年政党建设道德思想政治建设
- 略述古代“清官”的历史反思被引量:3
- 2003年
- “清官”是个历史概念 ,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产物。其内涵虽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来看 ,其特征主要有四 :价值理念体现为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 ;思想品格为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统一 ;行为特征表现为严格守法与秉公执法结合 ;历史命运则是清官名实与政治兴衰背离。对其进行科学学理辨析 ,准确把握其精神价值确为当代所需 。
- 赵炎才
- 关键词:清官历史反思
- “反殖”与“殖民”:中国本土化南洋观和“殖民”话语建构——暨南大学的南洋书写(1927—1937)被引量:5
- 2021年
- 近代中国开始向现代国家转型,国家目标也随之“外倾”,国人对“南洋”的认知与关注,既基于“到南洋去”的向外发展诉求,也跟华侨在南洋的移民事业及其被殖民的命运有关,由此形成的南洋观可视为华侨观的外显,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中国本位意识,背后更离不开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南洋书写与南洋观塑造的努力。“华侨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大学堪称代表,其以独具特色的南洋、华侨研究努力形塑国人的南洋观:一方面,关注南洋华侨的现实命运,具有强烈的反殖诉求;另一方面,尝试建构本土化的“殖民”话语,为国人向南洋发展提供学理支撑。以“反殖”与“殖民”话语建构为中心的观念阐释体系,看似矛盾对立却相反相成,尤其“殖民”南洋的话语建构与西方“殖民”南洋的观念迥异,颇可反映国人南洋观塑造的复杂面相。
- 陈岭
- 关键词:殖民民族主义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