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作品数:108 被引量:167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远修陈声波李慧杨溯卞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历史地理
  • 18篇艺术
  • 14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考古
  • 8篇遗址
  • 7篇艺术
  • 7篇史前
  • 6篇岩画
  • 6篇书画
  • 6篇美术
  • 6篇出土
  • 5篇文化
  • 5篇良渚文化
  • 5篇明代
  • 5篇博物
  • 5篇博物馆
  • 4篇中国美术
  • 4篇先秦
  • 4篇红山文化
  • 3篇葬俗
  • 3篇中国美术史
  • 3篇石器
  • 3篇石器时代

机构

  • 10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重庆工程职业...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常州市考古研...
  • 1篇安徽省巢湖市...
  • 1篇青海省文物考...

作者

  • 22篇徐峰
  • 10篇汤惠生
  • 9篇刘远修
  • 7篇叶康宁
  • 6篇俞方洁
  • 5篇陈声波
  • 4篇姜永帅
  • 4篇晋文
  • 4篇李一全
  • 4篇李勉
  • 3篇裴安平
  • 3篇李慧
  • 2篇周裕兴
  • 2篇杨溯
  • 1篇胡耀武
  • 1篇卞坚
  • 1篇王根富
  • 1篇崔亚平
  • 1篇高敏
  • 1篇王昌燧

传媒

  • 17篇大众考古
  • 6篇东南文化
  • 6篇美术
  • 6篇民族艺术
  • 5篇艺术生活
  • 4篇南京晓庄学院...
  • 3篇书画艺术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史知识
  • 2篇中国史研究动...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江苏商论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文物鉴定与鉴...
  • 2篇中国国家博物...
  • 2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荣宝斋
  • 1篇文物世界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四川文物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大考古发现对现当代书学的影响
2009年
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对清代书学的影响之巨可谓众所周知。金石学不仅催生了碑学,更孕育出包世臣、康有为、邓石如、吴昌硕等彪炳书史的巨擘大家。
叶康宁
关键词:现当代书学考古发现西学东渐金石学包世臣
西王母神话形象演变的隐喻——兼论摇钱树中的西王母图像被引量:2
2016年
西王母神话形象表现于汉代摇钱树的西王母图像艺术中,其发展经历了从"司天之厉及五残"到献天之祥瑞的演变。西王母崇拜在汉代盛行的原因,一方面是神仙和长寿思想奠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是西王母被外戚利用成为篡权者寻找政治合法性的依据。西王母在民间与官方的相互推崇中,逐渐成为全能的神灵。摇钱树枝叶和树座上刻绘的西王母图像,其隐喻意义是西王母可以给民间带来祥瑞,是带给人们长生、富贵、平安、子孙延绵等福祉的全能神。汉代对死后世界的憧憬和想象,折射出汉人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社会心态。
俞方洁
关键词:西王母摇钱树山海经谶纬
檐的艺术:小议南京出土的人面纹瓦当及寓义被引量:2
2014年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近些年来在南京城区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不少瓦当。依其纹饰有云纹、人面纹、兽面纹、莲花纹四大类。其中云纹与人面纹瓦当数量相对较少,故也显得较为珍贵。人面纹瓦当于早些时候也被相关研究者零零星星地发现。若论其数量,则以近年大行宫出土的为多,计有68件。小文拟对人面纹的内容及寓义略抒管见。
徐峰
关键词:寓义出土艺术考古工作兽面纹
汉城时代百济与中国东晋、南朝交流的三个问题被引量:1
2019年
咸安二年(372年),百济近肖古王首次遣使东晋朝贡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百济迅速成为东晋天下秩序中的重要一员。这与近肖古王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当时东亚复杂的国际形势直接相关。《宋书》等文献记载的百济经略辽西所治的"晋平郡晋平县",推测源自前燕安置百济等族众的"西境诸城"。其时近肖古王刚刚取得对高句丽的空前胜利,有条件与远在辽西的同族开展交涉并获其拥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百济从刘宋引进的"腰弩"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性的先进兵器。它的引进虽或曾短暂帮助百济毗有王摆脱对高句丽战争之不利困境,却最终未能改变汉城百济崩溃的命运。
王志高沈宏敏
关键词:东晋
方圆之变——试论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造型艺术被引量:1
2018年
早在史前时期,中国的玉器文化就已经辉煌灿烂,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与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一北一南,交相辉映。作为史前玉器的典型代表,红山文化不仅具有开创之功,而且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常见的有玉龙、玉鸟、玉龟、勾云形玉器、双兽首三孔器、兽面形玉牌饰、玉箍形器、玉钺、玉璧等。
陈声波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礼器良渚文化玉器造型艺术
再论卡若、曲贡等西藏史前遗址的相关问题被引量:6
2014年
在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学语境下,对于新石器时代的定居农业文化来说,整个青藏高原,包括那些分布着新石器文化的澜沧江、岷江、河湟地区等河谷地带都是一个廊道,基质则是定居的农业文化。作为廊道或生态交错带的考古学文化,即便是在发生新石器革命的定居农业文化,定居也不是常态,定居只是为了下一次更远的迁徙。通过对卡若、曲贡等西藏高原考古学文化遗址与东部和黄河上游地区马家窑以及南部澜沧江、金沙江地区考古学文化互动的观察,我们发现虽然青藏地区地处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畅,但文明的进程似乎并未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文化的互动、包裹的互递、因素的互渗远远超出了我们先前的认识。
汤惠生
“千秋”与“迦陵频伽”图像的辨别——从“天子坟”出土人面鸟身银饰谈起
2023年
安徽当涂洞阳东吴墓作为一座高等级孙吴墓,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件银质人面鸟身形象饰片,被学者称为“迦陵频伽”,也称“妙音鸟”。然而,手持乐器的“迦陵频伽”图像在中国本土的出现不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天子坟”的修建年代不符。对比先秦至南北朝墓葬中所表现的人面鸟身图像特征,此饰片并非“迦陵频伽”,而是汉以来强调飞升、成仙的“千秋”。
方芳
关键词:西王母
史前东方沿海区玉玦的“多样性”观察
2012年
中国东方沿海地区北起环渤海,南至广东沿海一带。地域生态的多样性也影响了文化的多样性。史前玉器的玦就是这种多样性的体现。抛开细节性差别不论,在整体的型制上,不同文化中的玉玦就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如最常见的环璧形玦、红山文化的标志性玉器--玉猪龙、台湾岛多种多样的玦,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突纽玦等等,构成了史前东方沿海区玉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徐峰
关键词:史前多样性
郑和与南京牛首山被引量:1
2020年
宣德元年,郑和到南京牛首山游览兜率崖、辟支佛洞,仅是发愿捐建佛窟寺,并未在兜率崖大造佛寺。宣德四年郑和为佛窟寺捐印《大藏尊经》,是之前发愿奉施的系列活动之一。郑和在牛首山的诸多佛事活动,不仅仅是他崇教的需要,更大的可能则是为身后计。郑和的坟寺可以确认就是佛窟寺统领的敕赐小刹广缘寺,约在今牛首山西南麓之大世凹南。广缘寺的开山住持僧无为是无涯永禅师的徒孙,也是宗谦及郑和的徒子辈。宣德八年,奉诏到南京公干的御用监太监王瑾,除前往太仓“封西洋宝船”外,还可能与处理郑和的葬事相关。
王志高
关键词:牛首山
圣体的营造:对萨满服饰与玉敛葬的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萨满教中萨满身着的"服饰"与中国考古发现中的"玉敛葬"分属民族学与考古学领域,但是两者均呈现了宗教学意义上"神圣与世俗"这一结构。萨满服饰与玉敛葬均是建立在将身体圣化这一观念基础上的。不同区域的萨满服饰与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发现的玉敛葬旨在营造圣体,将凡俗之躯"神圣化"与"宗教化"。服饰与玉器均属于显圣物。
徐峰
关键词:圣体服饰文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