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55 被引量:295H指数:9
相关作者:刘勇健符纳郭凌峰刘俊雄李正东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建筑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软土
  • 10篇地基
  • 10篇淤泥
  • 9篇动力排水固结
  • 9篇动力排水固结...
  • 9篇排水固结
  • 9篇排水固结法
  • 9篇固结
  • 9篇固结法
  • 9篇荷载
  • 8篇静动力排水固...
  • 8篇冲击荷载
  • 7篇支护
  • 7篇三轴试验
  • 5篇真三轴
  • 5篇软土地基
  • 5篇深基坑
  • 5篇土地基
  • 5篇模型试验
  • 5篇基坑

机构

  • 54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邵阳学院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冶京诚工程...
  • 1篇深圳市建设工...
  • 1篇湖南省地质矿...
  • 1篇江门市新会区...

作者

  • 29篇李彰明
  • 23篇刘勇健
  • 9篇梁仕华
  • 4篇张丽娟
  • 4篇刘俊雄
  • 4篇郭凌峰
  • 3篇应宏伟
  • 3篇罗智斌
  • 3篇张大军
  • 3篇李正东
  • 3篇刘锦伟
  • 2篇谢康和
  • 2篇杨雪强
  • 2篇符纳
  • 2篇文畅平
  • 2篇曾文秀
  • 2篇姚攀峰
  • 2篇彭建文
  • 1篇林志繁
  • 1篇靳建明

传媒

  • 9篇岩土力学
  • 5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土工基础
  • 2篇广东土木与建...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山西建筑
  • 2篇水利与建筑工...
  • 2篇广东建材
  • 2篇建筑监督检测...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能量冲击作用下淤泥孔压特征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以往动力排水固结室内试验,通常冲击能量不够,很难激发软土某些工程响应,对应加固机制难以发现。通过可提供高冲击能的多向高能高速电磁力冲击智能控制试验系统,针对淤泥类超软土进行静动力排水固结模型试验,获得了淤泥孔压等响应特征:夯击瞬间(6 ms)上部孔压增长及下降时间非常短,且其重复性好;初始两遍夯击结束后中部孔压变化呈双峰型,其时间间隔随着夯击遍数增加而逐渐变大,最后不复存在;每遍夯击瞬时中部土压均出现急剧增长与快速减小,增长幅度随夯击遍数增加呈减小趋势,但每遍夯完后数天内土压值均大于夯前值;每遍夯击孔压消散后最终值都小于初始孔压,说明在一定的排水条件下,淤泥这类超软土地基确实可夯击;夯击后残余应力作用机制存在,且其对沉降起主要作用,而一定静力荷载的这种机制不明显;排水板插设扰动效应不可忽视,但该扰动效应随软土埋深增大而减少。
李彰明刘俊雄
关键词:模型试验淤泥孔隙水压力
不同荷载水平及速率下超软土水相核磁共振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大规模建设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淤泥等超软土地基处理,其目的是尽可能排出超软土体中的水而使土体固结,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试图利用高能量冲击而将超软土中部分结合水转换为自由水,进而实现更多水的排出而有效固结.然而,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能造成这种水相变化的冲击荷载究竟要达到何种水平及速率.为此,在模拟条件的、淤泥土的不同类型荷载水平及速率试验基础上,进行核磁共振水相测试,探索了典型荷载水平及速率下这种超软土中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的条件及规律,主要为:1)对应于通常工程荷载的较低能量真三轴试验荷载速率与水平(1.6 MPa/s与100 kPa及以下),淤泥类超软土中非自由水不能转化为自由水.2)对应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条件的高速冲击荷载下(每击荷载水平3787 kPa,速率631.2 MPa/s),非自由水可转化为自由水;且冲击总能量越大(遍数及击数越多),就越易析出自由水.3)约束样品的侧限刚度对非自由水转化为自由水的影响可忽略.
李彰明曾文秀高美连
高能冲击作用下淤泥水柱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笔者早期提出的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高含水量饱和软黏土时存在水柱效应问题,利用多向高能电磁力冲击试验系统,对珠三角的淤泥进行高冲击能静动力排水固结室内模型试验,获得了淤泥力学响应相关规律:(1)土层中部与下部位置之间土压增量差值十分相近,孔压增量之间、土层压缩量之间亦有类似规律,初次验证了水柱效应的存在,即沿地基深度方向因瞬时不可压缩的水柱特性而可将相当部分夯击力传递至地基深处;(2)随着夯击遍数增加,冲击产生的附加应力与土自重比值逐渐增大,有效加固深度相应增加,夯击能可有效传递至地基土体深部。结果表明,当土中设置了竖向排水体系,不但有利排水,而且具有水柱效应,夯击时近似不可压缩的水柱可将冲击能量传递至地基深部软土中,使深层土体较充分排水固结。
李彰明温子奇潘继平冯强刘勇健
不同竖向排水体下淤泥地基冲击能传递规律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中,土体固结效果与排水体间距有很大关系。为研究高能量冲击下不同排水体间距设置对软土能量传递规律影响,利用多向高能高速电磁力冲击智能控制试验系统,在模型箱中设置多组不同排水体系,对淤泥土进行静动力排水固结模型试验(1︰30相似比),获得了高能量多遍冲击作用下不同排水体系中能量传递规律:(1)冲击荷载作用下,非插板(无人工排水体)区产生的孔压难以消散、附加应力难以沿埋深方向往下传递,而插板区则可,但其传递需要经历一定夯击遍数;插板较密区比插板较疏区的孔压更易消散,其工中沉降更大;(2)插板区软土层是由上至下逐步加固的;插板越密,随着夯击遍数增加,能量在软基深层分布的比例越大,且深层最终能量增量占处理厚度总能量的分布比例最大,表现出主要压缩区向下移动趋势更为明显。试验表明,排水体设置是必要的;在给定条件下,插板越密,越有利于地基深部的加固。上述结果的重要工程意义在于,当施加足够遍数的夯击且设置相适应的排水体时,对于淤泥类高含水量软土地基,运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可加固深厚淤泥地基。
李彰明赖建坤李正东罗智斌胡新丽
关键词:模型试验淤泥地基
未来新能源可燃冰的成因与环境岩土问题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巨大的新型能源.本文从地质学与岩土力学角度对"可燃冰"的成因与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如果人类对"可燃冰"开采不当有可能引发温室效应、海底滑坡、海洋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岩土问题.
刘勇健李彰明张丽娟郭依群
关键词:可燃冰新能源
冲击荷载作用下海积软土的动力释水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真三轴试验,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海积软土的孔隙水压力、轴向变形等动力响应特征。利用热失重法和理论计算法,分析试验前后软土中结合水含量。研究表明,冲击荷载作用前后含水率变幅为15.6%~23.5%,结合水含量变幅为17.6%~29.4%,体积增大系数为2.1%~9.5%,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土的排水固结作用明显;试验前后软土中结合水含量变化较大,冲击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动力释水不同于静力作用下的释水规律;影响软土动力释水的主要因素有初始含水率、结合水含量、孔隙比、土的状态、动荷载大小和加载方式等。最后,总结出冲击荷载作用下海积软土动力释水规律和对工程设计的启示,该研究可为动力排水固结法的设计提供参考。
刘勇健符纳林辉
关键词:海积软土冲击荷载结合水三轴试验
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粗糙集-支持向量机方法被引量:8
2009年
结合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智能算法,建立了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根据有限的经验数据建立属性决策表,通过属性约算法找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然后将所提取的关键信息训练支持向量机。本文以铁路沿线边坡为例,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降低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集数据维数及支持向量机的复杂程度,提高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
刘勇健李彰明杨雪强
关键词:岩质边坡粗糙集支持向量机属性约简算法
邻近建筑物某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2009年
介绍东莞市虎门镇某岩质高边坡的支护设计方案,该边坡坡体裂隙发育且邻近建筑物,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并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二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其稳定性满足要求,同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结论及建议,供同行参考。
彭呈辉李彰明冯强
关键词:岩质高边坡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安全系数
剪切应变速率对淤泥土力学性状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究剪切应变速率对高含水量淤泥土力学性状的影响,运用SPAX-2000真三轴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周围压力和不同应变速率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淤泥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孔隙水压力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含水量淤泥具有"应变速率软化"现象。在剪切过程中(应变速率为10-6/s~10-2/s),淤泥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随剪切应变速率增长而增长,符合指数变化规律;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经验方程式,并求得其应变速率参数ηe1为0.130 5,ηe2为0.131 9;当变率增长10倍时,淤泥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增长率为13.12%。不同于强结构性黏土,淤泥土的强度随剪切应变速率呈渐进性变化,未出现明显临界速率转折点。在加载初期,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最大孔隙水压力受应变速率影响较明显;在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具有一定波动性和滞后性。
刘勇健杨鑫李彰明黄承泽张佳乐
关键词:淤泥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真三轴试验
基于CSMR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CSMR分类体系是一种半定量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综合考虑了多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但是计算复杂。在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CSMR分类体系基础上,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原理,建立基于CSMR和卷积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85个实测岩质边坡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构建CSMR方法中的坡高H、高度修正系数ξ、RMR评分、结构面方位修正系数(F_(1)、F_(2)、F_(3))、开挖方法修正系数F 4和结构面条件修正系数λ共8个影响因子和边坡稳定状态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然后,用另外15个边坡样验证基于CSMR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广东清远银湖城边坡稳定性分析,其预测值和期望值基本吻合。同时与有限元分析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能快速预测边坡稳定性,可为山区工程建设中岩质边坡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傅杨攀刘勇健陈贡发陈旭林张友刘海龙
关键词:岩质边坡卷积神经网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