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 作品数:92 被引量:158H指数:7
- 相关机构:丽水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沃氏突瓣叶蜂种团两新种暨分种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被引量:1
- 2023年
- 厘定了中国沃氏突瓣叶蜂种团,记述了采自山西和甘肃的2新种:芦芽突瓣叶蜂Nematus luyaensis Liu,Li&Wei sp.nov.和红股突瓣叶蜂N.rubifemoratus Liu,Li&Wei sp.nov.。文中还编制了中国沃氏突瓣叶蜂种团的分种检索表。
- 张杨阳李泽建刘萌萌魏美才
- 关键词:叶蜂
- 中国深碟钩瓣叶蜂种团一新种暨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被引量:1
- 2023年
- 记述中国深碟钩瓣叶蜂种团1新种:拟三斑钩瓣叶蜂Macrophya pseudotrimicralba Liu,Li&Wei sp.nov.。修订了中国深碟钩瓣叶蜂种团的分种检索表。
- 刘萌萌陈小荣朱志成李泽建魏美才
- 关键词:叶蜂叶蜂亚科
- 丽水市种子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分析丽水市各县(市、区)植物区系特征及开展区系分区,可更深入地掌握该市植物区系性质与特点,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野外调查(2018—2019年)和资料收集(2017—2019年),对丽水市各县(市、区)植物名录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丽水市有野生种子植物160科921属2785种,以庆元县物种数最多,有155科784属2069种,科、属、种数分别占丽水市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6.88%、85.12%和74.29%,龙泉市次之。地理成分上,科级层面热带分布科数与温带分布科数的比值为2.00,各县(市、区)热带分布科数与温带分布科数的比值在1.84~2.09之间,表明科级以热带起源为主;属级层面热带分布属数与温带分布属数的比值为0.83,各县(市、区)分布属数与温带分布属数的比值在0.75~0.89之间,表明属级以温带起源略占优势。植物区系分区上,大体以云和、松阳为界,可以分为西部中山区(Ⅰ区)和东部低山区(Ⅱ区)。其中,Ⅰ区可划分为庆元—龙泉亚区、遂昌亚区和景宁亚区3个亚区;Ⅱ区可分为云和—青田—缙云亚区、松阳亚区和莲都亚区3个亚区,各亚区之间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体现了丽水种子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龙泉—庆元亚区和景宁亚区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是今后深入挖掘特色物种的重点区域。
- 梁毅程瑶王军峰张培林陈锋谢文远陈征海
-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区系性质区系分区
- 危害鹅掌楸的中国巨基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被引量:1
- 2022年
- 记述采自浙江、危害鹅掌楸的巨基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凤阳巨基叶蜂Megabeleses fengyangshana Li,Liu&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木兰科的鹅掌楸叶片,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将寄主叶片蚕食殆尽,影响植株生长,对寄主产生严重危害。新种与鹅掌楸巨基叶蜂M.liriodendrovorax G.Xiao,1993形态差别很小,除阳茎瓣构型有所不同外,新种的前翅2Rs室具明显的翅疤,中胸前侧片刻点较粗密等,与后者稍有不同,但新种与鹅掌楸巨基叶蜂在线粒体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基因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tp6、atp8、cob、cox1、cox2、cox3、nad1、nad2、nad3、nad4、nad4l、nad5、nad6序列的P距离分别达到11.1%、13.6%、10.3%、7.6%、6.5%、7.0%、6.4%、11.6%、7.4%、7.5%、5.2%、6.4%、7.2%。编制了巨基叶蜂属世界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本研究为该种有害生物的鉴定、监测与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 李泽建刘萌萌牛耕耘魏美才
- 关键词:叶蜂
- 浙江凤阳山蝴蝶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2017年4—9月和2018年4—9月,选取浙江凤阳山作为研究区域,以蝴蝶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监测法对凤阳山区域7条样线每月进行蝴蝶物种监测,并运用Excel软件对7条样线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R)、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与样线间相似性系数(j)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8年凤阳山共监测蝴蝶5科108属228种4688只;蛱蝶科最为丰富,42属107种2255只,占比分别为38.9%、46.9%和48.1%,是凤阳山的优势类群;蝴蝶物种多样性指数(H′)以大赛村样线(Ⅰ)最高,以炉岙村样线(Ⅵ)最低;蝴蝶物种丰富度(R)以沙田村样线(Ⅲ)最大。调查发现5—7月蝴蝶种类和数量较多,8、9月次之,4月最少。研究结果表明生境类型、公路建设、旅游开发和气候变化对凤阳山蝴蝶物种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 李秀芳刘萌萌姬婷婷李泽建
- 关键词:蝴蝶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
-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次生代谢产物分析
- 2024年
- 【目的】挖掘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和小叶蚊母树D.buxifolium药理活性成分,探明小叶蚊母树趋避虫瘿寄生的物质基础。【方法】用UHPLC-MS/MS技术对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进行代谢产物比较,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鉴定差异性成分,并进行差异代谢物HMDB、KEGG通路分析。【结果】从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的代谢产物中共鉴定出15类720种次生代谢产物,其中差异代谢产物有13类263种,差异较大的是脂质和脂质类化合物、苯丙烷和聚酮类化合物,分别占比36.22%和31.53%。挖掘出具有治疗糖尿病作用的京尼平苷酸和琥珀酸,具有降脂作用的3-羟基甲基苯甲酸、绿原酸和创伤酸,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表儿茶素;高活性的黄酮类物质包括山奈酚、槲皮素、丹叶大黄素,高活性多酚类物质表没食子儿茶素。与小叶蚊母树比较,蚊母树有93种成分上调,170种成分下调,差异代谢物主要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等的代谢通路,小叶蚊母树中高水平的茉莉酸可能是其几乎不受虫瘿寄生危害的主要原因。【结论】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但均具有多种已被证明具有明确药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可供挖掘。较高水平的茉莉酸可能是小叶蚊母树几乎不受虫瘿寄生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 张文霞练发良梁雅倩张声梯陈世通刘跃钧洪震宫福雨孙健王志安
- 关键词:蚊母树次生代谢产物
- 危害栓皮栎的中国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被引量:1
- 2023年
- 记述采自北京市平谷区危害栓皮栎的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斑痣突瓣叶蜂Nematus maculostigmatus Liu&Wei, sp. nov.。该种幼虫取食栓皮栎的叶片。新种与黄环突瓣叶蜂(N. princeps Zaddach, 1876)近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上唇、翅基片、前中足股节背侧长斑、后足股节小斑、前中足胫节腹侧及背侧基部4/5、后足胫节基部2/3、腹部第1背板全部、第2背板大部黄色;颚眼距0.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1.3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具4—6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向端部倾斜,2—15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3/5于锯节宽;锯根0.7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明显倾斜。黄环突瓣叶蜂上唇、翅基片小部暗褐色;前中足股节、胫节、跗节除各节端缘外红黄色;后足股节基部1/3红黄色;腹部第3—4节大部黄色;颚眼距1.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0.8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多具9—12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不倾斜,2—13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为锯节的1/3宽;锯根0.9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不倾斜,端部侧面具突起。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了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新种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10 bp。另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突瓣叶蜂属、槌缘叶蜂属已知种类COⅠ序列14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运算突瓣叶蜂属内种间的K2P距离,计算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黄环突瓣叶蜂的K2P距离最小,为0.116;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突瓣叶蜂属内其他11个已知种聚为一支,构成单系群。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南昌亚洲叶蜂博物馆。
- 刘萌萌虞国跃李泽建王凯魏美才
- 关键词:栓皮栎
- 6-BA促进多花黄精初生根茎出苗技术试验初报
- 2024年
- 【目的】旨在探究200 mg·L^(-1)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在不同浸泡时间处理下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的影响。【方法】以多花黄精‘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用200 mg·L^(-1)6-BA分别进行1 h、2 h、4 h、6 h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重复3次,对各处理下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的平均出苗率,出苗势,幼苗保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0 mg·L^(-1)浓度下不同浸泡时间对两种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率存在显著影响:浸泡2 h多花黄精‘丽精1号’和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效果好,观测期间平均出苗率达到57.33%;(2)2 h浸泡处理对种子初生根茎出苗势有显著影响:‘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在2 h浸泡处理下种子平均出苗势最高,分别达到48.67%、50.67%;(3)不同时间浸泡处理对种子幼苗保存率影响:‘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在200 mg·L^(-1)6-BA浸泡2 h处理下平均幼苗保存率均超过90%,幼苗长势最好。【结论】200 mg·L^(-1)6-BA浸泡2 h对‘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有显著作用,较传统出苗极大缩短了出苗时间,有效提高了出苗率及出苗保存率;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可用于种苗培育过程中。
- 兰志勇洪震潘永柱刘跃钧
- 关键词:种子6-BA出苗
- 不同品种(种)油茶果径、籽径测定及机械脱蒲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油茶机械化脱蒲的影响,为油茶果机械化脱蒲及加工机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果径分布区间在<19 mm、19~31 mm、31~43 mm、>43 mm的油茶果实比例分别为0.67%、35.55%、54.65%、9.13%;不同品种(种)油茶籽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油茶籽径分布区间在<9 mm、9~15 mm、15~21 mm、>21 mm的油茶籽比例分别为1.79%、31.45%、57.80%、8.96%。机械化脱蒲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的脱蒲率为92.78%,油茶籽的破损率为2.34%,蒲籽分离率为87.20%,油茶籽径大于30 mm的油茶籽易受损,果径在19.58~21.22 mm的油茶果不易脱蒲和分离。可依据试验结果对油茶果脱蒲机械的辊子的尺寸、辊子运动的速度、筛选器的间隙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同时可对不同果径的油茶果分选后,再分别进行机械脱蒲,以提高脱蒲率和蒲籽分离率,降低油茶籽破损率。
- 袁超哲朱玲琴王洪艳蒋金荣张建王衍彬葛永金黄旭波
- 关键词:油茶果果径
- 防治叶蜂的装置
- 本发明提出防治叶蜂的装置,其中伸缩旋转组件和接收组件均设置于行走组件上,伸缩旋转组件的顶部设置振落工作组件,接收组件对应伸缩旋转组件和振落工作组件设置,其中行走组件用于带动伸缩旋转组件、振落工作组件以及接收组件移动;伸缩...
- 刘萌萌李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