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
- 作品数:68 被引量:88H指数:4
- 相关作者:罗明燕王碧李立文郑锐孜朱红梅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神话里少不了恶魔”——原型视域下电影《社交网络》人物形象阐释
- 2018年
- 由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出品,大卫·芬奇指导的电影《社交网络》,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原型,讲述了他在建立和发展Facebook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巨额的财富、成就辉煌的事业,而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临利益的争夺,甚至是友谊破裂的故事.
- 王碧
- 关键词:社交网络电影FACEBOOK视域恶魔
- 基于手机APP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初探被引量:34
- 2015年
- 根据笔者所参与的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本文设计了基于手机APP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结合学院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试用,根据学生的反馈,探讨了该模式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求探索出适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 段婷王淑琴
- 关键词:大学英语
- 隐性连贯的语用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在界定隐性连贯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20个具有隐性连贯的语篇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隐性连贯的典型语用特征,即"答非所问"和"原因应答",然后用"省力原则"对其进行了解读。
- 何明烈万本华
- 关键词:隐性连贯答非所问
- 以《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探寻迪士尼动画叙事的光影之旅
- 2018年
- 美国动画电影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特点。其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电影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与此同时,动画电影符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做到了雅俗共赏。[1]20世纪末,由于时代的进步与电影市场的需求改变,美国动画电影开始转型,之前的纯平面动画片逐渐演变为由真人参演的奇幻电影,并同时保留了动画片原有的故事脉络与叙事结构。这是美国动画电影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世界电影史的一大步。
- 张彦春
-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电影光影世界电影史情节曲折人物性格
- 语篇转换之逻辑连接关系重构刍议
- 2011年
- 语篇转换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对逻辑连接关系的处理。英汉语言中有很多逻辑连接关系是共通的,但由于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句法结构及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逻辑连接关系在双方语言运用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语篇转换时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语义及不同的表达习惯对源语中的这种关系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源语的信息、风格才能得以正确传达和保留。
- 万本华
- 关键词:逻辑关系逻辑连接
- 大学英语改革转型时期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大学外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了今后大学外语的发展方向以及大学外语教师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外语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 宁笳王眉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专门用途英语
-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被引量:6
- 2008年
- 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阐述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探讨构建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 罗明燕
-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 中国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被引量:5
- 2009年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彰显女性身份的政治行为,把翻译作为争取译者和女性地位的工具;为了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译者采用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翻译过程进行文化介入,操纵译本。但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方激进的翻译策略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热切的回应。中国女性主义译者选用了较为温和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 项红梅何明烈
-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中国语境
-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之对比被引量:2
- 2007年
- Leech提出的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准则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但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所认同的礼貌有所不同。比较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中,礼貌的文化内涵、言语交际时礼貌准则的选择和礼貌策略的运用等方面的差异。
- 罗明燕
- 关键词:礼貌原则汉语英语文化
- 一个反讽的张力故事——电影《香水》的“非理性”叙事被引量:4
- 2017年
- 主体的变形与异化,往往是诸多电影极力想要表现的主题之一,以此来构筑"陌生化"的文化语义和道德场景,从而营造出冲击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效果。行为主体的变异是一次自我丢失的生命状态,正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所说:"主体在这个客体中完全丧失了自身,即忘却了自己的个性、意识,只作为纯粹的、无意识的、无痛苦的、无时间的认识的主体。"[1]而影片《香水》即叙述了一个为了追寻世上最完美的香味而蓄意谋杀,
- 邹斌
- 关键词:香水文化语义叔本华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