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作品数:2,934 被引量:12,930H指数:39
- 相关作者:张兰威许加超李兆杰易华西薛勇更多>>
-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多支链饱和脂肪酸质谱特征及其在海洋动物中的含量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甲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甲酯的断裂规律和质谱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常见海洋动物中的上述3种多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依据有机质谱学规律,通过较强碎片离子间相差[-CH(CH3)-](即离子质荷比相差28)能准确分析出多支链饱和脂肪酸中甲基支链所处碳链位置,同时结合分子离子以及麦氏重排离子等特征离子能准确有效地对多支链饱和脂肪酸进行分析鉴定。对多种海洋动物分析发现,海洋动物中多支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低,一般在0.1%以下,但皱纹盘鲍、杂色鲍等海洋贝类以及鳕鱼、南极磷虾等海洋动物对多支链饱和脂肪酸表现出不同的积累作用和组织差异性。
- 楼乔明杨文鸽徐大伦郑贤孟薛长湖
- 关键词:质谱特征海洋动物
- 鱿鱼丝质构及鲜度指标在加工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 2014年
- 本研究分析了鱿鱼丝在加工过程中质构及鲜度指标的变化。以秘鲁鱿鱼为原料,分别在鱿鱼丝加工过程中的原料解冻、排片烘干、浸泡、烘烤、撕丝和干燥等6个重要工序点取样,研究鱿鱼肌肉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pH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显示,秘鲁鱿鱼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在烘烤工序之前显著增大(P<0.05),然后在撕丝工序有显著下降(P<0.05),并趋于平稳;TVBN在排片烘干及浸泡工序后显著降低(P<0.05),而在撕丝工序有显著升高(P<0.05);pH在原料解冻和排片烘干两个工序中显著降低(P<0.05),在后续工序中基本保持稳定。研究表明,鱿鱼丝在加工过程中各质构及鲜度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为深入优化秘鲁鱿鱼丝加工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 李艳萍李振兴郭晓华林洪
- 关键词:秘鲁鱿鱼鲜度挥发性盐基氮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褐藻酸钠中微量铅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褐藻酸钠中微量铅的方法。方法湿法消解样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测定铅的捡出限为2.71×10^-2μg·mL^-1,测定3种褐藻酸钠中铅的含量,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4.06%、1.57%、2.12%,平均回收率在88.32~100.8%之间。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褐藻酸钠中铅含量的测定。
- 卢伟丽许加超高昕薛长湖
- 关键词:荧光分光光度法褐藻酸钠铅
- 利用发光细菌进行褐牙鲆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7年
-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1株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YL,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各种抗生素的抑菌圈试验得出,鳆发光杆菌YL对氨零素最敏感。在浓度0~1.0μg/L,氯霉素的浓度与鳆发光杆菌的抑制发光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它族抗生素的干扰。褐牙鲆加标回收试验中,鳆发光杆菌检测氯霉素残留的方法检出限为0.14μg/kg。
- 朱兰兰林洪王静雪王亚群梅册霞
- 关键词:氯霉素发光细菌褐牙鲆
- 鱿鱼丝氧化三甲胺热分解模拟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以氧化三甲胺为底物,添加铁(Ⅱ),建立了鱿鱼丝氧化三甲胺体外模拟体系,研究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pH对氧化三甲胺(TMAO)热分解作用的影响,同时与鱿鱼丝水提液中氧化三甲胺热分解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氧化三甲胺热分解反应越剧烈;在加热30min后,甲醛(FA)和二甲胺(DMA)的生成量基本稳定;当pH为5.0时,铁(Ⅱ)对氧化三甲胺热分解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为今后研究控制非酶途径产生甲醛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 靳肖周德庆孙永
- 关键词:氧化三甲胺铁热分解甲醛
- 生物胺降解菌在酱油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9年
- 将生物胺降解菌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和Millerozyma farinosa作为发酵剂接种至酱油发酵醪中,考察其对酱油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及酱油其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J2,J3)中的8种胺的含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K)(P<0.01),说明生物胺降解菌J2和J3能显著抑制酱油发酵成熟过程中生物胺的形成。此外,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数的统计分析可得:2株菌在发酵酱醪中均保持着一定存活力和生长能力。发酵成熟时J2、J3的p H范围基本符合酱油产品的p H值(4.6~4.8);发酵过程中Na Cl浓度发酵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 TVB-N的含量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游离氨基酸的分析可以知道酱油品质满足基本要求;因此接种生物胺降解菌可以很好地控制酱油的生物胺,提高其食用安全性。
- 程淑敏蓝翔徐莹汪东风马冉冉
- 关键词:酱油生物胺混合发酵
- 发酵条件对酸樱桃发酵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探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考察发酵条件对酸樱桃发酵汁中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 利用3株乳酸菌发酵酸樱桃汁,以pH为指标明确最佳发酵菌种和稀释比例。随后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探究糖添加量、pH、氮源、稀释比例对发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 最佳发酵菌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GG,LGG),最佳稀释比例为1:3,氮源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几乎没有影响;而不同添加量的碳源(葡萄糖)导致发酵液乙偶姻、双乙酰等含量差异;随着pH增加,乙偶姻、双乙酰、2-戊酮等含量显著升高;稀释比例通过影响发酵原汁的浓度导致发酵后风味物质乙偶姻含量显著增加、2-戊酮含量显著降低。进一步差异比对3株乳酸菌酸樱桃发酵汁的风味,发现LGG代谢脂肪酸可产生较多的2-庚酮及2-戊酮。结论 菌种、糖添加量、稀释比例、起始pH均可导致发酵液中乙偶姻、2-庚酮及2-戊酮等挥发性风味物质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酸樱桃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 高畅孟祥红张芳
-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挥发性风味物质
- 水产品中五氯苯酚及其钠盐含量的气相色谱内标测定法被引量:5
- 2012年
- 检测水产品中氯苯酚及其钠盐含量的常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检测法可以降低乳化、衍生等前处理过程而造成提取物的损失,增强方法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降低检测的不稳定性,通过对前处理方法中衍生温度、衍生产物提取液吹干与否对回收率影响的比较研究和色谱条件的改进,建立了鲫、鳕、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中五氯苯酚及其钠盐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内标法。样品中的五氯苯酚及其钠盐在酸性介质中全部转化为五氯苯酚,由正己烷提取,碳酸钾溶液反萃取,萃取物经乙酸酐衍生生成五氯苯乙酸酯,正己烷提取衍生物,HP-5MS(30 m×0.25 mm×0.25μm)色谱柱分离,用配备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以2,4,6–三溴苯酚作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6,在加标水平为2.0、5.0、10.0、50.0μg/kg,内标为5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5.8%~109.0%,RSD为0.8%~9.3%,最低检测限为0.6μg/kg。
- 梁倩朱晓华王凯吴光红
- 关键词:水产品五氯苯酚五氯酚钠气相色谱内标法
- 超临界CO_2体系中磷脂酶A_2催化合成高DHA含量DHA-PC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以南极磷虾粉为原料,乙醇浸提后分离纯化得到的精制磷脂酰胆碱的纯度高达90.8%,以此为原料,在超临界CO_2体系中使用磷脂酶A_2(PLA_2)催化磷脂酰胆碱(PC)Sn-2位脂肪酸水解,使游离DHA结合到Sn-2位以制备高DHA含量的磷脂酰胆碱(DHA-PC),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该反应的影响。最佳酶解反应条件分别如下:固定化PLA2的添加量15%(占总底物),时间6 h,温度55℃,压力12 MPa。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磷脂酰胆碱上DHA的含量可达62.3 mol%。由此得出结论,PLA_2用于磷脂酰胆碱改性以制备DHA-PC的可行性高。
- 李珍珍许飞跃韩玉谦林洪冯晓梅
- 关键词:南极磷虾磷脂酰胆碱PLA2超临界CO2
- 干酪乳杆菌SB27降低N-亚硝胺对IEC-6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该研究选用具有益生功能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SB27为研究对象,采用菌落计数法分析N-亚硝胺(N-二甲基亚硝胺(NDMA)、N-二乙基亚硝胺(NDEA)、N-亚硝基吡咯烷(NPYR)和N-亚硝基哌啶(NPIP)(0~80μg/mL)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对干酪乳杆菌SB27生长的影响,并以维生素C(VC)(50μmol/L)为阳性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分析干酪乳杆菌SB27(103~10^(6) CFU/mL)降低N-亚硝胺对大鼠肠道黏膜细胞IEC-6毒性的损伤。结果表明,N-亚硝胺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对干酪乳杆菌SB27的生长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干酪乳杆菌SB27可降低NDMA、NDEA、NPYR及NPIP对大鼠肠道黏膜细胞IEC-6的毒性损伤。
- 王淑梅邸维于佳睿王雪单艺易华西
- 关键词:干酪乳杆菌N-亚硝胺IEC-6细胞毒性作用